畅游北京中轴线(一):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篇

华臣

<p class="ql-block">  前言:北京中轴线景点从南端起依次为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故官、景山、万宁桥及钟鼓楼等,纵贯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它始建于13世纪,至16世纪成型,此后不断完善,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典范。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恰巧,我在去年这时候来京城居住,知晓这一消息后心想:何不按中轴线的思路和导向,来游览北京的历史古迹呢?于是,我便开启了畅玩中轴线各景点的这场旅游。并按由南至北顺序,分几集以美篇的形式,将我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摄分享给读友们,望大家不吝赐教。</p><p class="ql-block"> (一)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篇</p><p class="ql-block">1、永定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热爱,我踏上了探寻北京中轴线的旅程。第一站便来到中轴线南端的起点:永定门。这座寓意着“永远安定”的城门,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沉浮。如今屹立在我眼前的永定门城楼是2004年仿乾隆年间样式重建的。城楼高大气派,飞檐斗拱、精致绝伦,朱红色的大门,金色的门钉,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永定门公园内游客不多,但绿树成阴,花草繁盛。沿着石板路前行,还能看到当年御道的遗迹,虽历经风雨侵蚀,但仍能想象出曾经的繁华与庄严。在这里,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让我不禁沉醉其中,对已展开的中轴线之旅充滿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是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始建于明嘉靖32年,解放后曾被拆除,这是2004年在旧址上照原貌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永定门门洞近景,上面镌刻着“永定门”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清楚地标明:北京中轴线上的十几个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地面道路上的“北京中轴”标志</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地面道路上的距离标志:上面有“距永定门柒拾贰丈”字迹</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p> <p class="ql-block">2、先农坛:离开永定门往北走,不远处便是先农坛(又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它始建于明永乐18年。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的地方,先农坛充滿了浓厚的农耕气息。踏入先农坛,古朴而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坛内的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太岁殿、祭坛、神仓、庆成宫等建筑,展现了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的风格和规制。太岁殿宏伟壮观,殿内供奉着太岁神。朱红的柱子,金黄的琉璃瓦,与殿内肃穆的气氛相得益彰。在古代,皇帝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站在祭坛上,我仿佛看到了皇帝身着礼服,手扶耕犁,在众人注视下,进行着庄重的亲耕仪式,感受到了古人对农耕的重视和对土地的敬畏之情。神仓里陈列着一些与祭祀相关的文物和器具,让人们了解祭祀文化的细节。庆成宫原名斋宫,建于明天顺2年,是皇帝在举行先农坛祭祀前斋戒的场所。清乾隆20年更名庆成官,是皇帝耕耤礼成后赐茶、行庆贺礼的地方。漫步在先农坛内,感受着历史的沉淀,我深刻体会到农耕文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公园(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座北朝南</p> <p class="ql-block">身着古装的游客在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拜殿(在太岁殿对面)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耤田(一亩三分地)</p> <p class="ql-block">一亩三分 擘画天下——北京先农坛的耤田故事</p> <p class="ql-block">观耕台,建于清乾隆19年,是皇帝亲耕完毕后观看王公大臣耕作之处。</p> <p class="ql-block">长廊</p> <p class="ql-block">焚帛炉</p> <p class="ql-block">神仓远景</p> <p class="ql-block">神仓近景</p> <p class="ql-block">神仓内部实况</p> <p class="ql-block">庆成官建筑群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庆成官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庆成宫内主要展品</p> <p class="ql-block">庆成宫后殿,为文创空间</p> <p class="ql-block">庆成宫后殿内展品</p> <p class="ql-block">庆成宫后殿内展品:先农坛庆成宫图</p> <p class="ql-block">3、天坛:从先农坛出来,向东望去,便能看到天坛那宏伟的建筑群。它位于北京老城外城东南部,与先农坛以中轴线东西呈对称布局。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走进天坛,好似进入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古柏林,它们是历史的忠实守护者。穿过古柏林,便来到了圜丘坛。圜丘坛形圆象天,站在它的中心,仰望天空,像似能与天地神灵相通,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震撼。皇穹宇位于圜丘坛外北侧,是存放祭祀神牌的地方。这座圆形的建筑,造形独特,殿内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园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皇穹宇周围的回音壁更是闻名遐迩,堪称古代建筑的奇迹。沿着丹陛桥向北前行,便来到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它屹立于6米高的3层圆台祈谷坛上,汉白玉雕栏环绕,气势巍峨,壮观恢弘。它是三重檐圆形大殿,高38米,蓝瓦金顶,在阳光下闪耀着神圣的光芒。曾几何时,皇帝们在此举行盛大的祈谷仪式,祈求上天赐于百姓丰收和安宁。如今,当我站在祈年殿下,仰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用相机抓拍它的英姿时,心中不禁涌起对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无限敬佩之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坛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长廊及祈年殿远景</p> <p class="ql-block">祈年门</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祈谷坛及人头攒动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内部实景</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背面靓照</p> <p class="ql-block">成贞门</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入口</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及回音壁</p> <p class="ql-block">圜丘远景照</p> <p class="ql-block">圜丘全景照</p> <p class="ql-block">从天坛出来,继续向北走即来到了天桥。历史上,天桥是皇帝出城赴天坛的必经之路,也是京城百姓聚集的地方,这里曾经充滿了浓郁的市井烟火气。如今的天桥,虽然已不见昔日的皇家御道,但依然保留着许多与老北京民俗文化相关的元素,如北京小吃店、手工艺品店、文化艺术机构等。广场上还有唱戏的唱歌的、练武的健身的、看孩子的打牌的…,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天桥</p> <p class="ql-block">天桥全貌</p> <p class="ql-block">天桥近景,远处中央建筑为正阳门箭楼</p> <p class="ql-block">  注:请读友们继续阅读《畅游北京中轴线(二):正阳门天安门及广场建筑群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华臣摄影并撰文</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9日于北京朝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