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对联最早为叶青眼重刊!

听雨客船中

杨清丽 1995年03期的《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著名文史研究专家吴幼雄教授的《实事求是乃写志和治史的灵魂》。 2022年11月04日“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公众号、2022年11月06日 “史志鲤城”公众号分别转发该篇文章。 《实事求是乃写志和治史的灵魂》的文中写道:又如泉州开元寺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匾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且注明“恭录朱文公(朱熹)名言”。现在这句“名言”几乎为泉州人所熟知,也为不少人所引用。但是,无论是从朱熹著作还是从其他书籍中均找不到出处。所以,这句“名言”作为旅游介绍尚可,而作为写志、写史,则需慎重对待,实事求是地处理。 开元寺天王殿“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对联。 开元寺大雄宝殿前的“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对联。 从吴幼雄教授的文章中,可以知道“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副对联,上面注明“恭录朱文公(朱熹)名言”。然而,笔者特地到开元寺寻找,在天王殿内、大雄宝殿前均找到这副对联,然而并未在落款处找到“恭录朱文公(朱熹)名言”,但有写着“朱文公撰”。 向泉州文史界的多位前辈请教,才知道现在悬挂的对联都为近年来重刻,原对联属于珍贵文物,收藏在开元寺藏经阁内。一位文史界前辈把“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对联最早的木刻照片传过来,可以看到上款为:“寺门旧有此联,朱文公撰,久佚,为补书之。”与吴幼雄教授写的稍有出入。而落款为:“戊寅春,沙门一音书,佛弟子叶慧眼重刊。” 从这副对联,我们可以知道,早年开元寺就有悬挂这副对联,据说为朱熹所撰,不知何故佚失。弘一法师补写对联的时间为1938年。而重刊对联的佛弟子叶慧眼是哪位乡贤呢?开元慈儿院董事会向叶青眼(民国时长期担任开元慈儿院代院长)的长孙叶宗慧老先生求证,证实落款中的叶慧眼就是其祖父叶青眼。叶宗慧老先生回忆:“我的祖父拜印光大师为师,赐法号叶慧眼,说他入佛门后慧眼大开。我的父亲与叔叔早年也都跪拜印光法师,作为俗家弟子,父亲叶禽择赐叶宗择,叔叔叶四游赐叶宗定。我的名字叶宗慧由祖父取他及我父亲号里各一字组合而成。”<br> 一副对联,落款出现朱熹、弘一法师、叶青眼这三位与泉州文化紧密相关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泉州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开元慈儿院叶青眼代院长与弘一法师的关系也可从对联上见微知著!<br> 开元寺里的“万山第一”石刻、西塔、开元慈儿院虎豹楼。 开元慈儿院是1925年由转道法师、转物法师、圆瑛法师三大德亲自创办的慈善性质的亦教亦养的初等教育,曾是开元寺内的学校,至今西塔与近在咫尺的开元慈儿院办公楼虎豹楼仍在静默对话,讲述百年慈善的传奇故事。而叶青眼在开元慈儿院担任了近二十一年的代院长,与弘一大师的关系尤为深厚。他在《千江印月集》中回忆道:“且余于公(弘一大师),不但得受证明皈戒,旷大恩师关系而已。公在闽南弘化十余年中,在家弟子,余获亲近较早,相从亦较密,凡公讲经说法,几无一次不参加(指在温陵一方),虽尘劳山积,往往抽空拨冗,以一见颜色一聆謦咳而后慰……”1938年3月13日,代院长叶青眼居士邀请弘一法师到泉州开元慈儿院做开示。讲解后,弘一法师还亲自为学生讲授美术课,并为开元慈儿院仁寿童子公园手书“离垢清凉园”。 据此,开元慈儿院董事会确为:“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对联最早确为开元慈儿院代院长叶青眼居士重刊! 历经百年,开元慈儿院董事会仍然正常运作,调查和还原开元慈儿院的相关文史资料,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