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集美鳌园景区位于厦门市集美学村,占地面积18.5万平方米,由集美鳌园、嘉庚公园、陈嘉庚纪念馆、嘉庚文化广场、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堂以及归来园等景点组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陈嘉庚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纪念馆是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按国家级博物馆标准设立的社会历史类名人纪念馆。她位于集美学村东海岸,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填海建造而成,2008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辰134周年纪念日建成开馆。</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大厅正中,是陈嘉庚先生雕像,用整块汉白玉雕琢。屋顶的点点星光是一幅星图,其中最闪亮的一颗,就是我国天文学家1964年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963号的小行星一一“陈嘉庚星”。</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有两部分:第一至三展厅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第四展厅为《在陈嘉庚身边——嘉庚现象诚毅同行》。</p> <p class="ql-block">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以350多帧图片、310多件文物、生动地展现了陈嘉庚伟大光辉的一生。该陈列中包括“陈嘉庚生平大事记”、“南洋巨商矢志报国”、“倾资兴学情系乡国”、“纾难救国民族之光”和尾声五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 <b>“华侨旗帜,民族光辉”</b>,是毛泽东对陈嘉庚的评价。陈嘉庚支持孙中山革命活动和北伐,倾资兴学;抗战时筹钱捐物支持抗战,组织华侨青年回国共赴国难,并屡遭日寇追杀。抗战胜利后,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专门为陈嘉庚送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条幅。</p> <p class="ql-block"><b> 嘉庚广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鳌 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鳌园位于厦门的集美学村东南角海滨,原为一小岛,形似海龟,故名鳌园。鳌园除门前的命世亭外,可分为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陵墓三个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 <b>命世亭</b>。正对鳌园大门,绿瓦白柱,庄重沉稳。亭内原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十大元帅雕像,1961年移走。但亭柱上的六副镏金对联依存,其中一联为董必武撰书:“旋乾转坤移山填海,济人利物震古铄今”。此亭是由陈嘉庚亲自设计督建的。</p> <p class="ql-block"> 鳌园大门两边的<b>冠头联</b>:“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p> <p class="ql-block"> <b>门廊</b> 进入园内是一条长50米的门廊,两厢墙上镌刻着40幅古今历史人物的青石浮雕,立体化连环雕像,许多人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且能雕出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漫卷的红旗,薄如纸片,高举的干戈,细如笔箸,真是巧夺天工,人间奇迹。</p> <p class="ql-block"><b> 集美解放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解放厦门时,为避免战火对集美学村的损毁,部队付出了更多的牺牲。为庆祝集美解放并缅怀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事迹,陈嘉庚在主持修建鳌园时,规划筹建了这座“集美解放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集美解放纪念碑高28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碑座四层,底层13级台阶,象征陈嘉庚海外创业国内办学的13年历史。二层10级,象征遭遇企业经营崩盘、卖大厦坚持办厦大的10年危扼。三层8级,象征8年抗战。四层3级,象征3年解放战争。陈嘉庚在碑背面撰写碑文284字,说“追念历次革命战争与本校废兴经过,建集美解放纪念碑,略述附载座阶八级象征八年抗战,又三级象征三年内战,永垂观感。”</p> <p class="ql-block"> 集美解放纪念碑最让人惊叹的,是毛主席的亲笔题字。1952年春,陈嘉庚函请毛主席为集美解放纪念碑题字。5月16日毛泽东复信:“陈委员:惠书早已收到,迟复为歉!遵嘱写了集美解放纪念碑七字未知合用否?先生近日身体如何,时以为念!”由此可见嘉庚先生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b> 陈嘉庚陵墓</b></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祖籍河南固始,1874年10月21日生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集美村)。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陈嘉庚墓坐北朝南,依次是墓围、墓体、拜堂。</p> <p class="ql-block"> 呈半包围型的<b>墓围</b>,外形类似马蹄,周边安放有“南轩私塾”、“搭船出洋”、“1913年办集美学校”等青石浮雕,讲述了陈嘉庚的一生经历。</p> <p class="ql-block"> <b>墓体</b>为石构,呈龟寿形,寓意长寿吉祥,墓盖用13块六角形的磨光青石镶成,高0.48米,东西长2.1米,南北长2.35米。</p> <p class="ql-block"> <b>墓碑</b>为白色水墨花岗石,高0.87米,宽2.2米,厚0.18米,上面刻有“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隶书鎏金字样。</p> <p class="ql-block"> 墓的正前方是一座用于祭祀的仿古方形<b>拜亭</b>,亭宽7.5米,长10.9米,高9.3米,屋顶为传统殿堂式,罗马式支柱,亭顶画有“飞天”图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嘉庚公园</b></p> <p class="ql-block"> 嘉庚公园位于鳌园的西面,与鳌园连成一体,园址为陈嘉庚先生于1955年向村民所购,计划建成一个小公园。但公园尚未动工先生却已仙逝。为隆重纪念嘉庚先生,完成先生遗愿,嘉庚公园九十年代初重新筹建,1994年建成,并将鳌园纳入成为公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b>鳌亭 </b>位于公园南门内,由左右对称的三亭两廊连结组成,美轮美奂极具闽南风格,红色亭柱十分醒目。陈嘉庚当年规划建此亭供游人休息。</p> <p class="ql-block"> <b>“尊师重教荣誉碑”。</b>其意为燃烧的蜡烛,耕耘的烛泪,摇曳的烛火,启蒙心灵的烛光。不同角度看烛光有不同形状,暗含不同的寓意,启人深省。</p><p class="ql-block"> 荣誉碑高9.9米,下面刻有捐资兴学的单位和个人名字。这也体现了陈嘉庚倾资兴学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 <b>“桃李芳菲”大型群雕</b>,一众师生向鳌园行注目礼,决心践行陈嘉庚制定的“诚毅”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处事”。</p> <p class="ql-block"> <b>“国珍雕艺”</b>长廊,由绘画和雕刻组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陈嘉庚先生故居</b></p><p class="ql-block"> 陈嘉庚先生故居坐落在集美学村中心,今嘉庚路149号。落成于1921年6月,总建筑面积约400多平方米,是嘉庚先生和胞弟陈敬贤回国期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陈嘉庚故居虽为罗马式建筑,屋顶却是中国传统的硬山式,正面有五根罗马柱支撑着门廊,白石砌墙,绿瓦盖顶,庄重而典雅。 </p> <p class="ql-block"> 故居。有两层:一楼为当年集美学校委员会的总务处、建筑部、会计处、传达室和秘书处等;二楼“原汁原味”地再现陈嘉庚先生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办公室、卧室、盥洗室、餐室,以及秘书室、会议室、警卫室等依次分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