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8日,意大利帕多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帕多瓦古城坐落在威尼托平原上,离威尼斯泻湖约20公里。传说,这座城市是由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王子安泰诺雷建立,其实她原本是一座古罗马的城市,曾毁于公元452年,几经复兴,终于在1866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科学家伽利略曾在帕多瓦大学执教,故帕多瓦素有意大利“学者之城”的美名。我们投宿的意大利大酒店街口,每天都有大批的中学生、大学生熙熙攘攘拂面而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帕多瓦最热闹的地方当推领主广场,是游人和当地居民购物休憩的好地方,也是威尼托大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早上8点,广场上已经热闹起来,两大排售卖新鲜蔬菜水果的白顶帐篷一字码开,红黄绿紫各色果蔬摆满了货架,参与交易的人流不断。帐篷四周瞬间变成露天饭馆,绅士淑女们休闲地喝着饮料侃大山,享受春日的好时光。不过我们无暇体验这悠闲浪漫的情调,径直朝帕多瓦知名建筑法理宫走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帕多瓦市中心的法里宫,始建于1218年,又称拉吉尼宫,是一座中世纪建筑,拥有全欧洲最大的没有柱子支撑的顶棚。这座巴西利卡式的大厅以其81.5米长、27米宽、24米高的宏伟规模,成为中世纪建造的最大跨度大厅之一。宫阁上层是一排开放的凉廊,屋檐下有伦巴第风格的盲拱。若将拉吉尼宫的立面与维琴察的大会堂相比,便能分辨出中世纪建筑与文艺复兴建筑的明显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法理宫,底层早已成了肉铺,食品摊位的售卖场所,也是学生们的聚餐的聚集地。现场琳琅满目的腊肠、火腿、奶酪、海鲜,看得我直咽口水。等我们找到法理宫的入口,一张告示显示周一关门。扫兴的我只好围着宫廷四周高悬的凉廊浏览。透过密排的凉廊,中世纪屋顶的花卉图案从石柱后隐约可见,据说大厅内部装潢得特别漂亮,可惜无奈无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领主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白色的钟楼和上面的天文钟。钟楼始建于1428年,1532年曾以威尼斯特有的“Istrian Stone”石材重建外立面。由于要赶时间去乔托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参观,不敢在此地久留。</p> <p class="ql-block">乔托在帕多瓦斯克罗威尼礼拜堂满墙满室的画作,在网上、书本里自认为有所了解,但今日身临其境,又一次灵魂的撞击。实在不敢相信600多年前这位艺术大师竟有如此雄浑的魄力,高超的绘画技法,和严谨的构图能力,即使600多年后的今天,每一幅壁画色彩依然艳丽,难怪他享有“欧洲绘画之父”的美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从维琴察到帕多瓦,慢车半个小时就到了,俩人票价不到10个欧,要是快车10分钟,可票价每人就要涨到20多欧。帕多瓦是意大利历史名城,博物馆众多,可我的第一目标,当然锁定乔托绘画的斯克罗威尼礼拜堂。这次在意大利自由行,高德地图导航帮了大忙,在一片城市绿地中,终于看到礼拜堂的红砖外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看乔托的真迹可真不容易,两个月前就请罗马的朋友订好票,想当天购票,没戏。可现场给予参观的时间不到半小时,这还包括15分钟电视导览,前面的游客还没走,后面又聚集一大帮人瞪大眼睛等候。进入礼拜堂的那一刻每个人的胸中都像揣着个兔子🐰,蓄势待发。教堂门刚一打开,人们一溜小跑,只听见相机咔嚓咔嚓声。我几乎是屏住呼吸,对着满墙乔托的真迹不停地按着快门,顺手与大师真迹合影,根本没有时间细细揣摩。管理人员计算的时间刚够你拍完最后一张照片,我还想再看一眼,两只大手已经挡住了我的视线。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步出了礼拜堂,身后的自动门咔嚓一响,乔托,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再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 1266年-1337年)意大利画家、雕刻家与建筑师,被认定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创者,中世纪最后一位画家、开启新时代现实主义画风的第一人,同时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他的画风影响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用“伟大”字眼来形容乔托,在这里已显得苍白无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乔托约 1267 年出生于佛罗伦萨地区韦斯皮亚诺乡村,曾师从中世纪末大画家奇马布埃。他与老师一同参与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大型壁画项目,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风格。他的绘画超越了拜占庭传统庄重、刻板的图像风格,在写实场景中恢复叙事的表现力,在那个略显黑暗的时代可算是绘画界杀出的一匹黑马。在罗马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宣布的首个大赦年装饰工程中,乔托一举中标担任了重要角色,从此开启了人生壮丽诗篇,被视为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尽管乔托的根基稳固在佛罗伦萨,但大师总是乐于四处周游。由于他的名声太大,贵族恩里科·斯克罗韦尼盛情邀请乔托前往帕多瓦,这座充满活力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城施展才华。帕多瓦此时正在围绕圣安东尼大教堂展开圣方济各教会精神生活的推广,斯克罗威尼礼拜堂由于乔托的绘画,一举成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卡拉拉王朝统治下,帕多瓦大兴土木,通过一系列宏大建筑工程,包括新建教堂、私人住宅和公共建筑群,乔托正好赶上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大显身手,使14世纪的帕多瓦成为意大利最有人气的绘画之都。帕多瓦为乔托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当然,也是乔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给予的贡献,成就这座伟大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的城市乡村教堂遍布,帕多瓦古城也不例外,最著名的教堂是圣安东尼大教堂。这座教堂位于桑托广场上,是帕多瓦的地标式建筑,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前来参观,她也是我们行程计划的重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车来到大教堂广场,面前耸立的宏伟建筑果然不一般,她既有罗曼式的外形,又有拜占庭的圆顶与土耳其式小尖塔相互交错排列,而山形墙下连续的盲拱又让人想起伦巴第风情,文艺复兴和哥特风PK,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安东尼大教堂始建于13世纪,是为了纪念帕多瓦的庇护者圣安东尼而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基督教堂之一。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可谓帕多瓦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大教堂,满目宏伟的圣象,绘画、装饰雕塑如泰山压顶,且风格又都完全不一样。几乎所有的艺术风格突然呈现在面前,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伦巴第风格、哥特式造型、巴洛克的宏伟、洛可可的细腻,文艺复兴建筑的新潮、甚至新古典主义的辉煌,简直不知道用何种文字可以涵盖她的艺术特色,只留下一句话,瞠目结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我总在想意大利这片土地如此丰厚的人文景观,难道几百年前的人不吃不喝就忙着建教堂、绘画,创造雕塑,他们都是神人吗?就拿面前的圣安东尼大教堂来说,如此巨大方圆,即使当今的科技世界,要建起这么宏伟辉煌繁复的建筑也非一日之功,那会动用多少人的才智,人力,建筑材料。还会有这样的一批人,不计报酬,不贪图个人的得失,忘我玩儿命地贡献,我晕。难怪现在的意大利不再有当年的辉煌,他们的老祖宗早已断掉了他们的精神食粮,他们只需要躺平,世世代代守着祖传的家业就足以了,如果是我,我恐怕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握着已经发烫的手机和相机,教堂内景上千张照片收入囊中,我十分疲乏地走出圣安东尼大教堂,所有的艺术风格在大脑里已经搅成一锅粥,苦叹古人前人的智慧没有考虑我们后续的子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迈出巨大的圣人建筑群,眼前阳光明媚,我忽然想起文艺复兴的大雕塑家多纳泰罗的青铜骑马像。在广场上左寻右看,怎么也没发现这座15世纪为保卫帕多瓦城的雇佣兵将军加塔梅拉塔,特意请多纳泰罗铸造的这尊青铜骑马雕像,在哪呢?茫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突然眼前一个封闭的工地挡住了我的视线,外墙裹的帆布广告印的图案就是多纳泰罗创作的加塔梅拉塔的青铜雕像图片,多么熟悉呀!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旁边的一位当地的男士看出我们的尴尬,随手超上空一指。原来这个被封闭的严严实实的工棚,里面藏的就是那匹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十分驰名的加塔梅拉塔的青铜雕像,他们正在对骑马雕像抢救性维修,毕竟他500多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nyway,总算找到,时间不早了,急忙打车回酒店拿行李,踏上去往水城威尼斯的列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