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封铁塔】</p> <p class="ql-block">端午的前一天,一早,我们的车从柳林上了连霍高速,向开封疾驶而去。</p><p class="ql-block">老爸坐在后排,稍显得有些激动。这次开封之行程源于他的提议,眼见得郑州已在身后,那兴奋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老爸九十五岁了。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很好,思维也算得上敏捷,只是离不开轮椅。那是他前年在家里不小心跌倒,腿骨劈了条缝,医生用钢钉固定了一下。这是让老爸最不开心的事情,在小区里,他每每看到别的老人推着助行车或是拄着拐杖踽踽而行,总会说:“你看人家,不管咋说,能自己走。”语气里满是羡慕和不甘。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给他说:人家年轻,你在他们这个年龄,也能自己走,还能去超市买东西呢。</p><p class="ql-block">这是真的。老爸好动,我们年轻时记忆里就是这样。早些年通讯不便的年代,每到大年初一同事之间时兴登门拜年,老爸常常约上几个好友先在楼内拜,继而转战院内,再是院外,最远时要跑到大西郊,等回来时甚至连午饭时间都过了。最过分的,是还饿着肚子。母亲在世时数落老爸,经常举这个例子。</p> <p class="ql-block">【便捷的交通,使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抵达开封】</p> <p class="ql-block">【铁塔公园大门,照片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父母都对开封有着特殊感情。我们这个家庭就是在开封组建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父母都在省直工作,直到1954年省政府迁郑,他们才随着来到郑州安家。离休之后,遇有机会他们也总是很高兴逛开封,最近一次是前年陪着父母来,主要逛了龙亭。</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这次只有老爸自己了。</p><p class="ql-block">交通的便利也是能经常回开封的重要因素。从家里出来到铁塔公园门前,只用了将近一个小时。而铁塔,正是这次老爸钦点的逛开封的重点。当我们推着他从出口的铁门进入公园时,老爸第一句话是:铁塔在哪儿呢?我用手指着正前方,喏,前边不是吗?其实那时铁塔还只是个模糊的影子。老爸说,我咋记得进来就是铁塔,哪有这么远啊!</p><p class="ql-block">老爸说的记得,已经是七八十年前的印象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他曾经考入开封初中上学,读书其间,他和同学们曾经到这里游玩,也曾登上过铁塔。所以对铁塔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米芾的“天下第一塔”】</p> <p class="ql-block">【老爸的八十年铁塔记忆在铁塔千年历史中,只是一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铁塔湖长廊外边,老爸要求再与铁塔合影】</p> <p class="ql-block">轮椅继续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前行。过了米芾的“天下第一塔”石碑,在“极乐世界”牌坊的后面,就是接引殿。里面供奉的接引佛是北宋时期的文物,这个大殿是在1986年才修建的。难怪老爸看到接引殿时就说,我咋不记得有这个呢。</p><p class="ql-block">绕过接引殿,就是铁塔了。</p><p class="ql-block">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因建在开宝寺内,原称开宝寺塔。它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可惜只存在了几十年就毁于火灾,而后在现在的地点建了这座琉璃塔,因远看似铁,所以俗称铁塔。久而久之,原来的名字反倒淡出。可能是铁塔触动了老爸的记忆,他一反常态地主动要求我们给他拍照,还坐着轮椅,围着铁塔转了整整一圈,特别是走到塔身北面的洞门时,特意停下来,观看良久,口中喃喃似乎是在说“还是老样”,若有所思。接着我们又推着他到最东面的铁塔湖边上休息了一下,在长廊外,他又要求以铁塔为背景拍照,我们都一一满足。离开铁塔前,老爸又给我们背诵了他在开封求学时的课文片段:开封东北有铁塔,高十三级,登塔北望,可以望见黄河。可能因为激动,老爸的声音有些亢奋,听着那来自八十年前的文字,我不禁动容。</p> <p class="ql-block">【开封鼓楼。照片源自网络。老爸说,当年的河南省选举委员会就在这附近】</p> <p class="ql-block">【开封汴京饭店,原省立开封初中旧址。照片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铁塔下,和老爸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在铁塔下背诵课文《开封铁塔》】</p> <p class="ql-block">离开铁塔公园,按照老爸的愿望,我们的车沿着解放路南下,一路经过自由路、大相国寺、鼓楼,他一直贴着车窗向外看,说的最多的是“变了”二字。最终,我们来到了汴京饭店。到这儿,当然不全是奔着吃饭来的,虽然这里是有名的“开封第一楼”分店,但八十年前,这里没有这座宾馆,而是一所学校,就是老爸心心念念的求学之地,开封初中。老爸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学校的全称:河南省立开封初级中学。事实上,这里也是这些年来开封的必到之处。仍然向以往一样,下了车,老爸坐着轮椅先在宾馆院子里转上一圈,然后回忆当年上学时的情景,当然那时的旧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接着会回忆起前些年学校百年校庆时,他作为校友来此时与师友相聚的场面;再就是午餐了,依然是两笼传统的灌汤包,再就是几个特色菜,包括每次必点的糖炒红薯泥,那也是母亲的最爱。</p><p class="ql-block">不同的是,餐后增加了一个项目:寻找财政厅街。老爸对这条小街上的羊肉汤,有着挥之不去的记忆,印象极佳。以至在郑州,每逢喝羊肉汤时,他都会拿解放前财政厅街的这家馆子作为标准,说:不是那个味儿啊!其实,之前来此就餐时,隔着饭店窗户我看见过旁边那条小巷的口上,挂着有财政厅字样的蓝色路牌,可是这次老爸坚持要到路牌下确认,结果证明我错了,那个牌子上写的是“财政厅胡同”,老爸十分肯定地说,不对,这不是。在正午的阳光下,我们推着他走着问着路人,其中有人告诉我们,是有财政厅街,要沿着街往东边去,过了解放路就能找到。也许老爸有些累了,或是不想让我们过于劳累,他说:不找了吧,知道有了就行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带着些许遗憾,向郑州方向驶去。在离开开封时,我安慰老爸说:没关系,明年咱们再来!老爸很满足地点了点头,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