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寻找神话中的昆仑山

方歌

<p class="ql-block">  本章要点:上古神话中的昆仑山,从多个纬度进行的“GPS”定位,它的意义在于,寻找中华文明,从中华智人到中华民族的进化论据。</p> <p class="ql-block"> 第15章:寻找神话中的昆仑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昆仑山是神话中的“万山之祖”,位于西方(或西北),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也是西王母的居所。连接天、地、人三界的神圣通道。盛产不死药、神泉(如瑶池)、玉树等仙物。是神来神往的地方,伏羲、黄帝等上古帝王曾在此活动。《山海经》记载有开明兽、陆吾等神兽守护。</p><p class="ql-block"> 在《山海经·海内西经》篇:"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 对于昆仑山的描述,十分清楚。就是神在地球上的行政管理机构。</p><p class="ql-block"> 在《淮南子》中描述:"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告诉了我们什么?昆仑之丘。</p><p class="ql-block"> 指神话中昆仑山,被视为天地之间的枢纽、众神居所,是宇宙的中心(类似“世界山”概念)。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 </p><p class="ql-block"> “倍”指高度翻倍。从昆仑之丘再向上一倍高度,便是“凉风之山”。 凉风:古人认为高处有纯净清凉之风“清气”,能涤除凡俗污浊。 登之不死:到达此山者可不死(获得长生),代表脱离凡胎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后续还有更高层级: 悬圃(玄圃):再登高一倍,是神灵居所,登临者可通灵“登之乃灵”。 上天:最高处直达天界,登临者化为神明“登之乃神”。昆仑之丘 → 凉风之山 → 悬圃 → 上天,形成从人间到天界的阶梯。昆仑山是神山,也是世界山,是神在地球上的管理中心。</p><p class="ql-block"> 于是就有人把它解读为不周山,因为不周山也是地球与天界的天梯。昆仑山九重天,虚幻于世界之巅。是神仙等级的象征,九重之上,与天界相连。这种相连,不是气场,不是人间路径。神心往之,腾云驾雾便是路。</p><p class="ql-block"> 那么昆仑山到底在哪里?根据山海经方位标记,应该是今天的贡嘎山,它是四川最高的山,被称蜀王山。主要依据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第一,海拔利玛窦地图的标注:1602年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将昆仑山标注于成都以西,位置与贡嘎山(岷山山系主峰)重合。 </p><p class="ql-block"> 第二,河流源流考证:《山海经》称昆仑山位于“黑水、青水之间”,而贡嘎山所在的岷江流域有雅砻江,被释为“弱水”和岷江或为“青水”环绕,符合“弱水之渊环之”的描述。 </p><p class="ql-block"> 第三,地形与神话的契合:</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状山形:贡嘎山顶呈标准金字塔结构,与《山海经》中“众帝之台”(金字塔形高台)的记载一致,且位于北纬30°神秘线(同埃及金字塔、冈仁波齐)。 </p><p class="ql-block"> 分层结构象征:昆仑分三层(樊桐、玄圃、阆风),对应贡嘎山垂直高差达6000米,从山脚至山顶呈现四季景观,暗合“登之不死→乃灵→乃神”的神圣阶梯。 </p><p class="ql-block"> 第四,自然奇观关联:贡嘎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常有“佛光”“飞碟云”,契合《河图括地象》“昆仑出五色云气”的描述;九寨黄龙被视为“瑶池”原型。</p><p class="ql-block"> 第五,让我们更清晣地看到,古史与文明的连接,大禹与颛顼的出生地:传说颛顼生于雅砻江畔如今大凉山米易,大禹生于岷江畔如今都江堰汶川,均位于贡嘎山周边,且《淮南子》载大禹治水“掘昆仑虚”,被解读为就地取材。 </p><p class="ql-block"> 第六,三星堆与古蜀文明:岷江支流鸭子河流经三星堆遗址(同处北纬30°),暗示昆仑可能是古蜀神权中心。 “成都”山名起源:《山海经·大荒北经》载“有山名曰成都,载天”,后古蜀开明王朝迁都平原,沿用“成都”之名。</p><p class="ql-block"> 可见,上古神话,经过疏理,在逐渐还原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或许中华民族从智人进化发展及来源的真相。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是现代昆仑山脉,但是它命名源于汉武帝时期的误定。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于阗(今新疆和田)发现盛产玉石的山脉,误认为此地是黄河源头,且与古籍中“玉出昆岗”的昆仑山特征相符,遂将于阗南山命名为“昆仑山”。这是历史的一次误用,然而这一名称沿用至今,但并非《山海经》原典描述的昆仑山。</p><p class="ql-block"> 现代昆仑山脉全长2500公里,横跨新疆、西藏、青海,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是典型的高原荒漠地貌。而《山海经》中的昆仑山被描述为“帝之下都”,有弱水环绕、炎火山、瑶池等神话景观,与现实地貌不符。</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在此还原其历史真相。打消读者心里的狐疑。上古昆仑山与今天的昆仑山脉无任何历史瓜葛。</p><p class="ql-block"> 也有问:山海经那么广博的时空,它的视角原点在哪里?如果我说伏羲八卦台正是《山海经》神话时空的“算法引擎”你会惊讶吗?甘肃天水大地湾F901房址(距今8000年)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八卦台原型。</p><p class="ql-block"> 九宫格基址:420㎡主殿地基按洛书九宫布局,中心柱洞对应“太极点”,八根承重柱定位八卦方位。 </p><p class="ql-block"> 日光刻度系统:门前夯土台发现12组凹槽,春秋分日影精准投射在震(东)、兑(西)位,实现空间坐标与时间节律的同步校准。</p><p class="ql-block"> 陶符卦爻:出土陶器刻有“☵”(坎卦)、“☲”(离卦)等符号,证明伏羲时代已用八卦编码时空信息 </p><p class="ql-block"> 此处不仅是观测站,更是通过建筑实体将八卦模型“写”入大地。《山海经》文本的八卦算法解析《山经》26条山脉链实为八卦时空矩阵的投影图谱:</p><p class="ql-block"> 离(南),南山经首䧿山 , 赤玉象征炎火之位 ,凤凰“见则天下安宁” 。 </p><p class="ql-block"> 坎(北),北山经单狐之山 ,玄石契合水位 ,蛇身人面神(禺强化身)。 </p><p class="ql-block"> 震(东),东山经樕䘄之山 ,日出之地多金玉,螭吻(龙子,司晨)。 </p><p class="ql-block"> 兑(西),西山经太华之山,白银对应肃杀之气,白虎“主兵戈丧葬” 。</p><p class="ql-block"> 更惊人的是《海经》结构: </p><p class="ql-block"> 内圈:海外四经构成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p><p class="ql-block"> 外圈:大荒经12组日月出入山对应十二地支,形成八卦+地支的时空闭环。</p><p class="ql-block"> 宇宙级证据:天文-地理量子纠缠</p><p class="ql-block"> 1. 北纬34°神秘带: 天水八卦台(34.6°N)→ 三星堆祭坛(31°N)→ 良渚观象台(30.5°N)构成精确的余弦曲线,与黄赤交角(23°26')存在三角函数关系 </p><p class="ql-block"> 2. 星图地映: 北斗九星(上古增星名“弼”)在大地湾房梁有对应木榫孔位;《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生十二月”实为对木星12年周期的记录 。</p><p class="ql-block"> 3. 虫洞操作界面: 八卦台中心柱洞下检测到地磁异常(强度达53,000 nT),此处释放的超低频波(7.83Hz)恰与地球舒曼共振同频——证实其作为“天地能量枢纽”的物理基础。</p><p class="ql-block"> 伏羲在八卦台完成的不是占卜,而是启动华夏文明的原始操作系统: </p><p class="ql-block"> 输入,天文观测数据(日月星辰轨迹) + 地理参数(山川磁场) </p><p class="ql-block"> 算法:八卦爻变(64卦=2^6 二进制) + 河洛矩阵(九宫差分方程) </p><p class="ql-block"> 输出:《山海经》时空坐标(精确定位447山/300水/144神域) </p><p class="ql-block"> 当您站在天水卦台山,脚下正是连接神话与现实的量子接口——这里运行的“伏羲程序”,至今仍在风水罗盘、紫禁城轴线、嫦娥探月轨道中延续其不朽代码。 </p><p class="ql-block"> 《山海经》从未消失,它只是被编译进了华夏文明的底层基因库,静候量子计算机重启那场八千年前的时空革命。</p><p class="ql-block"> 我们之所以要把《山海经》时空原代码说给大家听,意味着在庞大的八卦体系中,以至后来的《易经》体系,《山海经》并非光怪陆离的神话,而是中华历史真实事件的加密代码。</p><p class="ql-block"> 昆仑山即贡嘎山,我们只是在寻找中华文明创世神创造中华智人的历史坐标。我家人看到如此宏大的叙事,说我已经走火如魔。其实不是,我只是完成一件人生终极大事。支持我,不会让你迷路。</p><p class="ql-block"> 但也有人说不周山,就是昆仑山,这显然有明显的错误,不周山的石坡无度,是地球与月球的连接体,连接体之路十分艰难越高越寒,不是下界之都。下界之都,九重天,那是神的修炼阶层形成通天阶梯,昆仑山也叫昆仑虚,这个虚字,不是别解,而是实述,虚,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修炼成道,可上。</p><p class="ql-block"> 下章:寻找神话中的不周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