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幼年时期</b></p><p class="ql-block"><b> 本人于 一九五五年、三月初六,(阳历3、29日)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地区,北票县一个郊区的农村——大兰旗村。</b></p> <p class="ql-block"><b>我记得当时我家的房子大概就这个模样,还有三间厢房,这房子算是不错的,有的人家房子比这还破呢……</b></p> <p class="ql-block"><b> 当时孩子们上课的教室也很简陋,我还清楚的记得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在算数课上老师用彩笔在卡片上画的,🍎🍎🍎苹果+🍎🍎🍎🍎= ?🍎的时候,当时我就想真的苹果是什么样子啊?肯定是很甜很甜的吧………</b></p><p class="ql-block"><b> 农村很荒凉,也没有什么可供孩子玩的,放学后就坐在磨台上面写作业</b></p> <p class="ql-block"><b> 当时是在解放初期国家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吃个鸡蛋都得等到过生日!每年生日当得到这个鸡蛋的那一刻就像得到宝贝似的,眼睛看着,手里摸着,甚至在衣兜里装上好几天才舍得吃呢。其他兄弟姐妹们呢,早已羡慕的口涎三尺了……</b></p><p class="ql-block"><b> 记得有一年我把这个鸡蛋放到我家的小匣子里了,等过几天去拿的时候已经臭了!心疼的我还哭了一鼻子。还记得每当我快过生日的时候,自己就会很兴奋的跟母亲念叨着我快过生日了!快过生日了!恐怕母亲给我忘了呀,有一次母亲开玩笑的跟我说,生你那年是闰三月,你是后三月的,所以呀,你不是每年都能过生日的,等吧,等到哪年闰三月了你才可以有生日过呢!</b></p><p class="ql-block"><b> 说到生日我想起了当年的生活情景,想起了我已经过世的老母亲,母亲已过世九年了,每当我回首想起母亲的一生啊,总觉得心里酸酸的…… </b></p> <p class="ql-block"><b> 后来听母亲说,在我出生以后就已经是合作社了,合作社期间大家每天一起出工,一起下班,后来还一起吃食堂……每天到食堂打饭或吃饭。</b></p> <p class="ql-block"><b> 我记得我很多次跟着姑姑去食堂打饭回家吃,有一次跟我小姑(小姑只比我大四岁,跟我大姐同岁)去食堂打饭,打的是烀土豆,鸡蛋大小,回来的路上经过菜园子三、四米高的大水渠,一不小心一盆土豆顺着渠坝滚落满地,粘的都是土,我俩捡了老半天,回家挨个的洗呀,回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不知怎的回家也没挨训,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当时太小的缘故吧。</b></p> <p class="ql-block"><b>土地是大家的,再也不给地主扛活了,所以干活谁也不会偷懒,热情高涨!你看她们那开心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母亲是一位新中国的劳动者!是一位可敬、可爱、可亲的人。她非常能干,家里家外无人不赞叹!她心灵手巧、朴素善良、贤惠孝顺、任劳任怨、责任心很强。尤其她具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据母亲讲,从18岁嫁进我家,就伺侯一大家子人,十多口人,从未惹老人生气,一家人相处的很好。母亲出生在旧中国,解放初期来到我家,当时整个社会都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我家的生活更是一贫如洗。整天吃糠咽菜,每天吃饭,(没有菜,有咸菜吃就已经不错了)大家都得分着吃,一年很少或是根本就吃不上一顿纯粮食的饭,虽然如此,但我还清楚的记得每天都给我爷爷和我大弟弟贴一个小碗口那么大、一厘米那么厚,而且是黑红色的,好像是纯高粱面的小饼。(因为我父亲是长子,而我和姐姐都是女孩)所以只有我弟弟这个男孩才享有连奶奶都不曾有过的待遇!</b></p><p class="ql-block"><b> 再后来,可能是因二叔要结婚没房子,我们一家出去单过了。母亲由于长期以来养成了习惯,对父亲是言听计从,也很尊重他,自此以后,父亲就开始享受着这样的待遇,母亲毫无怨言。</b></p><p class="ql-block"><b>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应该是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吧,我病了,现在想来,大概就是扁挑体发炎发烧了吧,因为嗓子疼的什么东西都咽不下,嘴里还只往外淌口水……我拽着母亲的衣襟,走一步跟一步,一边拽着衣襟一边哭,只奢望着母亲能抱抱我,安慰安慰我!我还记得当时我站在外屋地靠门口锅台角的那个地方……母亲当时应该是在做饭吧,因为个子小,只能够到母亲的衣襟,根本看不到母亲的面部表情……只顾自己哭……现在能想象的到当时母亲的心里有多么难受……她不但没钱给我看病,就连抱我的时间都滕不出来!这一幕幕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特别清晰,一想到这,我就想哭,不是哭我自己,而是想到了母亲当时的心情……现在想来,我真恨自己!恨自己太不懂事,让母亲为难了……</b></p> <p class="ql-block"><b> 母亲心灵手巧,干活利落。(当时我们姐弟应该是四、五个了吧,还有爷爷、奶奶和两个姑姑、两个叔叔,小姑跟姐姐同岁)一到过春节的时候母亲还在我们女孩的鞋子上绣上花儿,我稍大一些的时候,看见母亲是用指甲直接在鞋面上划出花样,而且在两只鞋子上划出来的花儿既对称又是一模一样的。幼小不懂事的孩子们,穿上绣上花的鞋子心里美滋滋的。母亲太要强了!她太辛苦了!</b></p> <p class="ql-block"><b> 这鞋底是农村手纳麻绳鞋底。当然啦,首先得粘鞋底,纳鞋底,再做鞋帮,把鞋底和鞋帮缝在一起之后一双鞋才算完成,非常的不容易。等我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自己做鞋了。不过我比较懒很少自己做鞋,都是母亲和姐姐做。</b></p> <p class="ql-block"><b> 就是这样的鞋,棉鞋、单鞋和绣花鞋,在那个年代能穿上这种绣花鞋可美了!很多邻居家的小孩儿都非常羡慕!</b></p> <p class="ql-block"><b> 棉衣服还好做,用带毛的羊皮做皮袄是一般人做不了的,在别人看来,皮衣服得去裁缝铺做,但在我家就没有这个必要了,都是母亲做。在我家也只有爷爷才有一件羊皮袄。</b></p><p class="ql-block"><b> 非但如此,我还发现母亲不仅做自家的活,还给姑姑和姨的婆婆们做鞋,因为那个年代姑娘找婆家还得给婆婆做双鞋,大概是当地的一种风俗吧,而那个年代的婆婆又都是裹脚,鞋是尖的,这种带尖鞋一般年轻人是不会做的。所以都是母亲代劳。除此之外,母亲还经常给别人做嫁装,裁衣服什么的……</b></p><p class="ql-block"><b> 虽然家里外头这一堆的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我从来没见母亲发过愁,无论哪个孩子说我的鞋坏了,她就会说,别着急,过两天就给你做上,当时我还小,不懂事,就知道母亲经常,不是经常,而是天天晚上坐在“煤油灯”下缝到深夜……</b></p><p class="ql-block"><b> 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就更难了,都是棉衣服,每个人一套,就是十多套,夏天的衣服脏了洗一洗,而棉衣呢?根本就没有外套,脏了怎么办?开始脏了刷一刷,如果太脏了就得拆了重做。母亲还非常要强,不让大人孩子穿脏衣服……我长大以后,听母亲说,你从小就爱干净,棉袄脏了自己刷呀刷,用指甲扣呀扣的,所以母亲只好等我们睡下了,把棉衣服拆了,洗净用火烤干再做上,做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只知道等我早晨醒来时,已经是一件干干净净带有很多补钉的暂新的棉衣了!母亲晚上做到深夜,也可能是通宵,白天还要下地干活、做饭忙家务……类似这样的事情绝不是偶然,而是经常的……母亲您太伟大了!!!我爱你!!!</b></p> <p class="ql-block"><b> 老父亲性格直爽善良,胸怀宽广,从不斤斤计较。他很聪慧,虽仅念过一冬私塾,却识得不少字,还能写简单的书信呢。</b></p><p class="ql-block"><b> 不过我小时候只记父亲每日挑担进城卖菜,生活改善后,家中添了一辆独轮车。</b></p> <p class="ql-block"><b>在我印象当中我家的独轮车跟这个图片上的一模一样</b></p> <p class="ql-block"><b> 独轮车用起来比较方便,东西装的多,也轻便,自此以后,父亲每天就不用挑担而是改为用独轮车去卖菜了。最让我羡慕的就是每天父亲卖完菜还可以花一毛钱买2个烧饼吃!我从没看见过烧饼是个什么样子的……现在想来,父亲从家把一车菜推到城里,十来里路不说还得把菜卖完再十来里路推回来是多么的辛苦啊,2个烧饼哪到哪呀!</b></p><p class="ql-block"><b> 爷爷和父亲一家自打从河北逃荒过来就给梁兰旗的地主家扛活,大概就是种菜吧,反正自打我记事之后就记得我家是种菜的,爷爷和父亲对种菜很有研究,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整个村子的人们都很敬佩他们。入社之后爷爷和父亲就是社里的蔬菜技术员,再后来父亲就是生产队长啦,整个菜园子各种蔬菜的栽种技术和队里的几十户人家都要操心,一旦管理不善经济就要受到损失,队里人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父亲</b><b style="font-size:18px;">虽识字不多,但队里账目清晰,工作能力也很强,每年生产队收入水平都居我们村的四队之首。</b><b>故此,父亲的大半生就一直兢兢业业的在外头忙活,是不太不着家的。</b></p> <p class="ql-block"><b>这是2018、8、27日,回老家姐五个和老父亲在家门口拍的。当时弟弟和弟媳在家忙着给我们做饭,所以照片里就没有他们的影子。</b></p> <p class="ql-block"><b>我每次回家都爱干净,邻居一看到我家院里院外都干净了,就说:你家二姑娘回来了吧?(此片是四妹给我偷拍的)</b></p><p class="ql-block"><b> 院内是我亲爱的老父亲,老母亲在2013年就已经不在了……</b></p> <p class="ql-block"><b>这是20年前的全家福!大弟弟已经不在了……这是父亲过生日小弟一家和我们在一起拍的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 我来大连女儿家看孩子已经十三个年头了。每年都抽空回老家(朝阳)看看我的亲人们,千里之隔,回家一趟也不容易,今年因耄耋之年的老父亲身体不好,已经回去三趟了。</b></p><p class="ql-block"><b> 可不幸的是2020年这个春节,本该欢乐的心情,却因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在人们的心头笼罩着一层阴影,非但如此,人们还被疫情困在家里不能出门,本来春节是想回家看望老父亲的,现在的情形就连回老家看望老父亲的机会也渺茫了……</b></p><p class="ql-block"><b> 日记:“今天已经是20200202大年初九了,疫情重地的医护人员仍在继续抗战!而我们仍被疫情困在家中……”</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好在年前我们姐几个纷纷从外地回家探望,并安排老人住院治疗,在医院住了8天虽有所好转,但医院“也无奈让老人回家养着”吧,告诉我们说,你们要有心里准备啊……</b></p><p class="ql-block"><b> 下边这张图片是年前老父亲住院期间,我在病房里拍的并随笔写下的几句话……(当时四妹身体不好未能前来)</b></p> <p class="ql-block"><b> 2020、2、6日,正月十三,噩耗传来,起早4点多钟老父亲过世了!我们被疫情困在家中已多日,此刻正值疫情爆发期,无奈不能回家奔丧,终生遗憾啊!</b></p><p class="ql-block"><b> 恕女儿不孝,只能希望老父亲的在天之灵能够理解啦……愿您老人家在天堂再无病痛,和老母亲互敬互爱,互相照顾,一切安好,平安幸福!</b></p><p class="ql-block"><b> 2020、5、15、言华</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b></p><p class="ql-block"><b>编辑:言华</b></p><p class="ql-block"><b>故事来源于本人的亲身经历</b></p><p class="ql-block"><b>欢迎各位亲们光临到访,分享别人的故事,回忆自己的人生。谢谢!</b></p><p class="ql-block"><b>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