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窗外传来一阵轻柔的鸟鸣声。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窗台上多了一位不速之客。她站在窗台上,见人走近便飞到树杈上,却迟迟没有离开的意思。家人好奇地在窗台上撒了些小米,它便飞下来啄食,看来是饿坏了。后来,我们又在窗台上放了一小碗水,从此它便成了这里的常客。这只鸟儿长相十分好看,最显眼的地方是脖子上那一串点状白色羽毛,如同珍珠般闪耀。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这鸟儿叫"珠颈斑鸠″。</p> <p class="ql-block">渐渐地,这只珠颈斑鸠不仅自己常来,还带来了它的朋友。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到来还吸引了一群又一群的麻雀。每天清晨,窗台上就像开了一场热闹的音乐会,鸟儿们嘁嘁喳喳地叫个不停。老伴忙得不亦乐乎,不停地往窗台上撒小米,生怕这些小家伙饿着。</p> <p class="ql-block">珠颈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属于鸽形目鸠鸽科副斑鸠属。它还有许多别名,如花斑鸠、珍珠鸠、花脖斑鸠、鸪雕。作为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三有”保护动物,珠颈斑鸠在滇西亚种和印度亚种中均被列为无危(LC)。它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有稀疏树木生长的草地、平原、低山丘陵、郊野农田地带,以及城市、村庄路边的树上、杂木林和竹林中。</p> <p class="ql-block">珠颈斑鸠的觅食行为十分有趣,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如稻谷、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子,偶尔也会吃些蝇蛆、蜗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它们常在地面觅食,受惊后会飞到附近的树上。每天天亮后,它们会飞到栖息地附近的树枝或屋顶整理羽毛、鸣叫、觅食,下午还会再次觅食,天黑前回到栖息地过夜。它们一般成小群活动,常三三两两栖息于相邻树枝头,有时也和山斑鸠等其他鸠类混合成群。它们的鸣声响亮,音色浑厚,音调和谐且比山斑鸠稍高,由三个音节组成,末音节拖长,声如“ku-ku-u-ou”,有时末尾还加一“ku”,繁殖期鸣叫频繁。</p> <p class="ql-block">珠颈斑鸠的繁殖时间在亚洲通常是3-4月开始求偶交配,在澳大利亚南部则主要在9月至次年1月繁殖,北部在秋季繁殖。求偶时,雄鸟以雌鸟为中心,原地回旋或围绕雌鸟走动、鞠躬鸣叫,每走五步鞠躬一次。它们的巢呈盘状,简陋,由细枝松散堆叠而成,也会利用民居的花盆、窗台等营巢。雌鸟一般产下2枚卵,卵呈椭圆形,纯白色。孵化周期在中国观测为17-19天,由雌雄珠颈斑鸠共同完成,轮流孵化,雌鸟孵化时间略多。</p> <p class="ql-block">晨光透过树叶洒下柔和的光线,照亮了整个场景。珠颈斑鸠站在树枝上,羽毛呈棕色与白色相间,头部有一圈黑色圆点装饰。枝干粗壮而弯曲,周围环境宁静而自然,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每天清晨,这只鸟儿都会准时出现在窗前,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拍于2025.6.7 清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