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地质公园——红土林的孟夏

aaiei

<p class="ql-block">  上次去红土林是孟冬,这次是6月1日孟夏时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门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 红土林位于平陆县三门镇境内,周边地区沉积了厚达千米的古近纪河湖相沉积地层,地层具有代表性,地貌具有典型性,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它厚达千米的古近纪紫红色砂岩是山西省古近纪时期最典型、最完整的沉积记录。红土内蕴含的石膏层,石膏为硫酸盐类沉积物,对古沉积环境研究有重要价值。三门红土沉积时间较长,质地坚硬、粘结性较好,该套地层内形成的红土林等地貌景观性较好且抗风化能力较强,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平陆柳林河﹣过村﹣坝头门里﹣柳林河组制面、平陆米汤沟石膏矿和平陆门里碎屑岩地貌共3处地质遗迹入选《山西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名录》。三门峡大坝位于黄河平陆县三门镇米汤沟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黄河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坝,素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它不仅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防凌、灌溉、发电和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组工程,更是一幅独特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每年库区蓄水时节,站在坝顶,两岸壁立干仞,群峰迭峰,库内水平如镜,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大坝外的泄水排沙洞,喷放时高达十数丈,雪浪摇空,云蒸霞蔚,极为壮观。开闸放水时,浊浪排空,狂奔咆哮,声如巨雷,大有黄龙腾天驾雾之势。</p><p class="ql-block"> 黄河古栈道位于平陆县三门镇境内,在我国古代水陆交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始于秦汉,盛于唐朝,衰于元明,是一项旷日持久、宏伟浩大的工程。三门境内的黄河古栈道共计有32段,累计长约4032米,所谓栈道,就是在黄河两岸的峭壁悬崖上,雷出一条狭窄的石路,在路断处凿许多牛鼻子状的石环或者方形的孔洞,孔洞插上横木,铺上木板,搭成栈道,石环是用来挂钩栓蝇的,以便船夫纤挽滑船逆流闯滩。用这种办法辟出的道路,堪称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一个奇迹,2006年5月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泉沟红叶景区位于山西省平陆县三门镇马泉沟村,距县城50余公里,北依锥子山,南临黄河。这里沟岔纵横,山清水秀,森林覆盖面积达到82.4%,是一个大型的天然氧吧。深秋时节,这里不仅有漫山遍野的红叶景观,还有因当地特殊的土壤和独特的气候,孕育的种植历史长达1300多年的马泉沟水化柿,柿农加工柿饼时的柿挂景观成为众多游客驻足观赏的美景。马泉沟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山西省唯一的红叶花海基地。</p><p class="ql-block"> 锥子山位于平陆县三门镇坡底村北约五公里处,因山高坡陡,孤峰似锥而得名。海拔1787.3米,为全县最高点。在春天,这里是花的海洋;夏天,这里是绿的王国;秋天,这里是丰收的果园;冬天,这里有雪的杰作。登上山顶,极目四望,群峰竞秀,苍山如海,天高地阔,如臻仙境。这里矿产资源丰富,还有钡、铝、铁、硼、锰、锡、金等多种矿藏。</p><p class="ql-block"> 好汉坡处于三门镇崖底村黄河岸上,距离平陆县城31公里。好汉坡山势陡峭,怪石惨岩,地质复杂,奇险异常要有勇气和坚强的毅力才能攀岩而过,所以称为好汉坡。在好汉坡的悬崖峭壁上栖息着大量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它们在这里飞舞、觅食、嬉戏、繁衍。经过保护治理,这里的苍鹭目前已成为平陆的久居留鸟,种群也逐渐繁衍壮大,成为黄河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汤沟大桥</p> <p class="ql-block">红土林的灰色岩层</p> <p class="ql-block">红土林的网状石灰岩</p> <p class="ql-block">流沙</p> <p class="ql-block">芦苇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门峡大坝下游的“海”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光沙滩卵石滩海浪礁石全都有,就是水少了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