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荣幸受邀做2025年第一期陶行知研究会全国线上分享,主题是情境化教育的实施。协和学校校园正是情境化教育的绝佳场域,也正是冯京广教授去年来协和实地考察的发现,所以才有了这次的邀约。</p><p class="ql-block">4月29日晚上我带着三个学部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团队参与了这次分享。大家平时不论在六和课还是课题或项目式学习中都有高度的默契和合作,在这一个月的准备中痛苦并快乐着!痛苦的是半个小时如何展现三个版块的内容,快乐的是志同道合中的专业发展、研究的成就感。反复研讨修改,互相学习借鉴中成长!开锁的PPT新技能,让文字变得更精炼。大家平时都积累了海量的教学资源,图片视频都相当丰富。经过预演,根据专家意见再次修改,终于大家有了完美的演绎,给全国的观众展示了广州协和学校情境化六和课程实践的巧思和哲学。冯教授给予我们高度的肯定,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六个人合作,从和致和合和雅三个课程的不同角度讲述如何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情境化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1. 陈哲 行知思想引领下的情境化教育生态构建——广州协和学校“六和课程”的融合创新实践 2.梁家慧 基于六和理念校内外情境化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p><p class="ql-block">3.谢惠春 基于六和理念校内外情境化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中医药创意工坊--传统与科技的碰撞) 4.李晓瑜:基于六和理念校内外情境化校园生态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5.沈湄基于六和理念校内外情境化“戏韵雅行”——情景化跨学科课本剧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6.陈艳基于六和理念校内外情境化“戏韵雅行”——情景化跨学科课本剧课程的实践与探索</p> <p class="ql-block">荔湾区综合实践教研员王得刚老师的学术精神和科研能力特别让人敬佩,我们讲完,他已经做好点评PPT,从深度学习理论观察和分析了协和六和课程的先进性。</p> <p class="ql-block">27日晚上,行知研究会冯京广教授带领专家团对协和的汇报预演进行了点评及优化建议讨论。给团队极大启发,根据建议对PPT和汇报内容进行调整,为29号晚上的正式汇报做了很好的准备。</p><p class="ql-block">·点评内容:</p><p class="ql-block">·优点:协和学校能立足实际,从校本开发角度对资源做体系化建构,案例生动,团队课题专业且分工明确,推进了课程实施水平提升。</p><p class="ql-block">·不足:因时间压缩,操作路径讲解不够深入,可借鉴推广性弱;课程与国家课程体系的契合度、细化指标及学生关键能力聚焦方面待加强。</p><p class="ql-block">·优化建议:</p><p class="ql-block">·时间把控:汇报再精简些,避免照念PPT,节省时间。</p><p class="ql-block">·突出主题:紧扣实践教育主题,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以更大视野展示跨学科内容。</p><p class="ql-block">·场景展示:用视频、动图等展示学校生态绿色大场景,增强视觉冲击力;各PPT突出场景,课程文本与场景搭配。</p><p class="ql-block">·内容调整:标题点明实践教育场景建设关键策略,展示与三种空间标题对应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正是协和这片热土,培育了优秀的课程,协和人应当用好这独一无二的校园环境和其历史文化资源,带着学生沉浸式主动研究,成为他们进入广阔的社会前重要台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