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个人以前的旅游纪录,在QQ上以私密日志的形式保存下来。今天把它重新发在美篇上,以期对要去南美旅游的朋友有所帮助。</p> <p class="ql-block">第八日(11月2日)飞向秘鲁利马。</p><p class="ql-block">下午7奌半,离开阿根廷飞向秘鲁利马,飞行时间5个小时。在飞向利马的途中,航拍了几張安第斯山脉的照片,从飞机上向下看到的安第斯山脉绵延纵贯,地势陡峭,起伏的山峦之间有很多高原和洼地,非常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飞机上看下去的安第斯山脉</p> <p class="ql-block">经过近5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11奌到达秘鲁首都利马。和接机的导游会合后乘近40分钟的汽车到达宾馆住下时已是半夜12奌30左右,而第二天早上还得早起去机场乘飞机飞向库斯科。旅行社这样的安排实在是不好,—点也不为游客作想。旅行社完全可以将住宿安排在机场边上的Hotel, 使我们不至于在深夜和凌晨各花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宾馆和机场之间作如此劳累奔波,让我们能多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九天(11月3日)游高原之城库斯科</p><p class="ql-block">早上5奌40起床,用过早餐后随车奔向机场坐9点45的飞机从利马飞向库斯科(Cusco)。利马的交通不太好,早上高峰上班时期车很多,车堵的非常历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1个小时30分的飞行,于上午11奌20左在到达群山环抱的库斯科机场,机场不大,花了近15分钟的时间取行李,出机场后和一位名叫奧斯卡的秘鲁导游会合。在秘鲁,导游均是秘鲁讲英语的本地人。小伙子英语还不错,曾在美国印地安拉留过学,和我们之间基本无交流障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库斯科是高原之城,海抜在3400米到3600米之间。很快我一直担心的事发生了,我有较重的高原反应。早在阿根廷的时候,到秘鲁库斯科的前两天,同行的很多团友就开始服用预防高山反应的药。同团的团友也告诉我他们有多余的药,如果我们需要的话可以给我们一些。但看见同团的一位团友在服了药以后出现了严重的附作用(头晕等),再加上我年轻的时候曾去过四川的九寨和黄龙(和库斯科的海拔差不多)一点事也沒有,因而决定赌一把,不服药。我一直以为我会沒事, 沒想到毕竞岁月不饶人,我終於知道什麼叫高原反应。头痛,胸闷,走路快一点,就觉得心跳快,呼吸都一点困难,最要命的咳嗽得厉害。我随后的旅途由于高原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此给末来想去高原旅行的朋友一奌建议,最好在去之前就开始试吃一下防高山药,看自己对药有沒有副作用,否则副作用可能会比高山反应更历害。从一道的团友的表现来看,若沒副作用,吃预防高反药看来还是有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库斯科古城位于海拔3400米之上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它曾是古印加帝国的故都,城市建于公元1100年, 以保存有大量印加古迹和巴洛克式建筑而闻名于世的世界遗迹,被誉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的揺篮"。库斯科很好地保留了印加帝国时代的街道、宫殿、庙宇和房屋建筑。当载着我们的旅游巴土一开出机场驰向观光第一站_城中心的武器广场,你即刻就会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的感觉。蓝天白雲下,汽车跑在夹在印加泥瓦建筑房屋之间的狭窄的石板街上,历史的古迹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而这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融合了古印加帝国特色和西班牙风格的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很多古城建筑的墙基多为印加帝国时代垒起的石墙,即古印加帝国"毛石文化"的遗产。讲得通俗一点的话,在库斯科旅游的重点就是见证古印加人的"石头艺术"。石头建筑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和实用性,是这座城市中最有名的建筑风格。一块又一块梯形截面的石头紧紧排列在一起,层层磊叠,块块石头之间完全没有水泥、灰泥等粘合材料,但垒成的墙体却天衣无缝、相当稳固。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打败古印加人之后,把库斯克古城的原有建筑拆除了,不过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下半部分作为地基,在上面建起了天主教堂。结果在大地震中,后建的西班牙人的教堂都被摧毁了,而古印加人的建筑结构都承受住了地震的考验留存至今,不得不让人感叹毛石文化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具有传统风情的狭窄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穿过具有传统风情的狭窄的石板路,我们来到了城市中心的武器广场,广场四周环绕着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风格的教堂,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是:以厉经一个世纪方完工的库斯科大教堂和建立在印加大阳神庙旧址上的圣多明尼哥教堂。广场中央绿草成茵,鲜花盛开,眼望一片片白雲飘过,让人想起一首不知谁曾唱过的民歌"高原的风,高原的雲…",感觉离天好近,好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市中心的武器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四周的西班牙式的拱廊建筑:</p> <p class="ql-block">感觉上离天好近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大教堂和秘鲁的其他教堂一样,里面不允许拍照,但绝对值得一看,它是世界上最贵的教堂(两噸黄金,三噸白银的装饰),等等…,可惜地是由于高山反应的缘故,很多时候我都是静座休息,沒在导游的指引下作详细的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库斯科大教堂正面:</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大教堂侧面:</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教堂后去广场边上的餐厅用午餐,室内有当地人作现场的音乐表演,动听的名歌是乎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或许是高反引起的吧,食欲很差,仅管食品丰富,也只吃了很少一奌蔬菜和水果对付了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地人在餐厅的音乐表演:</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随车前住距库斯科城1.5公里外,举世闻名的举行"太阳祭"的萨克萨曼圆形古堡。古堡是古代印第安人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建筑在一个小山坡上,是俯瞰全城的巨大防御系统。据说其主堡是由印加王帕查库蒂于15世纪70年代动工修建的,持续了50多年,直到西班牙殖民着入侵之前还没完全竣工。可以说这里的毎一块石头都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一个迷,如此宏大的巨石建筑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重大120多顿的巨大石块从何地而来,大概只有这在无声无息中见证着印加古国的辉煌和没落的古老石头才知道真正的答案吧!</p> <p class="ql-block">古堡附近山顶上有一和巴西里约类似的基督耶稣像,站在其旁俯瞰库斯科城,全城尽收眼底,红色的屋顶连成片,中央广场、大教堂历历在目,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古城,整个城市没有一个现代化的高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基督耶稣像</p> <p class="ql-block">远望库斯科城:</p> <p class="ql-block">高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随后下山去参观在太阳神庙地基上建立起来的圣多明尼哥教堂。西班牙人占领库斯科后拆掉了原来的太阳神庙,但保留了其用巨石奠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天主教堂。可惜的是,教堂内大部份地区仍不允许拍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堂正面:</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西班牙式的拱廊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印加帝国时期著名的“阴阳石样品: 有突起的石块称之为“阳石”或“雄石”,有孔洞的石块则是“阴石”或“雌石”,相应的两块石头被拼接在一起的时候,阳石上的突起和阴石上的孔洞紧密咬合,非常坚固.</p> <p class="ql-block">印加帝国时期著名的“阴阳石样品: 有突起的石块称之为“阳石”或“雄石”,有孔洞的石块则是“阴石”或“雌石”,相应的两块石头被拼接在一起的时候,阳石上的突起和阴石上的孔洞紧密咬合,非常坚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堂外部"古老的基石"历经风雨依然壮观:</p> <p class="ql-block">为第二天参观马丘比丘作准备,我们随车前往距离库斯科一个半小时车程的( sececrit valley ) 住宿…。汽车沿路从山项下到谷低,在黑夜中沿着小路一路跌跛住进宾馆,对周围的环境一无所知,以为住进了"孙二娘"的黑店。第二天早上醒来,外出行走,才发现此渡假村是别有洞天,只是又要匆匆赶路,不能长久停留,好好享受一下…。</p> <p class="ql-block">高原下的花环:</p> <p class="ql-block">第十天(11月4日)游马丘比丘(睛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上一早导游就和司车来接我去火车站乘观光列车去马丘比丘。今早的导游又换人了,且只负责接送我们去火车站。观光火车实行实名制,车票上的名字必须和护照上相同,火车对号入座。观光列车的车顶都是用玻璃做成的,一路上可以尽情地欣赏雪山、丛林、小溪,人在画中游,因此—个多小时火车不知不觉就把我们带到了在山谷中的马丘比丘火车站,—奌也不觉得寂寞。</p> <p class="ql-block">到站后和一位名叫Ruben的当地导游会合,先去小镇上买了驱蚊剂,因此地己属丛林地带,蚊子特别多且历害。然而转乘当地旅游公司的专线大巴,行进了半小时,从谷底沿着盘山公路开到山顶就到达了真正的古老的马丘比丘城。因马丘比丘比库斯科海拔低了1000多米,高山反应也随之消失,人又活过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谷中的马丘比丘小城:</p> <p class="ql-block">具有民间工艺特色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起伏的山峦:</p> <p class="ql-block">从山顶看山谷下的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参观马丘比丘的门票也是实名制,记不清楚收费是多少了(包括在团费内)。参观之前,第一件事就是在身体的露出部位喷上驱蚊剂,而且过一段时间如果驱蚊剂挥发后还得再喷。我注意到我们的导游手上都是戴了手套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蚊子的袭击,留下了红红的"印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马丘比丘意为“古老的山巅”真是名符其实,它位于马丘比丘山脉的山顶部位,四周群山环抱,海拔约2300-2400米之间,深藏于群山之中,為印加帝國所遺留的巨石遺跡群。山顶太阳庙仍䇄立,主神庙精致的巨石切割,“祭司之屋”用阳光而准确定位,小小石门守护整个住宅区,层层梯田应用良好的排水,叹服印加人的超常智慧,这个祭典中心刻意留下的唯一大树見證古城那段被掩藏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守护整个住宅区的小石门</p> <p class="ql-block">从石窗看外界:</p> <p class="ql-block">祭典中心</p> <p class="ql-block">石中几奌红,鲜花无处不存在,好旺盛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古老石城的宏伟和壮观难以言表,第一眼看到它,"哇"的赞叹声几乎是脱口而出,在这么高的山顶建造这么宏大而精确的建筑群在今人看来也是难以想象的。伴随着西方外来文明的挺进,这片土地上的古老文明消失了。神秘的马丘比丘,神奇的印加文明,世界奇迹观后仍然无解的困惑:谁建造了它?为什么要建?谁把20吨的巨石搬上马丘比丘的山顶?…等等。没有人能给出完美的解答,只有寂静的庭院、走道、水渠、建筑召唤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来此继续探寻谜底。</p><p class="ql-block">城中的房屋鳞次栉比,坐落在一排排长长的台阶上。屋子都很小,只有一个小房间,窗户一般为3扇窗,紧临狭窄的街道,但建造得十分坚固耐用,朴实无华。</p><p class="ql-block">城中的小房间:</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古城固然伟大,城墙外的梯田也同样伟大。印加人用石块在山坡上堆砌成一堵堵墙,然后填土筑成长条形梯田,种植玉米和土豆等作物。而那顺着山势,引山水入城的水槽,在满足城中用水之后,自流用于梯田的灌溉,极尽科学。在印加帝国的许多地方,耕地大部分是安第斯崇山峻岭间的河谷地和山坡地,印加人开辟出来的梯田,既防止了山坡地的水土流失,又有着精巧复杂的灌溉系统,大面积的灌溉系统使印加帝国成为了繁荣昌盛的农业国,其中部分灌溉系统至今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观光完后,再次乘坐专线大巴去火车站,乘观光火车回到今晨的出发点。不幸的是,火车出了些故障,整整晩奌了一个多小时。为此苦了在车站辛苦等待我们的导游和司机。和接车的导游,司机会合后,连夜坐大巴赶会库斯科住宿,因明早要转乘飞机从库斯科飞往利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库斯科高原,又是一个难受的夜晚,几乎是彻夜难眠,刚睡下去一会就会感到呼吸不畅,那时唯—的想法就是昐天亮,希望能早日飞离高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一天(11月5日)游秘鲁首都利马</p><p class="ql-block">我们本应是早上9点40的飞机,不幸的是飞机晚奌一个多小时,是乎是老天觉得我受高山反应的苦受得还不够,一定要让我多体验一下高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飞机晩奌,到达利马已经下午一奌多了。和导游会合后去一家会所中的中国餐馆用午餐,味道还不错,很高兴在遥远的国度仍能吃上如此可口的中餐。</p> <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前的玩鸽人:</p> <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内的花圆:</p> <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内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尔后去附近的武器广场,它是秘鲁首都利马的发祥地与核心,周围环绕着与民宅一巷之隔的总统府,市政宫,铁路总站,等等。西班牙殖民地的影响处处可见…</p><p class="ql-block">秘鲁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武器广场及其周围建筑:</p> <p class="ql-block">秘鲁街景:</p> <p class="ql-block">海边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在秘鲁首都利马停留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仅有半天,一路匆匆牤牤,走号观花,真正是蜻蜓奌水,到此一观了。随后去海边购物中心晩餐並观海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此,我們南美之行也划上句號了!晚餐之后,大家合影留念;机场告别之时,更是相拥而别,互道祝褔。南美之行,行程十二天,横跨南北半球,转飞十个航班,参观二个世界奇迹,三个世界遗产,二个首都,全团的团友们,感谢南美之行—路有你,咱们下次旅途再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二天(11月6日)飞向芝加哥,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