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魅(二)

毛伟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入川的第二站,成都。</p><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多,从重庆西站到成都东站,高铁直达,中间不停靠,时速350公里,一个小时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到成都要去第二个主要目的地: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从酒店所在的天府广场站上2号线地铁,向西35分钟到终点站犀浦站,随即又换上高铁30分钟后到离堆公园站,出站步行大概十七、八分钟,就可以到达都江堰景区的大门。都江堰景区距离成都天府广场直线距离有58公里。</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景区占地 200 多亩,从景区大门口到鱼嘴,距离有1.8公里,于是搭了一段景区观光电动车,径直到了鱼嘴。</p><p class="ql-block"> 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岷江的分水堤,它的头部形似鱼的嘴巴而得其名。</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二千多年前建成的一项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里面包含的一些水力学原理,如何分流泄洪,如何沉淀砂石等等,对于只知道水向低处流、零下会结冰的普通人来说,有一点难度,因为水流对于河岸的冲刷,涡流的形成,河底泥砂沉积的规律等等,是地貌学中的专业知识,普通的地理课和物理课是不会涉猎的。因此,来之前虽然算是做了一点功课,但也只是了解了都江堰的一个大概的布局,外江浅、内江深之类肤浅知识。待得现场看过了,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回来后又化了几天时间,在网上看了各种文字和视频资料,才算是弄明白了都江堰的历史和过程中的变化。否则,光是看看湍急清冽的岷江水,四周青葱群山,头顶蓝天白云,觉得此处清爽宜人,于是只留下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只知道了一个秦代水利专家名字叫李冰,那么此行的收获就太小了,辜负了大好河山,辜负了古人智慧。</p><p class="ql-block"> 治水,自古以来可能就是人类生存中遇到的除食物以外最难以应对的难题了。生活须臾离不开水,但是这个水要恰到好处才行,少了不够用,太多了就会成患。中国古代许多地方官员到任后的第一要务就是治理水患,以求造福当地百姓,从而在历史上留下英名。如西门豹任邺令期间,开凿十二渠引漳河水灌溉邺田;范仲淹在泰州任上修了“范公堤”;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修荆江汉水堤防,等等。</p><p class="ql-block"> 成都平原(当然这是近代地理学上的称呼,千年以前是没有的),是四川境内不多的适宜人类居住的一方大平原,西来的岷江水正好为成都平原提供了人与动植物生存的珍贵水源。但岷江从流出山口,到成都平原,五十多公里之内,落差竟达到了二百七十多米。于是在丰水年份,洪流瞬间,漫为泽国;而在枯水季节,滴水不存,几成赤盆。古代的老百姓常说是靠天吃饭,实际上是靠水吃饭。</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在公元前 256 年兴建的。李冰充分利用了地形、水脉、水势,采用无坝引水、分水、泄洪、排沙。使成都平原既保证了水源灌溉又避免了洪水灾害,经历两千多年,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成为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高明之处在于:李冰没有根本改变地形地貌,只是筑了道分水堤和飞沙堰,把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凿开了宝瓶口,把需要的水引进成都平原,把多余的水从外江排出去。山上发洪水,山洪照旧会径直冲进来,只是大部分的水泄洪去了外江,小部分水进内江用于生活灌溉;枯水季节则大部分水进了内江用于生活灌溉,少部分多余的水才排出去,即所谓的四、六分水。如是,成都平原从此几乎没有了旱涝灾害,润泽二千余年而成为人间“天府”。</p><p class="ql-block"> 四川的都江堰与安徽的鱼梁坝,都是古人治水的经典。治水的理念都是顺应大自然,旱则蓄水,洪则排水,不与大自然对抗。</p><p class="ql-block"> 反观近现代的许多水利工程,绝大部分都是拦河筑坝,形成水库,便于人为控制排水量并用于发电。但其实,枯水季节,上游来水减少,水库内存水不足,下游的水也一定不足。如刚刚去过的白鹤梁,三峡水库蓄水位 157.8 米,三峡大坝也几乎没有开闸放水,重庆朝天门码头许多吃水三米多一点的万吨级长江游轮都因水浅无法靠岸,只能提前到丰都就把游客放下了船。前二个月去洞庭湖时,水位极低,看到湖底大片沙滩祼露。我几次到洞庭湖,从没见过如此低的水位,据说洞庭湖水面缩小了三分之一。如若雨季来临,水库蓄满水以后,仍要开足闸门泄洪,下游仍要遭遇水患。只不过建了水库,可以分时分段调节河水流量起了一点缓冲的作用。总体来说,旱季仍然会缺水,雨季仍然会涝灾,水库在旱季没有办法变出水来,水库在雨季也没有大肚子把多余的水喝掉。因为总体水量的多少是上天决定的而不是水库决定的。</p><p class="ql-block"> 古人技术力量有限,只能疏和排;现代人能力奇增,可以堵和截。仔细想想,都有利有弊,不能简单评判哪个更好。不过,都江堰和鱼梁坝,以对自然界最少的扰动和改变,取得了最大的效果,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毋庸置疑,都是水利史上不可复制不可超越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只是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二千多年前的李冰,他怎么会知道河流在弯道处,外侧水清流急,内侧流缓易淤,而筑了飞沙堰,让洪水季节既能溢水排洪,又利用河流弯道水流旋转成漩涡,把泥砂排出。这实际上涉及到泥砂运动河流演变,是现代河海大学或水利学院里的“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放到今天,这样的水利工程要经过反复测量计算验证,做水工实验,取得数据,才能实施。而李冰开始建都江堰的时候,年纪大概不过近四十来岁,(看到有资料说是李冰大概活了 67 岁,在他 37 岁时奉秦昭王之命任蜀郡太守),单凭这点年纪的阅历和经验,绝无可能预先做什么水流泥砂运动实验,竟然先知先觉正确认识到了水流和泥砂运动的规律,干出了流传千年的不朽的水利工程,真不知是天才助我还是天神助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雨大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乐山。</p><p class="ql-block"> 从成都东站乘坐动车三刻钟到乐山,到酒店放下行李,便打的去看大佛,的士司机见了外地来客,非常热心,一路介绍了乐山的情况,说乐山在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三江汇合处,山青水秀,是个休闲宜居的小城市,房价物价都不高,气候也不错。西面不远就是峨眉山。乐山人生活悠闲,喜欢喝喝啤酒聚聚餐。好多成都人到乐山买房,用来度假或养老。还介绍乐山美食甜皮鸭和跷脚牛肉,强烈建议一定要去品尝品尝,我说南方人不吃辣,司机师傅说这个清淡不辣,你们总以为四川人吃的都是辣的,其实未必。一路说个不停一直到游船码头。禁不住这位中年司机的热情推荐,看完大佛后打的回到老城区,吃了司机介绍的正宗乐山美食,果然真是不错的。</p><p class="ql-block"> 下雨了。</p><p class="ql-block"> 坐观光船看大佛的游人不算太多,排队也就四、五十个人。待得上了观光游船,雨便越来越大。船到了大佛的正前面,从客舱上到上面的观光甲板,一手撑伞,一手持相机,匆匆拍了几张照片。风急雨斜,打湿了裤腿,打湿了相机,甲板上无法久留,于是只能作罢回船舱。本来打算回到岸上进寺上山可以到大佛近处观看,但是雨太大山路台阶湿滑,几乎无人上去,于是也只能作罢。心中早有企盼专程赶了那么多路来看大佛,不料只是十来分钟拍了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便告结束。虽然有点遗憾,但我总算还是看见了大佛,大佛也看见了我。大雨中我们都淋湿了,但大雨清洗了身上和空气中的尘埃,在四目相对的刹那间,目光更清纯无邪,心里更坦荡无尘。大佛稳稳地端坐在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三江汇合的激流前,看水涨水落,已经看了 1200 多年,今天在大雨中与我的目光对接,并没有像弹词说书中形容的“四目相視,眼光对碰,擦楞楞冒出火光”来,相反,我从大佛冷竣的目光中,看出了一点点睥睨的神情,好像在劝说众位:人间世道,生命短暂,和睦相处,不要折腾,大家好好过日子吧。</p><p class="ql-block"> 甲板上有位老年游客冒着大雨对大佛合掌磕头,那是真心实意在祈求大佛的福佑,不知大佛感受到了她的诚心与否?其实,大佛原是块山石,真所谓是铁“石”心肠,不会被朝拜者的真情感动软化,而在大雨中叩首求拜者,倒是会被自己的诚心诚意感动:大佛一定会赐我福报如我所愿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蜀地游荡了多天。白鹤梁、都江堰、乐山大佛,是古代先知先贤留下来的珍贵遗产,都已经经历了几百上千年的风雨,此番都如愿所见。</p><p class="ql-block"> 四川可以去看的地方还有许多,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足以让你陶醉其中,留恋忘返。本来还想去宜宾看李庄古镇,李庄有抗战时期营造学社旧址;去雅安看高頣阙,做江枫园大门的门阙时,参考过高頣阙的照片和测绘图,现在想去看看这个汉代实物;去乌江看龚滩古镇,虽然也是个近几十年的重建复制品,但依山傍水层次错落总体感觉不错。但种种因素,此次未能成行,但愿不久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p><p class="ql-block"> 当然重庆和成都的当今网红打卡景点,也免不了要到一到,不然怎么能开口说我到过重庆和成都呢?</p><p class="ql-block"> 重庆的朝天门,解放碑,磁器口,洪崖洞,重庆人民大会堂,三峡博物馆,李子坝。成都的杜甫草堂,武候祠,宽窄巷子。等等。都去了并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凭证。</p><p class="ql-block"> 这些地方游人拥挤,争相拍照,说明人气还是很旺,不亏是网红打卡点。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毕竟还是差了那么一点。</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杜甫草堂,武候祠,虽然这个地点地名是流传下来的,人物的真事和传说故事也是有的,但里面的东西大都经过了历代的重建翻建,真正的历史遗迹已经不多甚至没有了。朝天门,宽窄巷子,洪崖洞等,那都是近几十年间新建的,看个热闹而已。特别是地铁李子坝站,旅游团队把游客拉过来,留下二十分钟,让大家拍地铁穿楼的“奇观”照片。其实重庆用地紧张,无非就是在地铁站的建筑上面多建了几层,竟然也成了旅游打卡点。而这个重庆解放碑,1947年建成的时候,碑上题的是“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 年改成了解放碑,其实那个意义应该更大一点,没有那个哪有这个。</p><p class="ql-block"> 四川可以去值得去的地方太多了,现在虽然有时间,心里也都想着要去走一走看一看,但真正踏上了旅途,毕竟会感到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是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既要放弃,当然就会留有遗憾,但旅途也如人生,一定会有欠缺有遗憾,因此也不必太过遗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6-07 改于高铁途中</p><p class="ql-block"> 2025-06-08 删改于陕西旅舍</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遗产。属于40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景区的游人真是不少,大家排着队在《世界遗产•都江堰》的石碑前拍照留影,我只能等他们换人的几秒钟空档里按下快门,拍个石碑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1982年,都江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遗产石碑的一侧,有余秋雨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题刻。余秋雨和郭沫若一样,好多地方都有他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站在鱼嘴正中间向西遥望,岷江水迎面而来。现在应该是枯水季节,水位不高。 </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从侧面看鱼嘴。从 1935 年起,许多原来是竹笼卵石筑的堤坝,逐渐被水泥混凝土替代,于是堤坝更加坚固耐久,大大减少了岁修的成本。</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站在鱼嘴的平台上,拉长镜头焦距,可以看到重峦叠嶂,山色秀美。那就是岷山。</p><p class="ql-block"> 岷山从甘肃绵延到四川的峨眉山,长达 500 公里。到了岷江这里,已经是它的余脉了。</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鱼嘴。</p><p class="ql-block"> 一大群学生来看都江堰。他们在语文课本上应该学到过《都江堰》这一课了。</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安澜索桥。</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木桩,竹索的小桥,1974 年重建改成了混凝土桩,钢索,铺了木板。</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 </p><p class="ql-block"> 岷江东岸玉垒山麓的二王庙,是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p><p class="ql-block"> 庙内有不少楹联,其中有一柱对曰:“东流不尽秦时水;西望长陪太守祠。”岷江自李冰治水,向东流入成都平原已越千载,他留下的功德福祉,还将长传人间。</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p><p class="ql-block"> 传说李冰冶水时在这里降服妖龙。</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伏龙观里的李冰石像。</p><p class="ql-block"> 1974 年重建安澜索桥时发掘出来,据专家考证为李冰像。</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伏龙观的侧面就是宝瓶口,现在是枯水季节,但岷江水仍是滔滔不绝,奔涌急越。</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而内江宝瓶口,水流湍急,日夜不停,为一千多万亩农田的成都大平原提供生命之源。</p> <p class="ql-block">【秦水东流】</p><p class="ql-block"> 鱼嘴西侧的外江上,1957 年建的外江闸,是排洪水时控制流量用的。闸门都关着,说明大量的水都要送往内江供成都平原生活灌溉之用。</p> <p class="ql-block">【风雨大佛】</p><p class="ql-block"> 天色阴沉,雨丝密集,左手撑伞右手持相机,只能拍出这个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风雨大佛】</p><p class="ql-block"> 拍了一张大佛脸部的特写,他两眼盯着你,目光冷竣,还带着一点点睥睨的神色。</p> <p class="ql-block">【风雨大佛】</p><p class="ql-block"> 雨越发大起来,大佛变得模糊不清,裤腿湿透了,相机也打湿了,最后按了一次快门,只能逃回船舱里去。而大佛在雨中端坐自若,看着我狼狈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成都,武候祠。</p><p class="ql-block"> 武候祠的进门,门匾上《武候祠》三个字是郭沫若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成都,杜甫草堂。</p><p class="ql-block"> 杜甫晚年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成都,杜甫草堂。</p><p class="ql-block"> 仿建的杜甫草堂,完全是现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和构架,只是屋面换成了稻草。</p><p class="ql-block"> 此公在杜甫的茅草屋前不知是低头沉思还是在打瞌睡。</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成都,宽窄巷子。</p><p class="ql-block"> 画家把一对夫妻画成了卡通人物。一方图个纪念图个快乐;另一方图个生计图个饭碗。</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成都。</p><p class="ql-block"> 小茶馆里的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成都。</p><p class="ql-block"> 小茶馆里也有外国人在休息,不过他们喝的不是茶水而是啤酒。</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朝天门。</p><p class="ql-block"> 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口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朝天门。</p><p class="ql-block"> 朝天门游船码头,水位低落,码头降到了江中心,大一点的游船无法靠码头了。</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大厦。</p><p class="ql-block"> 四栋高楼,托着一条横向的 300 米长的玻璃观光走廊。</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大厦。</p><p class="ql-block"> 四栋高楼都不是垂直的,而是弯曲的弧线,像要远航的风帆,造形有点夸张。与央视大楼一样,都想要打破力学的常规概念,来一点突破,抓人眼球。设计者是加拿大著名建筑大师萨夫迪。</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大厦。</p><p class="ql-block"> 三个年轻的喇嘛,抬头在仔细观看弯曲的来福士大楼。</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洪崖洞。</p><p class="ql-block"> 仔细看看,似乎觉得立面有点繁琐了。</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洪崖洞。</p><p class="ql-block"> 抢眼的是一排排的红灯笼。</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洪崖洞。</p><p class="ql-block"> 即将临近夜晚,景观灯刚刚点亮。</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洪崖洞。</p><p class="ql-block"> 小女孩正在做抖音直播,其实看着她也蛮辛苦,要不停地说,要说得有人来听,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磁器口古镇。</p><p class="ql-block"> 人头涌动。</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磁器口古镇。</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看见了好几个麻花店,有点类同了。</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重庆人民大会堂。</p><p class="ql-block"> 1954 年落成,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重庆人民大会堂。</p><p class="ql-block"> 会堂对外开放,可以买票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重庆人民大会堂。</p><p class="ql-block"> 会堂前的广场上,有不少做小买卖的,或是水果或是小吃,给广场增添了一点凡间的人气。只要不影响他人,不乱扔垃圾,这就应该让他存在,这是平凡百姓生活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三峡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国家一级博物馆。有古人类,三峡文物,青铜器,汉代文物等等展示,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解放碑。</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p><p class="ql-block"> 解放碑边上,还有个重庆书城。进去看了一下,还算可以,现在实体书店难以生存,能开着就算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余音点滴】</p><p class="ql-block"> 重庆。嘉陵江北岸。</p><p class="ql-block"> 高楼林立,密密层层,几无空档。外形都是方方的,都是青灰色的玻璃幕墙。一个超级大城市,这样的城市色彩,这样的建筑外形,这样的天际线,好像有点单调了。</p> <p class="ql-block">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