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Hanover - Victoria</b></h1> 迪斯雷利 去世后,保守党的领袖就是 索尔兹伯里侯爵 罗伯特·塞西尔。与 迪斯雷利 不同,索尔兹伯里 祖上是正伦敦老米字旗的。爷爷跟过 小皮特,爸爸跟过 德比伯爵,一家都是纯种贵族中的贵族,保守派中的保守派。 索尔兹伯里 出任过 迪斯雷利 内阁的外交大臣,作为贵族,他对 迪斯雷利 那种小市民的偷偷摸摸的行事风格非常不屑。1885年6月,索尔兹伯里 接任首相,但他的第一届政府只执续了7个月,最主要的问题是爱尔兰。作为保守派,他不想改变爱尔兰的现状,爱尔兰仍旧是英国议会中的一部分。索尔兹伯里 甚至在短暂的执政期间通过了一项爱尔兰高压统治法案。相反在爱尔兰上,格莱斯顿 就显得灵活多了。既然 格莱斯顿 能公开支持巴尔干的民族独立,他怎么会不支持爱尔兰建立一套独立的议会呢? 于是 格莱斯顿 与爱尔兰议员领袖 查理·帕内尔 Charles Stewart Parnell 联合,自由党在1886年1月的大选中又获得了大多数席位。索尔兹伯里 下台,格莱斯顿 第三次组阁。<br><br>成也爱尔兰,败也爱尔兰,格莱斯顿 没有想到自己也折在了爱尔兰这件事上。自由党内部对爱尔兰自治也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导致党内分裂了,不同意 格莱斯顿 的那一派被称为"自由统一党",领袖是 约瑟夫·张伯伦 Joseph Chamberlain。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绥靖主义首相 内维尔·张伯伦 的爸爸。约瑟夫·张伯伦 是一个白手出身商人。生意成功后,以伯明翰议员的身份进入了下议院。由于长年混下层,约瑟夫·张伯伦 很快在自由党基层拥有了大量支持者。通常民众才是高呼爱国的民族主义者,张伯伦 成为了爱国人士的领导,决不允许国家分裂。1886年3月,当 首相格莱斯顿 在内阁中讨论爱尔兰自治政府的提议时,张伯伦 愤然离场,再也没回来。4月提案交到下议院投票,93名自由党议员倒戈,自治法案被否决。保守党和自由统一党联手成功,而更要命的是 格莱斯顿 的盟友 帕内尔 陷入了一场离婚案和婚外情的丑闻中。在天主教爱尔兰这块地上,离婚是相当严重的事情,帕内尔 迅速跌落政坛。失去了大量支持后,孤家寡人的 格莱斯顿 于7月再次辞职。索尔兹伯里 在野6个月后,再次成为首相。<div><br></div><div>只要 格莱斯顿 还在提爱尔兰自治,议会就不会让他执政,而 索尔兹伯里 就可以当首相。索尔兹伯里 维持着这个平衡,这一次保守党的执政长达了六年。索尔兹伯里 性格傲慢,带有旧贵族对民众的漠不关心。不在乎阶级压迫和反抗,提到任何社会改革就刺激到他的神精。然而,19世纪的最后20年,社会主义思想己经形成。马克斯 和 恩格斯 这两位德国的共产主义哲学家,最后都选择了在英国定居,这也说明英国的工人运动是当时世界的高峰。两个人发表了《资本论》,矿工工会,绵纺工会,码头工会,化工工会纷纷成立。各个工会团体不断组织罢工,要求保障工人的工作安全。1890年5月1日,第一次国际劳动节,人们川流不息高举横幅庆祝游行。坐在伦敦办公室里的首相看着游行的人群,心里打算着怎么不让自己的政府背锅。本来根本就不在乎民主权利的 索尔兹伯里,出于甩锅的目的,在任内居然通过了改善民主的重要法案。1888年,《地方政府法》被提出,全国的行政区域重新根据大城市划分成郡区,这有点像秦始皇的郡县制。但是跟秦始皇的目的完全相反,英国郡区是为了把执政权分散到各地,让各郡成立行政机构管理地方事务,淡化内阁和议会的作用。这种化整为零的办法,把社会矛盾分散引向到各地政府。<br><br>索尔兹伯里 不仅在内政上不贴锅,在外交上也是明哲保身。他曾当过外相,尽量避免 格莱斯顿 左派和 迪斯雷利 右派的做法,选择中间路。他不想让英国卷入任何联盟与别的国家纠缠不清,于是提出了"光荣孤立"Splendid Isolation,英国版的不结盟运动。然而老子讲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外交的事不是你想躲就躲的掉的。1890年,英国就被葡萄牙的"粉色地图计划"碰瓷了。葡萄牙,在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让上桌的西欧国家,谁会想到他曾是第一个殖民地国家。自16世纪起,葡萄牙就在南部非洲建立了殖民地,骄傲地宣称拥有非常广阔大陆的主权。悲剧的是谁也没在乎这个举动。之后欧洲各国逐渐开拓全球贸易,亚非拉的殖民地该占的占。葡萄牙是谁啊?随着巴西独立,葡萄牙手里就剩下一些边角废料了。土都埋到眉毛了,葡萄牙决定搞一场诈尸的行为艺术:粉色地图计划。自称对从安哥拉,莫桑比克,赞比亚,津巴布韦,到马拉维拥有主权,用粉红色将整块地区划在地图上。这块粉色带由西向东横跨了南部非洲。英国正准备从北到南建造一条竖贯非洲的铁路,用于连接北部埃及到南部南非,这下直接被粉色地图拦腰截断。这都怎么了,连葡萄牙都敢找大英要画面了!当对方大人找上门来了,葡萄牙怂了,果断地放弃了粉色地图计划。这引发了葡萄牙民众对其王室的愤怒,导致将来1908年国王和王子在街头被人刺杀。</div> 索尔兹伯里 不折腾地渡过了6年,到了1892年大选之年,他即没有指出任何明确的竞选纲领,又没有组织选举活动,自己云淡风轻地置身事外。不过,格莱斯顿 又回来了,包括 维多利亚女王 在内,所有英国人都惊叹于这位80多岁老爷子还能这么整活儿。格莱斯顿 积极投身于选举,身力亲为地进行了全面演讲。与 索尔兹伯里 完全不同,格莱斯顿 有太多的竞选口号了:爱尔兰自治,雇主对员工的责任,八小时工作时间等等。这反而让人们不知道重点在哪里。选举结果是 格莱斯顿 没输也没赢,自由党获得了最多的议会席位,但是没有过半。索尔兹伯里 是输了,保守党的票数少于自由党,政府成为了少数派。索尔兹伯里 仍旧无动于衷,直到其他党派提出了不信任案,才把他踢下首相座位,格莱斯顿 回来了。1892年大选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一个工人出身的政治素人 凯尔·哈迪 James Keir Hardie 以独立参选人的身份当选为议员。凯尔·哈迪 唯一的头衔只是矿工工会主席。就职当天,他身着粗布衣帽进入议会,成为了经典的名场面。将来在20世纪初,凯尔·哈迪 和他的同志们建立了工党。<br><br>格莱斯顿 提出了太多的口号,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再次推动《爱尔兰自治法案》。1893年法案在下议院通过,却被上议院以绝对多数否决了。这场失败击垮了老艺术家的意志,他迅速衰老了下去。终于1894年,格莱斯顿 疲惫不堪地退休了,之后平静地渡过了余生。从自由党里选首相的接班人是个难活儿,因为几个竞争者的实力都差不多。最后,女王御笔钦点了 罗斯伯里伯爵阿奇博尔德·普里姆罗斯 Archibald Philip Primrose, 5th Earl of Rosebery。理由只有一个:罗斯伯里伯爵 是 维多利亚 最不讨厌的自由党人。他一上台就针锋相对地改变 索尔兹伯里 的政策。他反对"光荣孤立"。此时刚巧为新首相助力的是阿尔巴尼亚大屠杀。上一轮巴尔干独立运动后,阿尔巴尼亚仍旧归属土耳其。俄罗斯孜孜不倦地支持整个巴尔干独立,这引起了土耳其派兵镇压。1894-1895年,阿尔巴尼亚中有8万至30万的基督徒被破害至死,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面对如此暴行,西欧纷纷谴责反对土耳其。这一次,罗斯伯里 坚决支持阿尔巴尼亚,与夕日的盟友土耳其反目。这也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站在了俄罗斯一边,土耳其选择了德意志为盟友。借着支持阿尔巴尼亚的机会,罗斯伯里 政府希望重新回到世界老大的位置。这就需要英国扩张海军。而军事扩张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的集权统治,因此 罗斯伯里 自然反对分散权力的《地方政府法》,可是这一次他赌错了。大多数议员赞成这个法案,各郡的行政机构更是支持。首相遭受到了全国的抵制。罗斯伯里 初掌大权,没经历过大风大浪 ,面对全国的批评,他颓废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895年底,由于压力太大,染上了疾病,健康愈下,最终辞职保命去了。 维多利亚女王 再次邀请 索尔兹伯里 出山组阁,这是女王生命中最后一界政府。议会再次大选,索尔兹伯里 领导的保守党和 约瑟夫·张伯伦 的统一党联合大获全胜。张伯伦 入阁成为殖民地大臣,而他马上就面临了南非布尔人的挑战。第一次布尔战争英国为了集中力量侵略埃及,放弃了南非。布尔人取胜后在内陆统治着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没几年,英国人就后悔了,原因是1884年南部非洲又发现金矿了。金矿位于德兰士瓦境内,欧洲人嗷嗷叫地冲向该地,人口迅速增长,经济飞快发展,建立了城市约翰内斯堡 Johannesburg。布尔人仍然从容不迫,任由新来的英国人和欧洲人挖掘。延续之前的政策:收税。之后几年英国的新移民承担了90%的税收,但是布尔人政府立法:这些"外国人"需要居住长达14年后才可归化成公民。在此之前,"外国人"不能投票,没有参政权,而且子女上学还得不到政府资助。这比奴隶剥削还狠。因此两股不同外来的白人群体在大量人数的土著黑人面前,展开了一场为了平等人权的战争。<br><br>英国这边由开普殖民地的总督是 塞西尔·约翰·罗兹 Cecil John Rhodes 主持。在之前的钻石矿开采中不管普通英国人赚没赚到钱,但是总督大人却赚麻了,成为了有名的矿业大亨。现在,罗兹 更加看好金矿,金子是硬通货!可惜金矿位于布尔人手里,于是 罗兹 找到了 张伯伦。以 索尔兹伯里 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尿性,英国本土军队出征南非是指望不上了。张伯伦 对能否打赢战争也没有信心,罗兹 则打包大揽把活儿接下了。罗兹 出资组建了一支雇佣军,由矿业公司高管利恩德·斯塔尔·詹姆森 Leander Starr Jameson 率领。1895年,詹姆森 带着500号人,6挺马克沁机枪入侵了德兰士瓦共和国。布尔这边仍旧是总统 保罗·克鲁格,布尔人仍旧天天在草原上追着狮子打。克鲁格 派出强悍的军队,立马就收拾了 詹姆森 雇佣军,生擒了大多数人。克鲁格 体面地把俘虏运往伦敦,让英国政府用英国的法律审讯他们。《鹿鼎记》中韦小宝说过自己小时候赌品不好,赢了银子落袋,输了只管混赖。有一次让人捉了,那赢家没打他,也没杀他,只是剥下他裤子,让他光着屁股回家。克鲁格 使得就是这招,把大英帝国的裤子给扒了。果然,旁边还有人起哄叫好的,还不是外人,是 维多利亚女王 的外孙子,德国皇帝 威廉二世。这孙子是 维多利亚女王 的女儿长公主的亲儿子,长公主嫁给了德皇 威廉一世 的儿子 腓特烈。1888年3月,威廉一世去世,腓特烈 继位。然而 腓特烈 患有癌症,于6月也去世了,当了99天的国王。皇位传给了孙子 威廉二世。威廉二世 是个好战份子,就他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孙子当时就给布尔总统 克鲁格 发去了贺电,这也造成了特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没有站队德国,这是后话。<br><br>英国这下面子挂不住了,必须派出正规军了。而听到英国出兵的消息后,欧洲其他国家的有志之事纷纷赶赴南非,组成志愿军给布尔人帮场子。索尔兹伯里 和 张伯伦 犹豫了:英国军队到底行不行啊?问男人"行不行?"就是直接的侮辱了,英国上下上万人涌跃地参军报名。同时,另外两个好消息让首相和英国振奋起来。一是英国终于镇压了马赫迪起义。1885年苏丹的马赫迪去世了,苏丹内部出现了派系争斗。英国埃及联军乘机出兵,于1896年又占领了整个苏丹,为 戈登 报了仇。二是法国在法绍达事件中对英国认怂了。法国计划扩大在非洲的殖民地,他们由西非的塞内加尔出发,向东沿着撒哈拉沙漠南端,一路占领了马里,尼日尔,乍得,到达了苏丹。法国也想横跨非洲,这还是干扰了英国南北贯通的计划。于是英国出兵到了苏丹境内的法绍达,与法军相遇。法国人不敢与英国交战,一路向东,穿过了埃塞俄比亚,然后坐船通过地中海撤退回国了。这两次军事上的胜利,让英国政府信心大增。于是趁着势头正盛,1899年换上了开普顿新任总督 阿尔弗雷德·米尔纳 子爵 Alfred Milner, 1st Viscount Milner,进攻布尔人,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br><br>布尔人这边也没闲着,在英国大军到来之前,先发制人。布尔人兵分三路:东路纳塔尔,西路贝专纳兰,中路开普敦。在1899年底,击败了开普顿殖民地的军队。其中在莱迪史密斯会战中,南非的英军死伤了几千人。1900年初,议会两院在会议上大骂 张伯伦,张伯伦 低着头,闭着眼,心里只能默念:"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三请二郎来显圣,四请马超黄汉升,五请济颠我佛祖,六请江湖柳树精,七请飞标黄三泰,八请前朝冷于冰,九请华佗来治病,十请托塔天王,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率领天上十万兵"。终于,弗雷德里克·斯雷·罗伯茨 伯爵 Frederick Sleigh Roberts, 1st Earl Roberts 率领英国远征军终于抵达开普敦,远征军包括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锡金等军队,人数达到了25万人,配备最新武器,并且从澳洲运送了几千匹战马。这次 首相索尔兹伯里 是真急眼了,要向全世界展示一下大英实力。在如此强大并且配有机动性的军力面前,布尔人的英勇善战和游击战术都显得弱不足道。3月,罗伯茨 攻克了奥兰治自治区,占领了首府布隆方丹。面对节节胜利,索尔兹伯里 微微一笑:让你们看看什么是帝国主义。4月,英国第二支远征军抵达南非,人数10万人。再加上之前殖民地的驻军和招募非洲军队,总人数达到了60万。而布尔人这边始终只有6万人,这里面还包括6千欧洲志愿军和1万非洲人。英国在自鸣得意地秀肌肉,然而其他国家却同情布尔人:你开法拉利与轮椅飙车,赢了有什么光彩啊?索尔兹伯里 的"光荣孤立"变成了只有孤立。<br><br>5月英国吞并整个奥兰治自治州,6月布尔总统 克鲁格 离开德兰士瓦。9月英国占领了德兰士瓦,克鲁格 继续向北避难到了莫桑比克。随后,布尔人军队就化整为零,在游击战中取得了不少胜利。1901年3月英军采取碉堡,铁丝网,和焦土政策,将游击队的活动范围渐渐缩小。到了1902年,布尔人被彻底剿灭,大量战俘被流放到遥远亚洲和美洲。战争期间,为了防止当地的百姓支援布尔军队,英国在南非建立了50多座集中营,用于关押平民。整个战争期间,有近3万平民在集中营中饿死和病死,绝大多数是儿童,妇女,和老人。英国军费高达到了2.2亿英镑,2万多士兵战死。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1896年9月23日,维多利亚女王 在位一甲子,成为当时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所有英联邦国家的首相都接到邀请,参加了女王的登基60周年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参加了游行。1897年,维多利亚 就为自己的葬礼安排了后事。女王要求在葬礼上所有参加的人都身穿白色,她自己孀居长年身着黑色,因此葬礼上只有女王自己一个人穿黑色衣服。57年前1840年2月10日,维多利亚 与 阿尔伯特 的婚礼上,她要求所有嘉宾都不许穿白色,只有自己身着洁白的婚纱。1901年1月中,女王身感不适,昏睡过去。1月22日傍晚,太阳慢慢落下,维多利亚 在睡梦中与逝长辞。汉诺威王朝也随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