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三年苏家庄重修财神庙碑记意译

甫承堂~左家鹏

<p class="ql-block">孝义《苏家庄村重修财神庙碑记》</p><p class="ql-block">解析郭炳淦</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5日星期四农历五月初十日</p> <p class="ql-block">【简介】清道光三年﹙1864﹚勒石,现存于崇文街道办事处苏家莊村慈胜寺。形制为圆首方座,青石质。通高226厘米,其中碑身高190、宽75、厚14厘米,座高36、宽84、厚50厘米。题额“永垂”,碑文为楷书,计20行,满行58字,共1160字。主要内容是苏家庄重修财神庙记事。现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录文】(根据《三晋石刻大全》孝义卷照录)</p><p class="ql-block">﹙碑阳﹚(繁体字版)</p><p class="ql-block">蘇家莊重修財神廟碑記財神之列於廟祀至今日可謂盛矣。蘇家莊建廟自乾隆癸亥,始其遷修在乾隆癸己年間,相距三十年。自癸巳迄今皇帝之三年癸未,相距五十年,社首等復重修焉。堂兄其治方館於其地,因介以求記於余。夫創始者難為力,而繼事者易為功,此人之恒言也。余竊謂天下事創始者雖難而恒易,繼事者似易而恒難,何者?方其事之未創是本無此事也,本無此事則責無專属,雖不為之其固然耳,不任其咎也。有出而創其事者,必先外度其可為之勢,而內決於必為之心。事有成算,人有同力,故其事不為則已,為□□底於成此。所以,以難而恒易也。洎乎,其事既成歷有年所,司其事者已非昔人,任其責者或無餘力,以数人而同其事,每觀望而不肯前畢一歲。而更其人或因循以委於後,視為不急□廢之由也。且夫世家第宅,或一傳而易主,或再過而為墟。祖宗經營締造備極艱辛,子孫可以坐享其成。而轉不能守者,所在皆是,又况事非一家,責非一己,而欲其减聲色之費,節飲宴之貲,舍彼從此,為所不欲,其可得乎。彼寶像金身,漂於□□叢祠古刹,沒於蓬蒿,又豈少哉。此繼事之功所以似易而恒難也。今蘇家莊財神廟自創建之後,修葺以時,往者既有人,任其難於□,而今茲重□□前人,任其難於後。無□循,無觀□,同心協力,工不逾時,由斯術也。以往雖百世而廟貌常新可也。吾知神之所福,不在享祀媚祷之文,而在□□□□之心。已因為書此以彰首事之功,以為後來者朂焉。至舊碑載神姓名及字甚詳,而不著時代未審所本,茲後□疑,蓋祭神如在不□来其人,以實之也。是為記。</p><p class="ql-block">大清道光三年歲次癸未菊月下浣五日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京幾道監察御史加四級紀錄十一次 宋其沅 謹撰</p><p class="ql-block">汾陽縣儒學生員 宋其治 敬書</p><p class="ql-block">糺首 經理賬左彥方施銀四兩 靳爾功 左國虎 蘇方郁 張公錦 左國瑞 湯□瑞 吳大仁 侯希英 任裕國住持法名 永和 施銀叁兩泥匠 靳爾功木匠 任裕泰 葉萬貴丹青 南懷魁石工 張文玉</p><p class="ql-block">﹙碑阳﹚(简化字版)</p><p class="ql-block">苏家庄重修财神庙碑记财神之列于庙祀至今日可谓盛矣。苏家庄建庙自乾隆癸亥,始其迁修在乾隆癸己年间,相距三十年。自癸巳迄今皇帝之三年癸未,相距五十年,社首等复重修焉。堂兄其治方馆于其地,因介以求记于余。夫创始者难为力,而继事者易为功,此人之恒言也。余窃谓天下事创始者虽难而恒易,继事者似易而恒难,何者?方其事之未创是本无此事也,本无此事则责无专属,虽不为之其固然耳,不任其咎也。有出而创其事者,必先外度其可为之势,而内决于必为之心。事有成算,人有同力,故其事不为则已,为□□底于成此。所以,以难而恒易也。洎乎,其事既成历有年所,司其事者已非昔人,任其责者或无余力,以数人而同其事,每观望而不肯前毕一岁。而更其人或因循以委于后,视为不急□废之由也。且夫世家第宅,或一传而易主,或再过而为墟。祖宗经营缔造备极艰辛,子孙可以坐享其成。而转不能守者,所在皆是,又况事非一家,责非一己,而欲其减声色之费,节饮宴之赀,舍彼从此,为所不欲,其可得乎。彼宝像金身,漂于□□丛祠古刹,没于蓬蒿,又岂少哉。此继事之功所以似易而恒难也。今苏家庄财神庙自创建之后,修葺以时,往者既有人,任其难于□,而今兹重□□前人,任其难于后。无□循,无观□,同心协力,工不逾时,由斯术也。以往虽百世而庙貌常新可也。吾知神之所福,不在享祀媚祷之文,而在□□□□之心。已因为书此以彰首事之功,以为后来者朂焉。至旧碑载神姓名及字甚详,而不着时代未审所本,兹后□疑,盖祭神如在不□来其人,以实之也。是为记。</p><p class="ql-block">大清道光三年岁次癸未菊月下浣五日</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京机道监察御史加四级纪录十一次 宋其沅 谨撰</p><p class="ql-block">汾阳县儒学生员 宋其治 敬书</p><p class="ql-block">糺首 经理账</p><p class="ql-block">左彦方施银四两 靳尔功 左国虎 苏方郁 张公锦 左国瑞 汤□瑞 吴大仁 侯希英 任裕国</p><p class="ql-block">住持法名 永和 施银叁两</p><p class="ql-block">泥匠 靳尔功</p><p class="ql-block">木匠 任裕泰 叶万贵</p><p class="ql-block">丹青 南怀魁</p><p class="ql-block">石工 张文玉</p><p class="ql-block">【碑阳碑记译文】</p><p class="ql-block">白话文翻译苏家庄重修财神庙碑记:</p><p class="ql-block">财神被列入庙宇祭祀,到如今可谓非常兴盛了。苏家庄建庙始于乾隆癸亥年(1743年),第一次迁修是在乾隆癸巳年(1773年),相距三十年。从癸巳年到当今皇帝在位的第三年癸未年(1823年),又过了五十年,村里的社首等人再次重修。我的堂兄宋其治正好在当地开设学馆,因此托他请我撰写这篇碑记。人们常说:"开创事业难,继承事业易。"但我私下认为,天下之事往往是开创虽难却容易成功,继承看似容易却常遇困难。为什么呢?当一件事尚未开创时,它本不存在,责任也无从归属。即使不去做,也是理所当然,无人责备。而敢于开创的人,必定先对外分析可行之势,对内坚定必为之决心。计划周全,众人同心,所以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开创虽难却容易成功等到事业已成,历经岁月,管理者已非当初之人,责任者或力不从心。多人共事,往往互相观望不肯向前;一年一换人,或因循拖延推给后人,视之为不紧急之事——这就是荒废的根源。再看那些世家宅第,有的传一代就易主,有的再过就成了废墟。祖宗艰辛经营缔造,子孙本可坐享其成,却反而不能守住,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更何况事情不属一家,责任不归一人,却要人们减少娱乐花费,节省宴饮开支,放弃享乐来做不愿做的事,怎么可能呢?那些金身神像漂没于荒草,古庙名刹埋没于蓬蒿的,还少吗?这就是继承事业看似容易却常遇困难的原因。如今苏家庄财神庙自创建以来,按时修缮。前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今人又能继承前志不辞劳苦。无人推诿,无人观望,同心协力,工程如期完成。照此下去,即使百代之后庙宇也能常新。我知道神明赐福,不在于献媚的祷词,而在于虔诚务实之心。因此撰写此文表彰主事者的功劳,也勉励后来之人。旧碑详细记载了财神姓名字号,但未注明年代出处,难免存疑。毕竟祭祀神明重在诚心,不必深究来历。特此记之。</p><p class="ql-block">大清道光三年岁次癸未(1823年)菊月下浣五日</p><p class="ql-block">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京畿道监察御史加四级纪录十一次 宋其沅 谨撰</p><p class="ql-block">汾阳县儒学生员 宋其治 敬书</p><p class="ql-block">纠首(管事人):</p><p class="ql-block">经理账左彦方施银四两 靳尔功 左国虎 苏方郁 张公锦 左国瑞 汤□瑞 吴大仁 侯希英 任裕国住持法名永和 施银三两</p><p class="ql-block">泥匠 靳尔功木匠 任裕泰 叶万贵</p><p class="ql-block">丹青(画师) 南怀魁</p><p class="ql-block">石工 张文玉</p><p class="ql-block">(注:□表示碑文残缺难以辨认之处)【碑阳碑记赏析】</p><p class="ql-block">《苏家庄重修财神庙碑记》分析与赏析这篇碑记不仅记录了苏家庄财神庙的修缮历史,更通过对比“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阐述了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的深刻道理。全文逻辑严密,语言凝练,既有历史价值,又有哲学思考,对今人仍有重要启示。一、碑文结构与内容分析1. 历史沿革(开篇)碑记首先交代财神庙的修建历史:初建:乾隆癸亥年(1743年)第一次重修:乾隆癸巳年(1773年),相距30年 第二次重修:道光癸未年(1823年),相距50年通过时间线,说明该庙历经数十年仍能保持修缮,体现当地人对信仰的坚守。2. 核心论点(创业与守成之辨) 作者宋其沅提出一个反常识的观点:“天下事创始者虽难而恒易,继事者似易而恒难。”(1)创业虽难,但易成功原因:开创者需“外度其可为之势,内决于必为之心”,即先考察可行性,再坚定决心。结果:一旦决定做,便“事有成算,人有同力”,故容易成功。(2)守成看似容易,实则更难 原因:管理者更替,责任分散(“司其事者已非昔人,任其责者或无余力”)人心懈怠,互相推诿(“观望而不肯前”)缺乏紧迫感(“视为不急”)例证:世家大宅易主、荒废(“或一传而易主,或再过而为墟”) 公共事务更难维持(“事非一家,责非一己”) 3. 赞扬苏家庄的治理模式 前人勇于担当(“往者既有人,任其难于前”) 后人继往开来(“今兹重……前人,任其难于后”) 结果:无人推诿,工程顺利(“无因循,无观望,同心协力,工不逾时”) 4. 总结与勉励 神明赐福的关键:不在于表面祭祀,而在于诚心维护(“神之所福,不在享祀媚祷之文,而在……之心”) 立碑目的:表彰首事者,激励后人(“以为后来者勖焉”) 【碑阳碑记启示和教益】1. 创业易,守成难——社会治理的永恒命题 适用于个人、企业、国家: 个人:年轻时奋斗容易,但保持成就更难。 企业:初创时团结,壮大后易内耗。 国家: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解决之道: 责任明确(避免“责无专属”) 制度延续(防止“因循委后”) 共同参与(“同心协力”是关键) 2. 公共事务的困境与突破 困境: “公地悲剧”:众人所有,却无人负责。 短期思维:更替频繁,难有长远规划。 突破:苏家庄的模式:前后相继,代代传承。 现代启示:社区自治、文化遗产保护需长效机制。 3. 信仰与文化的传承在于行动 真正的信仰:不是表面祭祀,而是持续维护(如修庙)。 文化保护: 不能仅靠政府,需民间自发参与。 苏家庄的例子证明,民间力量可以延续百年传统。 4. 历史文献的价值 记录社会变迁:从乾隆到道光,反映民间信仰的延续。 体现治理智慧:碑文不仅是修缮记录,更是管理哲学。 三、总结 这篇碑记超越了简单的修缮记录,成为一篇关于“创业与守成”的深刻议论文。它提醒我们: 1. 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仅在于开创,更在于持续维护。 2. 公共事务的难点在于责任分散,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3. 真正的信仰和文化传承,需要代代人的实际行动。 时至今日,苏家庄财神庙的修缮故事仍能给我们启示——无论是企业管理、社会治理,还是文化保护,“守成”比“创业”更需要智慧与坚持。【《苏家庄重修财神庙碑记》精美语辞集萃】这篇碑记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文辞精炼,既有古文雅韵,又含哲理警句。以下是其中的经典语句摘录与赏析: 一、论“创业与守成”的辩证哲思 1.“夫创始者难为力,而继事者易为功,此人之恒言也。” (人们常说:“创业艰难,守成容易。”)</p><p class="ql-block">赏析:开篇先引常言,为后文的反驳铺垫,增强论述张力。 2.“余窃谓天下事创始者虽难而恒易,继事者似易而恒难。”(我却认为,天下事开创虽难却容易成功,继承看似容易却常遇困难。) 赏析:观点鲜明,用“虽……而……”“似……而……”的转折句式,强化对比。 3.“方其事之未创,是本无此事也;本无此事,则责无专属。”(事情未开创时,本不存在,责任也无从归属。) 赏析:逻辑清晰,点明“创业”之所以难,在于从无到有的突破。 4.“有出而创其事者,必先外度其可为之势,而内决于必为之心。”(敢于开创者,必先分析外部形势,再坚定内心决心。) 赏析:语言凝练,概括创业者需具备的两种素质——审时度势与坚定信念。 5.“洎乎其事既成,历有年所,司其事者已非昔人,任其责者或无余力。” (等到事业已成,历经岁月,管理者已非当初之人,责任者或力不从心。) 赏析:揭示“守成难”的核心原因——人事更迭与责任分散。 二、生动比喻与社会观察 6.“世家第宅,或一传而易主,或再过而为墟。”(世家大宅,有的传一代就易主,有的再过就成了废墟。)赏析:以宅第兴衰喻事业传承,形象深刻。 7.“祖宗经营缔造,备极艰辛;子孙可以坐享其成,而转不能守者,所在皆是。” (祖宗艰辛创业,子孙本可坐享其成,却反而不能守住,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赏析:批判“富不过三代”现象,语言犀利。</p> <p class="ql-block">8.“彼宝像金身,漂于□□;丛祠古刹,没于蓬蒿。” (那些金身神像漂泊荒废,古庙名刹埋没于杂草。) </p><p class="ql-block">赏析:画面感极强,暗喻文化信仰的衰败。 三、褒扬苏家庄的治理智慧 9.“往者既有人任其难于前,而今兹重□□前人,任其难于后。” (前人勇于担当,今人又能继承前志。) -赏析:强调“前后相继”的重要性。 10.“无因循,无观望,同心协力,工不逾时。” (无人拖延,无人推诿,齐心协力,工程如期完成。) 赏析:四字短句,节奏铿锵,突出高效协作。 11.“虽百世而庙貌常新可也。” (即使百代之后,庙宇也能常保如新。) 赏析:表达对长久传承的期许,语言庄重。 四、信仰与诚心的升华 12.“吾知神之所福,不在享祀媚祷之文,而在□□□□之心。” (神明赐福,不在于表面祭祀,而在于诚心。) 赏析:点明信仰的本质是“心诚”,而非形式。 13.“祭神如在不□来其人,以实之也。” (祭祀神明,重在诚心,不必深究来历。) 赏析:体现务实态度,超越迷信。 五、结语:立碑的深意 14.“以为后来者朂焉。” (以此勉励后来之人。)赏析:简洁有力,点明碑记的教化目的。 总结:碑记的语言艺术 1.对比鲜明:如“创始虽难而恒易,继事似易而恒难”。 2.比喻生动:如“世家第宅,易主为墟”。 3.节奏铿锵:四字句、对偶句的运用(如“无因循,无观望”)。 4.思想深刻:超越修缮记录,上升至社会治理哲学。 这些语句不仅文辞优美,更蕴含智慧,至今仍可应用于管理、文化传承等领域,堪称古代碑记中的典范之作。●以下为背阴文字。立此为念尔。功德无量。永垂千古!</p><p class="ql-block">﹙碑阴﹚本村布施人名開列於後</p><p class="ql-block">蘇方郁施銀拾壹兩 ,王東陽施銀拾兩 </p><p class="ql-block">陳心睿施銀伍兩柒錢 ,左國虎施銀伍兩</p><p class="ql-block">蘇九龄施銀伍兩 ,任裕國施銀五兩 </p><p class="ql-block">侯希賢施銀肆兩叁錢, 左建邦施銀肆兩</p><p class="ql-block">靳爾功施銀叁兩捌錢,邢兆麟施銀叁兩陸錢</p><p class="ql-block"> 姚文耀施銀叁兩陸錢 ,吴國焕施銀叁兩贰錢 </p><p class="ql-block">張公錦施銀叁兩,馮世傑施銀叁兩</p><p class="ql-block"> 湯清瑞施銀叁兩,候希英施銀叁兩</p><p class="ql-block"> 侯藩漢施銀贰兩玖錢 ,張玨施銀贰兩玖錢 ,</p><p class="ql-block">左國瑞施銀贰兩柒錢, 武興周施銀贰兩柒錢 ,</p><p class="ql-block">左建祿施銀贰兩柒錢 ,馮豹施銀贰兩陸錢 ,</p><p class="ql-block">任裕太施銀贰兩伍錢, 宋其治施銀贰兩肆錢,</p><p class="ql-block"> 左國登施銀贰兩肆錢, 左建功施銀贰兩肆錢,</p><p class="ql-block"> 吳國章施銀贰兩肆錢, 任兆熊施銀贰兩壹錢</p><p class="ql-block"> 吳大仁施銀贰兩, 侯思恭施銀贰兩,</p><p class="ql-block"> 閆世狀施銀贰兩, 武心田施銀壹兩玖錢 </p><p class="ql-block">靳之仁施銀壹兩捌錢 ,張大令施銀壹兩柒錢</p><p class="ql-block"> 宏盛昌施銀壹兩陸錢 ,葉萬貴施銀壹兩陸錢 </p><p class="ql-block">蘇李氏施銀壹兩伍錢, 蘇如珍施銀壹兩伍錢</p><p class="ql-block"> 左穀施銀壹兩伍錢 ,侯希聖施銀壹兩伍錢</p><p class="ql-block"> 蘇振倫施銀壹兩伍錢, 侯藩廷施銀壹兩伍錢</p><p class="ql-block"> 侯繼晉施銀壹兩肆錢伍分 ,張廣志施銀壹兩肆錢</p><p class="ql-block"> 任之相施銀壹兩叁錢, 閆永德施銀壹兩叁錢</p><p class="ql-block"> 郭自保施銀壹兩贰錢伍分 ,南懷魁施銀贰兩玖錢</p><p class="ql-block"> 張文玉施銀壹兩叁錢, 吳國霖施錢壹兩叁錢 </p><p class="ql-block">陳心明施錢壹兩贰錢, 蘇方元施銀壹兩贰錢</p><p class="ql-block"> 侯繼武施銀壹兩贰錢, 侯賢俊施銀壹兩贰錢</p><p class="ql-block"> 侯建昌施銀壹兩贰錢 ,郭太清施銀壹兩贰錢</p><p class="ql-block"> 郭里清施銀壹兩贰錢 ,郭正清施銀壹兩贰錢</p><p class="ql-block"> 左成章施銀壹兩贰錢 ,郭大興施銀壹兩贰錢</p><p class="ql-block"> 王二福施銀壹兩贰錢 ,王復生施銀壹兩贰錢 </p><p class="ql-block">王國泰施銀壹兩贰錢, 任裕德施銀壹兩贰錢</p><p class="ql-block"> 馬治國施銀壹兩贰錢 ,田金施銀壹兩贰錢</p><p class="ql-block"> 左建利施銀壹兩壹錢 ,侯天錫施銀壹兩壹錢</p><p class="ql-block"> 侯建聲施銀壹兩 ,侯三錫施銀壹兩 </p><p class="ql-block">張文亮施銀壹兩 ,武景周施銀壹兩 </p><p class="ql-block">馮太良施銀壹兩, 鄭廷柱施銀壹兩 </p><p class="ql-block">郭元喜施銀壹兩 ,張大有施銀捌錢 </p><p class="ql-block">張紳施銀柒錢贰分 ,王嘉秀施銀柒錢贰分 </p><p class="ql-block">陳心亮施銀柒錢 ,侯希傑施銀柒錢 </p><p class="ql-block">候希俊施銀柒錢 ,左建旌施銀柒錢 </p><p class="ql-block">蘇廷政施銀柒錢, 侯玉林施銀柒錢 </p><p class="ql-block">張維忠施銀陸錢伍分, 侯名璋施銀陸錢贰分</p><p class="ql-block"> 侯名瑶施銀陸錢贰分, 吳國屏施銀陸錢 </p><p class="ql-block">郭進龍施銀陸錢, 侯五錫施銀陸錢 </p><p class="ql-block">蘇方幹施銀陸錢, 侯光錫施銀陸錢 </p><p class="ql-block">左建德施銀陸錢 ,張達施銀陸錢</p><p class="ql-block"> 張廣惠施銀陸錢 ,曹光□施銀陸錢 </p><p class="ql-block">郭進虎施銀伍錢 ,靳爾更施錢陸錢 </p><p class="ql-block">侯藩吳施錢陸錢, 田屯韓秉廉施銀陸錢 </p><p class="ql-block">孫渊施銀陸錢 ,左建聖施銀伍錢捌分 </p><p class="ql-block">武夺魁施銀伍錢贰分 ,靳玉成施銀伍錢 </p><p class="ql-block">侯光起施銀伍錢 ,曹國棟施銀伍錢 </p><p class="ql-block">蘇陝氏施銀伍錢 ,侯名威施銀伍錢 </p><p class="ql-block">侯名璽施銀伍錢 ,侯名山施銀伍錢 </p><p class="ql-block">侯名瑞施銀伍錢, 吳國印施銀伍錢</p><p class="ql-block">靳爾德施銀伍錢, 張全智施銀伍錢 </p><p class="ql-block">翟成斌施銀伍錢 ,劉登榮施銀伍錢 </p><p class="ql-block">劉登雨施銀伍錢, 程海保施銀伍錢 </p><p class="ql-block">左錫施銀肆錢捌分 ,左灝施銀肆錢陸分 </p><p class="ql-block">惠椿施銀肆錢陸分 ,曹一德施銀肆錢陸分 </p><p class="ql-block">侯建信施銀肆錢贰分 ,郭自定施銀肆錢 </p><p class="ql-block">左建吉施銀肆錢 ,侯名珍施銀叁錢玖分 </p><p class="ql-block">武心堯施銀叁錢玖分 ,陳心俊施銀叁錢陸分</p><p class="ql-block"> 馮登明施銀叁錢陸分 ,侯廣成施銀叁錢陸分</p><p class="ql-block"> 郭法登施銀叁錢陸分, 曹國祥施銀叁錢陸分</p><p class="ql-block"> 左國卿施銀叁錢肆分, 侯光照施銀叁錢肆分</p><p class="ql-block">侯名珊施銀叁錢肆分, 侯名璜施銀叁錢肆分</p><p class="ql-block"> 侯錫施銀叁錢肆分 ,武福魁施銀叁錢贰分</p><p class="ql-block"> 侯熙鑾施銀叁錢贰分 ,馮世富施錢叁錢 </p><p class="ql-block">武心堂施銀叁錢王家郎施銀贰錢肆分, 侯學聖施銀贰錢肆分 ,武心載施銀贰錢肆分 </p><p class="ql-block">左國湖施銀贰錢肆分 ,王大德施銀贰錢肆分 </p><p class="ql-block">武貴榮施銀贰錢肆分, 吳國瑞施銀贰錢肆分</p><p class="ql-block"> 閆子重施銀贰錢肆分 ,蘇廷樞施銀贰錢肆分 ,侯學儒施銀贰錢肆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