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再一次煽动着我,去江南吧!于此我和小弟开启了江南之旅…</p> <p class="ql-block">四月十五早上七点三十分,我们乘坐的列车启动了。沿途是秀丽的风光。田野、山川,高楼…在我的眼前移动,我心潮澎湃:祖国山河如此多娇!不知不觉列车停在了苏州北站。</p> <p class="ql-block">网游车停在了仓街丁香路秀秀民俗旁,热忱的房东前来迎接我们,我们将在这儿去尽赏苏州的安逸美景。</p> <p class="ql-block">仓街潮人密度最高。仓街一面是市井味道十足的苏式生活图景,一面是引领世界潮流的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许多特色小店,白墙黑瓦,青藤垂挂,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苏州独特园林建筑风格和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仓街尚有多口水质清澈的水井,其中69号的福寿泉最出名,它是一口长方形的双眼井。1934年朱鼎彝时逢他母亲70大寿,为了给家人增福积德,出资开凿此井。吉祥的井名让其获得了“苏州第一名泉”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苏州多水巷,尤以小桥流水著称。短短一条仓街,便横跨四条河流,架有四座小桥,自南向北,一路缓行,如置身于人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走在繁华的丁香巷,美女如云,她们身着旗袍、唐装,婷婷玉立在小桥上、小河边、柳树旁,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水巷乌篷,一摇一曳,穿过小桥,路过人家,看一眼两岸的景,听一声美妙的小调,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p> <p class="ql-block">落日的黄昏,伫立栏杆旁,看着晚归的小船,悠悠划过又这去,消失在残阳之中…静静的村落、静静的黄昏、静静地看着落日、静静地等待一轮月儿的出现…</p> <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以说、噱、弹、唱为表演手段。我们一边品茶,一边感受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走停停,饿了,随意找一家店,都有美食供我们享用!</p> <p class="ql-block">要说一个建筑让我大开眼界那就是苏州的东方之门,它是苏州的新地标。它的夜景远看璀璨辉煌,近看巍峨挺拔!‘</p> <p class="ql-block">耦园是具有苏州地域特色的一个古典园林,处于平江古城保护区的腹地,座北朝南,三面环水,总面积0.8公顷.,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比遗产。</p> <p class="ql-block">耦园包括东花园、西花园和中部住宅三个部分。东花园景色最佳。</p> <p class="ql-block">东花园园内山水相依,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进园门,一座黄石假山便映入眼帘,它是著名的叠山家张国泰精心堆叠而成,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势磅礴。拾级而上,登上山顶,是小巧玲珑的“望月亭”,站在亭中,极目远眺,东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耦园前身为“涉园,咸丰年毁于兵燹,1874早沈秉成聘请画家顾沄设计,扩地菅构,建成现状,易名“耦园”。寓意夫妇偕隐意,沈秉成夫妇在此偕隐了8年,伉俪情深,十分恩爱…</p> <p class="ql-block">“载酒堂”面阔三间,陈没精美。是沈园主宴请宾客或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匾“载酒堂”三字为李鸿裔取宋人“东园载酒西园醉”之意。</p> <p class="ql-block">这是“载酒堂”的精华:屋顶、门庭的石雕精致、华丽!</p> <p class="ql-block">“无俗韵轩”的名字取自东晋陶渊明的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达了园主夫妇远离喧嚣,隐居世俗的高雅情操…</p> <p class="ql-block">其东南有小院三处,总称“城曲学堂”,对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听雨,一片蕉声。</p> <p class="ql-block">丰盛的午餐,让我感受到江南美食的强大诱惑力…</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市的一座重要文化地标,建于1952年,常没展厅11个,以及三个临时展厅。上海博物馆外观呈“天圆地方”的造型,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宇宙观!</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携手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举为“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的第四个大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展览通过一部通史“法老的国度”、两个专题“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开独立的叙事。</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文字、城市和国家,建立了古代最发达的来世信仰体系;在这里,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诸文明经历了复杂的融合过程,多元文化在选择和再造中传承发展,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海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45年。在他和他父亲的统治下,埃及进入中王国的黄金时代。该雕塑长着一张“愁苦脸”,那是因为中王国时期在经历长久分裂之后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的雕刻艺术趋于成熟,相较以往端庄、威严、呆板的国王雕像,这时的雕像更突出优雅、柔和、精致的风格,表现较为自由!</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那吞)巨像。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下图是纳英蒂头像。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身体经过处理变成木乃伊并下沉到冥世。死者的名字和形象留在石壁面与墓碑上,纪念生前的地位和荣耀。也用于接受后人的供奉。巴属于天空,周期性地回到身体。卡与死者同行,接受活人的供品。</p> <p class="ql-block">双蛇狮鹫饰板是一种具有浓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装饰艺术品,它代表着上下埃及的守护女神对国王的守护,象征着王权的神力和权力。</p> <p class="ql-block">大量的墓葬和动物木乃伊,揭示了古埃及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秘密:特定的神灵对应着特定的动物,如朱鹭、狒狒、猫、鹰和鳄鱼等。这些动物被饲养制成木乃伊,作为献给神灵的祭品。l</p> <p class="ql-block">这是绘有国王和王后形象的石灰岩片。石片上用红色颜料绘制了国王和王后在战车上的场景:战车由马拉着,箭矢在空中飞舞…新王国时期的国王用雕刻、绘画、铭文的方式夸耀自己的战功,彰显国王武力战功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太阳船被认为是太阳神的航行工具,用于穿越天际,象征法老的灵魂与太阳神一同旅行。这些船只不仅是实际航行工具,也是精神层面的载具,用于象征法老的来世旅程!</p> <p class="ql-block">普塔大祭司夫妻像</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不仅展示了在埃及雕塑艺朮的精堪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普塔神在古埃及文化中是工匠和铁匠之神,也是创世之神,这尊神像便是对祭司身份的一种体现。</p> <p class="ql-block">新王国晚期,棺木本身成为了来世信仰的整体。本次展出的阿德蒙棺分为外棺、内棺和木乃伊棺板,采用了层层式的棺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亡者,另一方面是利用棺木上的木乃伊的图形和咒语,构成形象化的死后世界,使亡者的灵魂获得永生。</p>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的神话中,孟菲斯的创世神兽塔使一头处子之身的母牛受孕,诞下了阿匹斯神牛,因此神牛在繁衍方面的力量也被视为普塔神力的显现。每代阿匹斯神牛只有一头,上一任神牛死去后,埃及祭司会根椐特定的毛色选择继任神牛,将其奉养在普塔神庙南边特定的区域,神牛在活着时受到供养,为埃及人提供所求的神谕,死后会葬入神牛墓“葛拉皮雍”巨大的神棺中。生下神牛的母牛也被认为具有神圣,作为女神伊西斯的化身受到供奉。</p> <p class="ql-block">离开上海,我们乘车又返回了苏州…</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山水园,其假山群深刻体现了狮子林创始人的宗教思想,维则借形似狮子的假山石峰,表达了面对“世道纷嚣”可以“破诸妄,平淡可以消诸欲”的禅意。以“无声之形”托诸“狻猊”警醒世人,这就是维则建狮子林的真实意图!</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进囗原是贝氏宗祠。贝仁元1918年买下狮子林后,不但设水池植花木,重建厅堂并扩建,更怀着感恩之心设祠堂、建义庄、族校。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p> <p class="ql-block">走在狮子林中,就被层层堆叠、形如狮子的假山所吸引,游客们进入假山,不一会儿被分散在各个洞口冒出来,往下的石阶不一定是下山,往上的石阶可能会通到洞底,似乎每一条路都在意想不到之间。</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之目的。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山顶石峰有“含晖”、“吐月”、“玉立”、“昂霄”、“狮子”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穿梭其中,趣味无穷 。</p> <p class="ql-block">燕玉堂是狮子林中著名的鸳鸯厅之一,厅内以屏门纱隔分成南北两厅,南厅名“燕玉堂”,北厅为“燕云青瑶之馆”。堂之前后均没一廊,往东通往祠堂大厅…门额之上分别有“听香”、“读画”、“幽观”、“胜赏”,古朴典雅,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问梅阁中的“问梅”二字出自马祖问梅这则禅宗公案故事。此阁是西山之间景物,阁外有梅数枝,可以东眺山地,全园山色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立雪堂原是禅宗传法之处,“立雪”指慧可“安雪之心”的禅宗公案故事,用在这里是为了启发佛学弟子尊师重道,刻苦学习,参悟禅理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清高宗乾隆曾六次南巡,其素爱游山玩水,写诗作画,对狮子林格外痴迷,几度穿行其间。乾隆游玩狮子林时曾为狮子林题“真趣”匾额。现在就悬在园内真趣亭上。乾隆对狮子林的喜爱更是因“却爱狮林城市间”…</p> <p class="ql-block">可园是一处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古典园林建筑,位于苏州城南三十六坊。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可园内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p> <p class="ql-block">可园为唯一的书院园林,琼瑶~一位才女曾经与此有着不解的情缘。此次漫步在此园中,深深地感受到古代书院的学朮氛围!</p> <p class="ql-block">从可园的正门走出,步过一座桥便是沧浪亭。沧浪亭始建于北宋,是一处最古老的国林,属于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立于土山之巅,四周绿叶如盖,尤以五六株数百年树龄的高大古树为胜。在亭心可鸟瞰全园美景。旧时曾极目可眺到南园的田园风光。通向沧浪亭有左右两条石径,皆掩映与竹丛、芭蕉等绿植的浓荫之下。</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园林中的一大看点是漏窗,共有108种,那精致的造型,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国林中的漏窗,承截着千年东方文化与哲学的密码。精巧的窗棂以虚实相生的美学公式、符号化的图案和深邃的精神内涵,将自然、人文与哲学融为一体,真是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园内那么多的漏窗,无一重复的,将借景手法运用到极致,透过漏窗拍出去,真是美绝了!我最喜欢的是以海棠、荷花、石榴、腊梅为主题的最典型的漏窗,它象征着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漫步园中,走在清幽的石径上、石桥上、栈道上,听着归巢的鸟儿的鸣叫,看飞檐凌空和竹影摇曳,就好像找到了我所想要的境界,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处,是全部用黄石堆建的假山石洞,面积50多平方米,为时任江苏巡抚陶澍所建。道光皇帝亲笔御书“印心石屋”四字赐予陶澍。为谢恩隆盛,陶特将御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作为门额。</p> <p class="ql-block">“今天吃什么?”小弟问。面对菜单,我果断地选了清淡的饭食!</p> <p class="ql-block">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超过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p><p class="ql-block">南京~一座金陵城,半部民国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后方是南京古城宽阔通达的护城河,它环绕着高大坚固的城墙缓缓地流淌着,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动人历史……</p> <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该院成立于1933年,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蔡元培倡建的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为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博物院现有藏品43万余(套),藏品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当代,种类繁多俱全,特别是镇馆之宝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艺术馆展出的北宋赵佶的《鸲鹆图》:三只八哥分布在画面对角线两端,与虬曲而苍劲的树干相互支撑。左下角两只八哥厮斗无比激烈,欲置对手于死地,另一只八哥停在树枝上虎视眈眈,伺机而动…乾隆御览此图时,除了御题“活泼地”三个大字外,还在画面顶端题诗…</p> <p class="ql-block">这是历史馆的精品之一~广陵玉玺。玉玺的主人刘荆,据《后汉书.光武十三列传》史料记载,刘荆于39年被封为山阳王,他野心勃勃企图篡位,最终落得悲剧下场。</p> <p class="ql-block">神人兽面纹玉琮,构图复杂,雕刻精细,为玉琮中的精品,线条采用琢、刻两种手法</p> <p class="ql-block">鱼纹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中最重要的纹样之一。鱼纹图案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上,反映了古代先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p> <p class="ql-block">胡服立俑和三彩陶女立俑的服饰反映了唐朝社会开朗、生活富裕,特别是妇女服饰随着社会风俗不断演变,由朴素发展到丰美华丽。</p> <p class="ql-block">金兽列于特展馆,这是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九号展厅)</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双鱼瓶1975年出土于扬州唐城遗址。双鱼瓶的眼球凸出呈黑色,两鱼中间各有上下两个小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寓意年年有余、和谐美满、吉祥合欢!</p> <p class="ql-block">《杂花图卷》是明代画家徐渭创作的一幅泼墨画,此画生动地描绘了13种花卉蔬果,形态各异,而且色彩丰富。这幅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成为该院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金缕玉衣是西汉江都王刘非王后的殓服。这件金缕玉衣使用了2600余片玉片,编缀玉衣的金丝重约800克。玉衣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展现了汉代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艺和金属加工技朮。</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该院∽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制作于元代,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全球仅有的八大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被誉为“中国青花第一瓷”!梅瓶画面以松树、竹叶、梅等纹饰点缀,虽然通体满绘纹样图案,但主次分明,有强烈的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唐代铜镜:扬州是铜镜铸造中心之一,也是贡镜的主要产地,造型风格和艺术手法大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填补了六朝绘画稀有传世真迹空白。画面生动、情调统一,用法柔软但又柔中带刚,由300块墓砖组成。</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现存唯一一件带盖,且保存完好的明洪武釉里红梅瓶。颈部绘有如意云、卷草、缠枝菊纹。器形修长优雅,釉质细腻。</p> <p class="ql-block">《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朝李之藻和意大利玛窦共同绘制的,也是我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全长3.8米,宽1.92米。</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遗址景区的核心区包括遗址保护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大报恩寺宝塔等…</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完全按照皇宫标准来菅造,历时19年,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经房38间。大报恩寺遗址是我国规格较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寺庙遗址。</p> <p class="ql-block">香水河遗址。香水桥为石拱桥,桥下是香水河,河道横贯南北,两岸和底部用青条石铺成。香水河桥南北两侧各置御碑亭一座,两碑均面向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从大报恩寺正门进来之后,来到一个相当大的流水没施,这也是佛教的一种仪式。在这里净手,一方面洗手部,一方面洗涤心灵。</p> <p class="ql-block">莲池海会描绘了诸佛相会的美好净土世界。莲池海会汇集了历代在南京开宗立派、译经传教的著名高僧和护法大德和形象…</p> <p class="ql-block">瞧,蓬花座上一座卧佛随着变幻的七色光芒如梦如幻,暗合舍利七次放光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经变画廊壁画上述九色鹿🦌的故事;感恩众生剧场的中央有一棵巨大的生命树,在树下展现的动物形象,讲述了动物世界的故事。有山羊跪乳、乌鸦反哺、舐犊情深等,告诉人们要牢记父母养育之恩,谨行孝道。</p> <p class="ql-block">与佛陀相对的是背影清瘦的玄奘法师。“千年对望”表现了佛佗、玄奘与大报恩寺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佛像前的两棵树上也都是一盏盏精致的琉璃灯,这就是菩萨树和万千佛舍利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1655年7月,第一个出使中国的荷兰贸易使团经过南京时,使团管事约翰.尼霍夫将经过之地的景物拍下来,在他的作品里记载:南京城南有座著名的寺庙~大报恩寺。该寺庙由几座漂亮的房舍组成,造型奇特古朴…我们看到大约有一万尊塑像的大殿,寺中央有一瓷塔,</p><p class="ql-block">历经多次战乱,迄今安然无恙,依然屹立不倒,它的光辉业绩,证实了不杇的“古谚”!</p><p class="ql-block">或许是成名较早,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国外的名气远大于国内。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仍然将此塔作为“中国符号”!‘</p> <p class="ql-block">1838年,安徒生在童话《天国的花园》中提到:一位叫东风的少年,他告诉妈妈:“我从中国来,我在琉璃塔前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敲得‘叮当叮当’响起来”。看似如梦如幻的童话故事,其实是写真派,其中“叮当”作响的瓷塔就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p><p class="ql-block">这座塔长期被西方视为“中国建筑”的标志,安徒生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图中左边两个女子,坐着的是马皇后,立着的是朱棣的生母。</p> <p class="ql-block">孔子与老子的铜塑展示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和谐共存,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深远性。孔子强调仁爱、礼仪和教化,而老子则倡导道法自然,无为而治。</p> <p class="ql-block">“孔子见老子”这三幅画,生动地记载了两人见面的情景。孔子与老子会谈的话题,主要围绕“礼”和“道”的展开…</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门券上的形象为藏传佛教密宗所特有的法相装饰。上方有六种兽,正中是大鹏金翅鸟,两边是龙子龙女,紧接着的是长翅膀的飞羊,最下方是狮子和白象。拱门其表面釉面完整,颜色高贵典雅,经400年风吹日晒至今依然如此艳丽,表明了明代高超的琉璃工艺,让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七宝阿育王塔中供奉着佛教界至宝“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等珍贵文物。其中“佛顶真骨”是世界上现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顶骨舍利。七宝阿育王塔塔身镶嵌着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玻璃、和水晶佛家七宝,因此得名为七宝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琉璃官窑: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城南聚宝山一带建御窖场共72座琉璃窑,专门烧制琉璃构件,以供都城南京皇家建筑所需。大报恩寺的琉璃构件就来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收藏了部分金陵刻经的经版经藏,四周的经架展示了浩瀚的藏经意象…</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新塔,采用四组钢管斜梁垮越遗址上方,地梁落脚点位于整个塔基遗址的外侧,形成“覆盖型”新地宫。新塔共9层,高93.157米。平面轮廓与古塔八边形平面相吻合,内核由两个正方形旋转交错构成莲花瓣状,寓含花漫菩提!</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建于1412年。明代作为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西方人誉为“南京瓷塔”,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典范被西方各国仿制。可惜的是19世纪中叶,毁于太平天国战火。</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原称“聚宝门”,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结构最复杂的堡垒式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誉。</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墙,透过垛口极目远眺,大报恩寺塔光彩熠熠,而台城上则是古今同框的鸡鸣寺药师佛塔,与亚州第七高楼紫峰大厦,一同倒映在玄武湖涟漪中…而最令人叫绝的是,我们可以亲手触摸600多年的胡狗、张九四、李兴祖…烧制的城砖,也邂逅了古州府、郡县的家乡砖🧱!</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由主城台、三道内瓮城、27个兵洞、东西马道以及一条登城曲道组成。从上往下看,整体呈“目”字形结构!</p> <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站在桥下侧的玻璃栈道上,仰视这雄伟的大桥,目睹一列列火车、一辆辆汽车通过桥面,心中无比兴奋…“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光彩夺目的大字映入眼帘,我情不自禁地欢呼着,一遍、两遍…。</p> <p class="ql-block">1969年,邮电部发行《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邮票一套4枚,作为同年9月21日毛主席视察南京长江大桥的纪念,。南京长江大桥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1969年视察南京长江大桥时亲笔题词: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川河是鼓楼城北地区的一条通江干流,发源于鼓楼岗和清凉山北麓,并与玄武湖相通,下游经宝塔桥入长江。走在金川河畔,时值四月,水边春色正浓,鼓楼区金川河入江口处,江豚雕憨态可掬,展牌内容丰富…构成了金川河水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入葬,定名为“孝陵”,有“以孝治天下”之意。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达30年。</p> <p class="ql-block">进入明孝陵景区,我们走在神道上,途经“下马坊”,下马坊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字,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神道沿途有神功圣德碑及碑亭、神道石刻。两旁依次排列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两对,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p> <p class="ql-block">碑殿中石碑上书“治隆唐宋”田个鎏金大字,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唐太宗李世明和宋太祖赵匡胤。</p> <p class="ql-block">宝顶近似圆形,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周围砌有砖墙,宝顶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在南边石壁上于民国时期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采用先进精密磁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从未被盗过。</p> <p class="ql-block">总之,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瞧,我们好会享受吧!</p> <p class="ql-block">此次江南之旅,我一路行走,一路记录,既想多看一些地方,又想慢慢地欣赏某一处。江南之美,江南的人文历史厚重…即便再留恋不舍,可还是有离开之时。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趟江南之旅的美好回忆,都将永远珍藏在心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