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日傍晚18时10分,我和金刚在杭州肖山国际机场,登上山东航空SC2117航班,经过5个小时的飞行,于夜23时25分抵达乌鲁木齐天山机场,开始了为期8天的东疆72公里徒步游。当夜宿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的芝龙玺程国际酒店。</p> <p class="ql-block"> 5月2月早上8时,离酒店早餐还有半个小时,我和金刚就在酒店附近逛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乌市揽秀园是一个离红山站很近的袖珍公园,是以红山为背景的仿苏式园林。我们因时间所限,只在公园门口拍了牌坊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酒店早餐后,于上午9时30分乘车离开乌鲁木齐前往土鲁番。此行我们共有7名队员(3男4女)加上此行的领队咖啡共8人。这是我们乘坐的豪华中巴车。</p> <p class="ql-block"> 我是此行中年岁最大的一员,时年76足岁。</p>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地处新疆,是一个地理特征独特且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位置处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典型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在这种气候下,昼夜温差显著,日照时长充足,为风能生成提供了优良的热力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吐鲁番四周环绕着诸如博格达峰等高山,这些山脉恰似天然屏障,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也改变了气流走向。当气流被迫穿过狭窄山谷或山口时,便会加速形成强劲风力,从而为吐鲁番赋予了丰富的风能资源。这是途中看到的风力发电机组。</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时30分左右,我们的车子途经新疆盐湖景区,该景点又称之为“中国死海”。</p> <p class="ql-block"> 中午11时在小草湖服务区短暂停留了一会。</p> <p class="ql-block"> 小草湖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与吐鲁番市之间的达坂城以西,是天山山脉的重要风口,以常年强风著称,并拥有大规模风力发电场。</p> <p class="ql-block"> 下午1时抵达土鲁番老坎儿井景区,坎儿井和都江堰齐名,有“地下运河”之称,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因此次行程中没有安排这儿的游览内容,我们在此吃了午饭后继续驱车前往土鲁番玛勒场。</p>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东部,为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热量丰富但又极端干燥,降雨稀少且大风频繁,总面积69713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下午1时40分到达玛勒场,我们此行的首次徒步就从此地开始。这里是交河故城的西北角 ,我们遵循古代匈奴人的偷袭线路 ,从玛勒场攀爬交河故城后部的土崖 ,登上土崖后 ,沿土崖南部的边缘 ,徒步至交河故城的后部 ,然后沿交河故城南部土崖下(外围) ,环外城徒步 ,然后按当年“五争车师”匈奴人进攻的路线,抵达南门后 ,购票进入交河故城内 ,在古城内徒步游览整个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土鲁番当地人在荒漠上修建的凉葡萄干的屋子。</p> <p class="ql-block"> 我们7名队员在凉葡萄干的屋子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茫茫荒漠的沟壑中还是能看到绿色的植被。</p> <p class="ql-block"> 咖啡领队正在为荒漠中行走的队员拍摄。</p> <p class="ql-block"> 这种因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奇特地貌,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时左右,在即将走出荒漠时,终于看到了缓缓流淌的溪水和行走于溪边芦苇丛中的马匹。</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交河古城南部土崖下环外城徒步中看到刻在沙岩石上的“交河古城”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拍了一张另类的集体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 唐岑参塑像。《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于754年创作的五言古诗。全诗以交河郡(今新疆吐鲁番市)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独特的气候特征——“苦热无雨雪”,并记录了诗人奉使按察胡俗、途经轮台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下午3时20分徒步经过雅尔湖石窟,该石窟于2025年4月5日首次对外开放。因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进去参观,留下遗憾!雅尔湖石窟,唐代至高昌回鹘时期佛教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西南河谷南岸,约开凿于唐至回鹘高昌时期。现存洞窟22个,洞窟左右并列,窟前原有木构建筑窟型均为长方形、纵券顶。有的窟内附有禅室。部分洞窟保存有壁画,题材有佛说法图、千佛、比丘供养人、回鹘人供养像等,还有汉文、突厥文题记。</p> <p class="ql-block"> 玄装西天取经塑像。</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时45分抵达交河故城南门。</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得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录》。</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这座被誉为“东方庞贝城”的古老城池,是吐鲁番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它坐落于距离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湖乡,地处雅尔乃孜沟之中。这个河谷是远古洪水冲刷而成的,经过漫长岁月的冲蚀,河谷中央形成了一个柳叶状的河心洲,而交河故城就坐落在这个巨大的黄土高台上。 交河故城历史十分悠久,在旧石器晚期,交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这些便是我国古代西北民族“姑师人”,也是后来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国人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战略位置重要,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交河故城的入口处与三位维吾尔族同胞合影。</p> <p class="ql-block"> 古城建造在一块天然黄土台上,两面的河谷高出城中30米,所以这是一个没有城墙的城市。还有更为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城中的建筑均采用了“减地留墙”的方法,所有的建筑都是从高耸的地面向下挖出来的,墙体为生土墙,小巷子狭长幽深,像是弯弯曲曲的战壕。</p> <p class="ql-block"> 尽管交河故城易守难攻,但是在公元1276年仍毁于战火,留给这个世界的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残垣断壁和未解的古城之谜。</p> <p class="ql-block"> 贯穿南北的一条中心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城中大道两旁皆是高厚的街墙,临街不设门窗。</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建筑,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米的范围内。古城四央临崖,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遗址上部残留土筑围墙,能看出是下沉式天井庭院。</p> <p class="ql-block"> 天井北面有一条宽阔的地道,长达60米,与外面的交通主干道相连接。</p> <p class="ql-block"> 整个故城遗址给人一种蒼凉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遗址北部是一片集中的佛教寺院区,著名的“大佛寺”和“塔林”都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塔林是古代佛教僧侣的安葬场所,主要用于存放高僧骨灰或舍利,同时也是佛教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 中央的金刚宝座式大塔(现存最早的密宗金刚宝座塔之一)及周围101座小塔组成的方阵,象征佛教宇宙观和密宗仪轨,曾供奉大量泥塑佛像。</p> <p class="ql-block"> 塔群以金刚宝座大塔为中心,四角各分布25座小塔。大塔墙体留有固定佛像的木桩孔洞,印证了昔日的宏伟装饰。</p> <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的佛寺建筑遗迹,就占整座城市面积的三分之二。所以交河古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佛城”。</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佛寺遗址,大佛寺的繁盛时期由魏晋一直延续到隋唐,现在的风貌是唐代加固和扩建的。其建造讲究对称,有中轴线。主殿位于寺院后部,殿中央的中心塔柱四面开龛,龛内有塑像和彩绘痕迹。</p> <p class="ql-block"> 原本在中心柱的每一面上有六座小佛像和一座大佛像,四面共有28座泥塑佛像,现已基本残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佛寺遗址中的水井遗址,据统计交河故城内有古水井300余口,井深多达40米,水源便是河心洲地下的交河水。</p>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宿于土鲁番市的海昌酒店。</p> <p class="ql-block"> 5月3日在酒店早餐后乘车前往火焰山,火焰山在吐鲁番盆地的北缘 ,呈东西走向。全长100公里 。我们徒步是从木头沟到吐峪沟这一段 ,大概15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时左右,我们到达木头沟开始了这一天的徒步。</p>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境内,横亘于吐鲁番盆地中部,西起桃尔沟,东至柏树沟,西南为艾丁湖,东南为库木塔格,北部为博格达山山前倾斜平原。大致在东经89°10’~90°10’,北纬42°50’~43°5’范围内,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全长约100公里,宽5~8公里,面积约60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p>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形成于五、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千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p>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的整个山体,全部由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些砂岩和页岩是距今约1.7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白垩世的砂粒和泥土堆积而成的。那时气候异常炎热,堆积的砂石泥土中的铁元素经过高温氧化,雨水淋漓,形成了大量红色的氧化铁。这些堆积物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褶曲隆起,抬升成山,兀然崛起在深凹的吐鲁番盆地中,构成了火红底色的火焰山山体。</p>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南北向冲沟较为发育,横切火焰山,由于河流侵蚀作用,沟谷两侧山体较为陡峻,沟谷陡峻地段分布土林,土林高度一般5—20米不等。</p>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7.8℃,火焰山山体阳面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2.3℃。</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沟底往左边的高坡上行,其坡度大于45度,且坡面都是松软的砂石,上行费力不说,还有下滑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 经过艰难的跋涉我们终于登上了坡顶。</p> <p class="ql-block"> 在坡顶环视四周,火焰山就是自然奇观与神话色彩完美融合的炽热杰作,赤焰灼空、沟壑如焰,宛如大地熔炉中淬炼出的磅礴画卷,承载千年传说的神奇热土,令人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 下午16时20分我们到达了吐峪沟。吐峪沟大峡谷长8公里 ,平均宽度约1公里 ,从北向南把火焰山纵向切开 ,色彩分明的山体岩貌清晰可见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万分、拍案称奇。我们在此乘车穿越吐峪沟前往麻札村。 </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下辖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火焰山南麓吐峪沟南沟口,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属于火焰山以南气候区,是一座融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佛教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历史文化古村,已有2600多年历史,是反映新疆东部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态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展现出“古村、古民居、古巷、古树”的维吾尔族传统风貌。其北部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吐峪沟石窟,西部为霍加木麻扎,村中保存了大量生土建造的传统民居,是新疆生土建筑的典范,被誉为“中国第一土庄”。</p> <p class="ql-block"> 黄粘土建筑在吐鲁番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吐峪沟麻扎村更是始终承袭着这一传统。村民们巧妙地利用当地资源,通过砌、垒、挖、掏、拱、糊、搭(棚)等多种技艺,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生土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麻扎村,你会被两种鲜明的色彩所吸引:沿河两岸绿意盎然,而沿山坡而建的则是黄色的建筑群落,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村里最显眼的一处建筑是清真寺,据说建于1780年,外观结合了伊斯兰教建筑艺术风格和维吾尔族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可以容纳2000人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 麻扎村,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麻扎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圣徒墓”,著名的“霍家木麻扎”就在村内,整个村庄与坟墓共存,村里的居民,大多是守墓人的后代,是国内最古老神秘的村庄之一。至今守墓人早已消失,而它依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麻扎(陵墓)为阿拉伯语“Mazar”的音译,现转意为“圣灵之地”。一般由大门、围墙、庭院、墓室等建筑组成,是维吾尔伊斯兰教建筑的另一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 夜宿鄯善县库漠一歌酒店。鄯善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位于天山东部南麓的吐鲁番盆地东侧,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截至2023年末,鄯善县常住人口为24.05万人,有19个民族。鄯善县维吾尔语则称为“Pichan”,即汉语译音“辟展”。鄯善以汉古国名命名。又称“皮羌”,系维吾尔语,意为“马兰草”。也有认为与唐代“蒲昌”一名有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鄯善县。兰新铁路、兰新高铁、连霍高速、亚欧光缆、西气东输管线贯穿全境,境内有三座火车站,距离吐鲁番机场104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乌鲁木齐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构成部分。境内景点众多,如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吐峪沟等。</p> <p class="ql-block"> 5月4日酒店早餐后乘车前往鄯善县北部的褶皱山体(吐鲁番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 ,属北天山地槽褶皱带范畴 ,褶皱强烈 ,构造断裂较多) ,这段褶皱山体呈“ M”型 ,是距今2.25亿年至1.85亿年的二叠纪至三叠纪岩层 ,在这里古生物学者发现了古鳕鱼和水龙兽的化石 ,行走在这片典型的褶皱山系中 ,实地感受奇特的地形地貌 。</p> <p class="ql-block">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岩层所组成的山体。是地表岩层受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地质构造是指由于地壳运动而留下的“痕迹”,具体表现为岩层的倾斜、弯曲和断裂等情形,地质构造对于地表地形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极大影响。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得岩层发生弯曲,从而形成的岩层形态很像衣服上的褶皱,所以就成为褶皱地质构造。</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褶皱是地质构造中的重要现象,它是由水平岩层在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塑性变形。褶皱具有两种基本形态,具体的判断我们可以看岩层的弯曲方向,一种是岩层向上隆起的称为背斜,另一种是岩层向下凹陷的称为向斜。</p> <p class="ql-block"> 此为山中的一个水库。</p> <p class="ql-block"> 在高处欣赏这大西北独有的褶皱山体,真是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下午14时左右我们来到了柯柯亚碉堡遗址,其位于鄯善县辟展乡的一处高地上,东临柯柯亚河谷 ,北依天山 ,西南两侧为开阔的荒漠,视野开阔,是一个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地点。我们在此路餐后就往回走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3时左右我们结束褶皱山的徒步,乘车约1小时到达鄯善县蒲昌村。该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老城南端,与库木塔格沙漠一线之隔,以唐代鄯善县名——“蒲昌”命名。</p> <p class="ql-block"> 这是对原巴扎村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街区集合,村内灰砖铺道,生土建筑,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民族传统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 蒲昌村的整条街上每户人家的大门都以彩绘饰之,并且还兼具了西方绘画大师的风格与手法。</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仔细看蒲昌老街上的每一扇大门,几乎没有重样的,无论是早期的以木质本色雕饰的原色木门,还是后期的以彩绘描画的现代大门,它们的图案都各有特色,风格迥异。</p> <p class="ql-block"> 在边走、边看、边欣赏的过程中我又看到了很多类似元素的彩门——葡萄、石榴、胡杨树、鲜花等</p> <p class="ql-block"> 库木纳瓦民族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农家乐里墙上装饰的新疆帽子,款式多样,色彩斑斓,让人爽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晚18时30分回到鄯善库漠一哥酒店,不知不觉中我们这次的徒步游已行程过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