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部三国史,半部在下邳。”下邳故城,是古代帝王的龙兴之地,是豪杰慷慨悲歌的舞台,是良臣韬光养晦的栖身处,是英雄仰天长啸的归宿地,有“两汉三国下邳城”之说,“孙权故国”“张良故里”“刘裕故都”之称。虽然多次开车路过邳睢之交的古邳土山,虽然也知道下邳在古代的历史地位,可是直至今日才怀揣愧意探访了这片有厚重历史底蕴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下邳故城遗址属于叠加古城,出现了至少东汉、西晋、宋金、明清时期的城址堆积四叠层现象,说明下邳故城“城上有城、城下有城”。而其中东汉末年的下邳故城,正是一代名将吕布的陨落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下邳城的消失纯粹是天灾,让人扼腕叹息。清康熙七年(1668年),一场大地震终结了下邳故城延续一千多年的辉煌。那一年,莒州、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引发黄河决口,下邳城陷水成“旧城湖”,彻底消失在滔滔湖水之下。古城虽然消失,但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依然深远。2019年10月,下邳故城遗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2月15日,下邳故城遗址获第一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而古邳镇作为两汉下邳文化的发源地,至今仍吸引着无数历史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 圯桥原是沂水上的一座石拱桥。唐代梁肃在《圯桥石表并序》中说:“临准之下邳有坦桥盖汉少傅留文成侯张良受神人黄石公兵书之地。”“圯”的来历指的是因为过境下邳的水太多了,古人就把建在沂水上的桥而取名为“圯桥”。发生在这座桥上的“圯桥进履”的故事使这座桥留名千古,诗人李白曾写下《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的千古名句。苏辙赋诗《下邳黄石公庙》中提到把桥的两句诗“地上相逢南北人,三邀不倦识天真”。2023年圯桥作为古桥名被评定为江苏省第二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留侯张良,战国时韩国人,其祖父张开也,父亲张平历任韩国五朝丞相、秦国灭韩国后,张良一直想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因谋刺败露遭秦王追杀而隐匿下邳。张良在圯桥上通过“三进泥中履”而获黄石老人所赠天书《太公兵法》,精研细读,深悟用兵谋略之精粹,辅佐汉室灭秦伐楚,一统天下,终成大业。后人为纪念留侯隐匿下邳,偶得天书,佐汉城大业之功绩,曾建庙于旧城西门外,明三德年间重修,清康熙年间毁于水,1996年复建下邳八景时重建留侯祠于圯园。</p><p class="ql-block"> 昨天在邳州占城知青旧居吃了个闭门羹,今天睢宁古邳的留侯祠也是大门紧锁。我在思考这种遗憾是我的运气不好还是我们的文旅工作出了问题呢?斑驳老旧的留侯祠大门也许就是无声的答案吧!</p> <p class="ql-block">留侯祠门前路两侧的这几块古碑有利于我们对留侯祠的前世今生。唐监察御史翰林院大学士梁肃、唐相李德裕、明代词赋大家程敏政,路过下邳圯,均怀古叹今,说是善忍、多谋成就了张良。我认为谦逊低调、心怀天下也是他称为一代帝师的可贵品质。</p> <p class="ql-block">下邳,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曹操、刘备、吕布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记。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水攻下邳城,吕布殒命白门楼的悲壮故事,令人唏嘘不已。更可叹的是现在的白门楼早已尘封而不知所踪,据说古邳镇政府所见的白门闸就是原来白门楼所在地。可是和我交谈的一个老者却说白门楼还在白门闸往北三百米处。</p> <p class="ql-block">白门楼三个也只剩下几个笔画了,没有心理暗示没有既有概念的人谁能想到会是这三个字呢!难怪明代的杨慎慨叹“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啊!</p> <p class="ql-block"> 羊山寺则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这座古老的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仍香火旺盛。在历史的长河中,羊山寺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它是佛教文化在古邳地区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离开古邳镇,来到邳州土山的土山古镇。土山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三国时期,土山成为军事要地,关羽在此屯兵驻守。关羽在此地被曹操围困时,为保护刘备家眷,暂时投降曹操,但他“降汉不降曹”,得知刘备消息后,毅然决然地离开曹操,千里寻兄。关羽的忠义之举,在土山古镇广为流传,也让土山和土山的关帝庙成为人们敬仰关羽、传承忠义精神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土山关帝庙始建于明朝天顺三年(1460年) ,历经崇祯、雍正、道光和民国年间的四次大修,承载着五百多年的悠悠岁月。全庙占地达22亩,采用三路四院的建筑格局,中轴建筑为主,对称的两侧建筑为辅,殿房有一百余间,布局规整,气势不凡,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关帝庙,也是我国四大关帝庙之一,享有“北有文圣孔府,南有武圣关庙”的美誉,因《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而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 古邳与土山,两座城镇隔着时空彼此凝望,共同承载着下邳故地的厚重积淀。从白门楼的刀光剑影,到圯桥的智慧启蒙;从下邳故城的兴衰荣枯,到留侯祠的千年香火;再到土山关帝庙中巍然矗立的忠义之魂——历史并非冰冷疏离的陈列,它通过这方水土的遗迹与传说,生动地呼吸着、脉动着。</p> <p class="ql-block"> 古邳与土山,以其深埋的城基、静默的石桥、缭绕的香火,为匆忙前行的我们,提供了回望千年的一扇窗口。这扇窗所透出的光芒,照亮了我们来时的漫漫长路,也映照着脚下的坚实大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