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上海工业博物馆(三线建设)展陈处李舒桐采访徐雪舲底稿 <font color="#ed2308">李舒桐:徐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为上海工业博物馆提供宝贵的史料参考。</font> <font color="#ed2308">李舒桐:<br>4,上海与三线建设的关联:上海是三线建设的重要支援地,大量工厂内迁、技术人才西迁。请您从亲身参与者这个视角来;聊聊上海在三线建设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font> 照片:马勺沟762厂 徐:我是1950年从上海广播器材修造厂支援内地到首都建设北京广播器材厂的。1965年,“好人好马上三线”北京广播器材厂支援各地三线建设,大量技术人才西迁。我又与十几位从上海广播器材修造厂来的,到陕西铜川参加三线762厂的建设。当时有: 照片:谢传瑞.,762厂筹备组负责人,主管生产 副厂长。 照片:762第一任总工程师黄福。 照片:1987隋经义与762厂来自上海广播器材修造厂部分老同事合影 <div>谢传瑞 担任第四机械工业部铜川地区选址付组长,762厂筹备组负责人,主管生产 副厂长。<br></div>黄福昌 总工程师 <br>许宗鼎 基建科长 。<br>刘炯文 车间主任 。<br>王英怡 科长 ,支部书记。<br>吕炳根 担任762厂工艺布局,技术科长。<br>沈云师 担任生活后勤,总务科长 。<br>李后治 变压器生产技术负责人,高级技师。<br>张德辉 担任设备订购,工程师。<br>徐雪舲 担任基建和生产物资供应运输,供应科长。<br><br><br> 照片:三线建设762厂装运电线杆往山沟高原上,架设高压线。 照片:三线建设762厂在山沟高原上,架设高压线。 以下几位是从上海出来,毕业分配到北京761厂,支援三线762厂的<br>周仲义 总工程师<br>龚协享 调机工程师, 总工程师<br>陈增培 副总工程师<br>唐伟明 副总工程师<br>蒋泽汉 副总工程师 后来调上海广播电视局任上海广播科研所所长 。<br>吕 丽 高级工程师 后来 调上海广播电视局<br>张爱如 高级工程师 调回上海工作<br>张思新 工程师 回上海<br><br>1973-1975年从上海招收知青代培到到陕西三线762厂50人,实到姜传平,朱福康,朱美香等43多人,绝大部分现在回上海。 照片:三线762厂返上海部分职工合影 三线762厂的领导干部,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人员不少来自上海。<br><font color="#ff8a00">上海支援内地和三线建设的生产技术骨干遍布各地,带来比较先进的工业文明和工作认真,细緻务实的敬业精神。</font> 我们虽然早已离开上海却是离不开上海。无论是北京或铜川的三线厂,一直在上海设有采购办事处。因为研制生产的产品关键配套件元器件,依靠上海的供应。有些生活物资也从上海购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762厂就从上海订制了1500套福利厂服。职工出差上海都要揹回大白兔奶糖,城隍廟五香豆。我个人更是与上海保持亲密的联系,老父亲一直生话在上海,还有堂哥一家人和我出生的老家。我在物资贫乏的铜川山沟,很多吃穿用,多从上海购来或邮寄。职工们有条件的多把孩子放在上海抚养。<font color="#ff8a00">上海既是我的生活支柱,又是精神和情感的归属地!上海是三线建设重要的发源地,又是三线建设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font>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陕西铜川三线762厂,为职工集体向上海定制1500套上海产中山装 。 1992年穿着70年代末上海制作的中山装(徐雪舲) 照片:从上海购买来的大白兔奶糖 <font color="#ff8a00">上海支援全国,各地也返馈了上海 。</font>记得北京广播器材厂(761厂)于1958年,第一批试制成功的电视发射设备提供了上海。三线762厂制造的50千瓦中波广播发射机,七十到八十年代初,曾经安装在上海虹桥路1376号,上海广播大厦原址。 照片:周总理参观第一批试制成功的电视发射设备提供上海电视台 照片:762厂提供上海的50千瓦中波广播机 <h1>照片:762厂提供上海的50千瓦中波广播机当时<font color="#ff8a00">安装在上海广播器材修造厂原址虹桥路1376号里面</font>,后来改建为上海广播大厦。</h1> 游游冬编辑 202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