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千百年来,每到农历五月,农村都是一片繁忙景象。“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全家出动,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这时节如果还有人闲着,是会被人瞧不起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家称此时为“双抢”大忙,既要抢收,也要抢种(有不少地方把公历7月中旬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称为“双抢”)。农历五月,烈日当空,天气酷热,麦子成熟就要及时收割,早几天不行,难割难打不说,麦粒发软甚至还有浆汁;晚几天也不行,烈日暴晒,麦秆发脆,收割时很容易折断,麦穗就会掉在田里。再加上收麦时节,恰逢梅雨天气即将到来,要抢在雨季到来之前收好麦子。如果梅雨提前,连绵的阴雨会使麦秆倒伏湿软,极大地增加收割的难度,打下的麦子因为没有太阳晒,还会发霉发芽,不能归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1991年江淮地区5月19日就入了梅,连绵不断的雨整日整夜下个不停,到处都湿漉漉的,空气里都能拧出水来。父母亲好不容易打下的麦子无法晾晒,只能用电风扇吹,用取暖器烘。每家每户都各显神通,实在没办法,有的人家就把那些即将霉变的麦子炒熟了吃。那年的“抢收”没抢过老天爷,因为老天爷就没给你“抢”的机会。父母亲叹息着说,种田人要看天的脸色行事,靠它赏饭吃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忙时节,为了跟老天爷“抢”时间,父母亲天没亮就下地了,中午就在地里对付着吃个粽子或喝碗粥,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来。晒场上的脱粒机和小老虎整夜轰鸣,灯光下,一群人忙忙碌碌,挑把的,拖把的,喂把的,叉草的,装粮的,各有分工,紧张而又有序。我就在小老虎的轰鸣声中进入梦乡,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收了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学校还会放几天忙假,让老师和学生回家大忙。有一年,我跟着父母去学割麦,锋利的镰刀抓在手里就是不听使唤,左手抓着一把麦子,右手抓着镰刀,用力轻了割不断,用力重了又怕割到自己的腿,再加上烈日当空,汗流浃背,麦芒刺人,浑身瘙痒,很快我就泄气了。抬头看母亲,只见她左手搂麦,右手镰刀一挥,力道恰到好处,一捆麦子就齐齐整整地倒下了,动作连贯娴熟。母亲朝我喊:你不会割就不要割了,不要伤到自己。你就帮着捆麦子、运麦子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种田不光辛苦,还需要技术哩,这农民也不是那么好当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麦子收完了,紧接着就要耕田放水,平整田地,做成秧田。此时的大田里,水汪汪的,像一面硕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几只白鹭落在田地里觅食。好一幅水田飞禽图。短暂的宁静,仿佛在等待着一场热火朝天的劳动的喧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栽秧的这一天,所有人天蒙蒙亮都已到了田里,一部分妇女在小秧亩里起秧,扎成把。男劳力力气大,负责把秧把挑到大秧田里去。他们挑着沉重的担子,行走在狭窄而又泥泞的田埂上,排成一列纵队,打着整齐而又响亮的号子。这号子声里,仿佛包含着不屈的抗争和顽强的坚持。等到挑到秧田边,他们再把秧把均匀地抛到秧田里,如果抛得不到位,那些插秧的妇女嘴上是不会给这些男劳力留情面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栽秧也是一门技术。熟练的人左手拿秧,右手栽秧,如蜻蜓点水,又如母鸡啄米,动作连贯娴熟,让人眼花缭乱。没有经验的人动作迟缓,有的栽得歪歪扭扭,有的栽得不实在,秧苗马上就会浮在水面。栽得快的人栽到头后,往往掉头帮栽得慢的人,两个人很快就会在田间会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栽秧是农村里非常辛苦的农活。烈日当空,果真如白居易所说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而且长时间弯腰劳动,累得几乎直不起腰。最让人心里发毛的是秧田里奇多的蚂蝗,趁人不注意就叮上了腿。等你猛然觉得有些痒痒的时候,才发觉几条蚂蝗叮在腿上已经吸饱了血,如果你惊慌着去扯,它只会越叮越紧。农民们都很有经验,他们并不惊慌,用手掌尽力一拍,蚂蝗就会缩起身体掉落下来。</p> <p class="ql-block"> 几天以后,田野里就又换了新的面貌,由麦浪翻滚的金黄,很快变成了秧苗摇曳的碧绿。梅雨连绵,颇有一种江南水乡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父母辈们是那时“双抢”的主力军,他们吃苦耐劳和坚韧顽强的品质常常让我惊叹。他们也许是几千年农耕文明最后的经历者和守望者,也许也只有他们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更深切地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我只能从“新闻联播”里看到夏收夏种的情景了。联合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脱粒,粮食装袋,被打碎的麦秆作为农田肥料,几道工序一气呵成,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插秧机一栽一排秧苗,一天能栽三四十亩,速度奇快,而且现在竟然有了无人插秧机,跟卫星导航相连,能精准插秧,一天能插四五十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气还像过去一样炎热,但夏收夏种却在波澜不惊中很快完成了,再也没有了挥汗如雨战天斗地的辛劳,也没有了与老天爷“争抢”的忐忑和焦虑。现代农业已走上了机械化数字化的道路,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真正解放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抢”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但不应该被我们的后辈们忘记,它是我们的先辈在古老的土地上留下的奋斗记忆,值得永远铭记并从中汲取营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