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牌笔记(二)

任近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笔记要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b style="color:rgb(1, 1, 1);">• 判断有将定约高度的几个定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 有将满贯定律及其应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 三套结构牌的特点及其叫牌策略学习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 桥牌理念、桥牌规律的新观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判断有将定约高度的几个定律</b></p><p class="ql-block"> 我们通过第一轮叫牌后往往会思索一个问题,就是这副牌有没有局或贯?能叫到几阶定约?而大家习惯的判断则是估算双方所持的点力弧度来判断有没有局或贯,这也算是均型和半均型实力类牌型的一种靠谱的计算。但这种沃克计点法却忽略了特殊牌型和联手将牌长度等因素的作用,尽管我们也知道型大于点的道理,但具体操作时却没有把握具体的规则或标尺。所以如何全面把握好一副牌的定约高度与点力、牌型及将牌长度的关系始终是我们叫牌过程中一个需要很好把握的重点!为此,我把学习中了解的沃克计点法之外的几种判断有将定约高度的相关定律归纳出来与大家交流,并可根据不同的牌型在实战中选择性的应用。</p><p class="ql-block"> 1、总墩数定律科学地论述了将牌长度与定约高度的关系,但这一定律有很多限制。如联手持牌的大点力之和在18-23点,敌我双方以各自将牌做庄时的将牌之和为16-18张。这些限制也决定了该定律只适用于桥牌的部分定约,而不适用于局、贯定约。具体讲就是在符合上述条件时,联手持8张将牌时可争叫2阶,且无局时可竞叫3阶;联手持9张将牌时可争叫3阶,且牌形畸形或无局时可竞叫4阶。</p><p class="ql-block"> 2、实力局高花定律(即非畸形牌的将牌长度与定约高度的定律)。我们在不考虑将牌花色情况下,则取得每一墩大约需要40÷13≈3.08点,相当于1个K的牌力。即当联手牌力每多出1K时,可叫高1阶。所以实力局高花定律为:联手8张将牌配合,20点可望做成2阶定约,23点可望做成3阶定约,25点可望做成高花局;联手9张将牌配合,18点可望做成2阶定约,21点可望做成3阶定约,23点可望做成高花局;联手9+将牌,边花配合或互补,则20点左右可望做成高花局。需要注意的是,实力局高花定律不适合低花局与满贯?因为低花局与满贯不允许有过多的快速输墩,因此对持有的控制张要求较高,除点力之外必须要持有足够的控制张。</p><p class="ql-block"> 3、低花局定律。参照实力局高花定律,对低花局成局定律定义如下。即:联手8张将牌配合,低花成局定约需要大约29点;联手9张将牌配合,低花成局定约需要大约26点,且至少有8个控制;联手10张将牌配合,低花成局定约需要大约23点,且至少有9个控制。竞叫过程中正确达成低花局比较难,除非清楚计算出赢墩失墩。根据桥牌中心定律,只要各门花色有止,联手25点以上都可直接转3NT,这比上低花局可能更加妥当。</p><p class="ql-block"> 4、输墩计算与赢張定律也是人们判断定约可达高度的一种计算依据。输墩计算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可以归纳为一个前提及三个步骤。一个前提是指我方己明确建立起8张以上的将牌配合。三个步骤则是:1、计算自己的输墩(分别计算四门花色中各点力靠前的三张存在的输墩之和。可见短套不足3张的牌,牌张越少输墩相应也少!);2、估算同伴的输墩(根据同伴的叫牌可按一般规律大致估算出同伴可能有多少输墩);3、用24减去自己和同伴的输墩之和,即得到己方联手所能获得的赢墩。不难看出,虽然称作“输墩计算”。但其实际上这是一种以计算出我方总赢墩数为最终目的的牌力评估方式。也鉴于此,有专家认为“输墩计算”的理论不仅掩盖了输墩计算以“赢張估赢墩”的本质,也阻碍了输张理论的快速普及,所以在“输墩计算”理论的基础上直接提出了“赢張定律”。据介绍“目前最流行且可靠性较高的评估方法是赢张计算”。那什么是赢张定律呢?首先我们看看赢張的计算方法。在将牌4+4+或6-3配合后,赢張的计算分三类,一是大牌赢张。如A就是1个赢張,AK连张就是2个赢张,而某边花只有KQ时就只能是1个赢张。二是位置赢张。即你的上方牌手叫了某花色,你在他下方,则你手持的该花色的AQ可计2赢张,KQx可计2赢张,Kx可计1赢张,单K则不算赢张。三是长套赢张。即每门花色的第4张开始的每张牌均可计为1个赢张。但赢张不等于赢墩,赢墩总数总是低于赢张总数,这是因为一是短将牌的第4张边花被长将牌将吃并不产生新的赢墩,必然出现了重复计算。二是位置赢张不一定都必然会转化成为赢墩,可能转化为赢墩的概率约2/3。所以赢张定律设联手将牌5-4或6-3分布或更好时,赢张总数为W,赢墩总数为T时,则不等式W-2 ≤ T ≤ W-1。这就是赢張定律。(公式中的W-2是指当你有两个以上位置赢张时需多-1,故这时的赢墩总数会是W-2)因此当联手赢张总数≥12时,应当叫到高花局。而当联手4-4或5-3分布的8将配合时,当赢张总数≥13时,应当叫到高花局。但赢张定律的缺陷是管不了“内耗型”的缺陷。在计算同伴所持牌的赢张数的准确性上,对一般牌手也会感觉有难度。而低花局和满贯定约的特点是不能存在过多的快速输张,因此掌握联手的关键张控制情况致关重要,单纯的赢张定律也是靠不住的!</p><p class="ql-block"> 5、劳沃有将定律也称劳伦斯/沃格伦有将定律,它的特点是把有将定约中的两个重要要素,即在双方将牌配合后的边花“短套数”和“大牌点”纳入了计算。因此劳沃有将定律即联手将牌配合且将牌总数≥9时,则己方做庄的赢墩总数T≥13-SS+ET。其中SS为联手双方边花最短两套张数之和,ET为补偿数,(按联手点力之和,每高于平均点力数20的3个点为1个补偿数计算,即达到23点、26点、29点时分别计1、2、3个补偿数)。劳沃有将定律将桥牌的代数结构与几何结构有机联系起来,的确很有价值!按劳沃有将定律计算,当联手9将配合时,一般总有SS≤4,故只要联手大牌点≥20,联手将获得至少9墩牌,当联手大牌点≥23时,联手将获得至少10墩牌,这与实力型高花局定律一致,所以,劳沃有将定律对于部分定约和成局定约都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但对满贯定律仍不可靠,因为它不能提供快速失墩的任何信息,而这恰恰是滿贯定约的必备信息!但是,劳沃有将定律对满贯定约依然有极好的参考价值,因为边花短套(单张或缺门)对有型少点的有将满贯定约几乎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应该将劳沃有将定律看成是“为试探满贯提供一个理论依据”。当13-SS+ET≥12时,成局定约几乎已铁板钉钉,应该发起满贯试探,仔细探明所有花色的控制情况,以便最终叫到满贯或者止步于5阶以下。</p><p class="ql-block"> 6、双套结构牌赢墩定律T≥L1+L2-B+F-1,也是我们判断手持牌赢墩和可达定约高度的一个定律。但双套结构赢墩定律是特指这种将牌配合的双套结构牌,且其中一套与同伴将牌配合达9张以上的牌型,限制性较强。因该定律内容之前另有介绍,这里就不再详述。</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总墩数定律仅使用“将牌长度”单一指标,总体而言便捷有余,但适用范围有限,仅仅适用于有将部分定约。实力局高花定律与低花局定律重点指出了将牌长度与定约高度的关系,为大家把握高花局和低花局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迅速估算方法,但仍基本上仅使用了“将牌长度”单一指标。赢張定律表面上也仅使用“赢张”单一指标,但“赢张”本身结合大牌组合和花色长度两个方面,是一个“复合指标”,所以赢张定律兼具便捷性和精确性,适合于部分定约和成局定约。而劳沃有将定律抓住了有将定约的两个突出特征,即单缺边花和顶张大牌决定有将定约的成败要素。劳沃有将定律中的“短套数”确切反映了联手双方的单缺信息,而“补偿数”则反映了大牌的价值,所以劳沃有将定律确有其合理性。而双套赢墩定律则限制性较强,只适合持5-5以上双套结构牌型,且将牌9张以上配合时使用。大家可根据不同的牌情,选择不同的赢墩计算方法,叫出合适的定约。一般来讲,对均型、半均型的实力型牌可以用沃克计点法来衡量定约的高度。对有将定约则多采用输张理论(也就是赢张理论)来评估牌力,衡量定约高度。但对特异牌型则应该用劳沃有将定律或双套赢墩定律来衡量定约的高度,以避免丢掉有型少点的有将局、贯牌。因此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当你持有一手特异牌型或联手9张以上将牌配合时,沃克计点法( 即以大牌点计算为基础,高花局25点,低花局28点,无将26点,小贯33点,大贯37点 )就不再具有任何指导意义了!</p><p class="ql-block"> 下面从一副牌例看用上述定律对有型少点牌的处理效果。</p> <p class="ql-block">  这副牌北方同伴1S开叫后,我持5点牌,4张S支持,直接上4S!依据两点。一是总墩数定律有一条原则即:9将配合均三畸四,我有一个缺门所以可上4S!二是按劳沃有将定律,同伴开叫1S,则最短套最多2张,我有一缺门最短套为0,而双方总点力20点以下补偿数也为0。故这副牌按劳沃有将定律推算其总赢墩数应为:13-(2+0)+0=11,所以叫4S也是必然!这样对明显无贯且有依据成局的牌一步直接叫到位,既阻止了敌方的信息交流干扰,也避免了我方的过多信息暴露。最后摊牌一看南北双方仅持18点牌,结果打成了局!这也正印证了实力局高花定律所说联手9+将牌,且边花配合或互补,20点左右可望做成高花局!所以对有型少点的牌就不能再拘泥于点力来判断定约高低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有将满贯定律及其应用</b></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桥牌叫牌的过程中,当双方信息交流后,判断是否可能有贯?要不要启动探贯时,我们往往依据的是双方持有的牌点或控制数。当双方点力不足30点,或控制数不足10个时,一般都会放弃探贯的想法,而停止在成局的定约上,因为发动满贯试探是要承受一定的风险的!但是这一思维定式却忽视了牌点的质量和单缺牌型所拥有的缺门控制在有将满贯定约中所潜在的重要作用!所以这里我先就上述两个问题作个分析。</p><p class="ql-block"> 第一,关于牌点的质量问题。由于每副牌的总控制数为12=0.3x40,因此衡量一手牌是否控制精良的标准为0.3xH,其中H为我们一手牌的大牌点数,系数0.3称为“魔鬼比率”,而这(0.3xH)称为“控制标尺”。一般来讲,当控制标尺小于你手牌的控制数时,则表示你的手牌点力质量较高,且废点较少。反之,当控制标尺大于你手牌的控制数时,则表示你的手牌点力质量较差,且废点较多。比如我一手牌的点力只有一个A和一个K,控制标尺则是0.3x7=2.1,这明显低于我实际拥有的3个控制,所以我这手牌的点力质量较高而没有废点。由此可见一手牌的点力强弱不能只看点力的数量还要看点力的质量,数量不足,质量高同样可以拥有高制胜率!</p><p class="ql-block"> 第二,关于控制数问题。我们一般把手持牌所拥有AK数称之为我们的“实际控制”。但是当你有一个非将牌的缺门时,若敌方持有的该花色AK,这时他的该花色AK就成了“无效控制”,而你在该花色则拥有“缺门控制”。一般缺门控制的计算是,拥有4将计2控,拥有5将计3控。因此我们将手持牌的总控制数计为“实际控制+缺门控制”,统称为“有效控制”。为了说明“有效控制”在牌局中的特殊效力,我们看看下面这副牌例。</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9年英格兰与荷兰的女子对抗赛的一副牌例。南北方共持有6个控制,东西方也持有6个控制,但因南北方抢到庄家,并双方各缺一门花色,这时东西方所掌握的6个控制均成了无效控制!而南北方则拥有了12个有效控制!这牌南北打7S都是无法撼动的!由此也可看到缺门在有将满贯定约中有着不可小视的极大作用!因此缺门控制应该纳入有效控制计算控制数!</p><p class="ql-block">  弄清楚了上面两个关键问题后,我们再来了解有将满贯定律。</p><p class="ql-block"> 有将满贯定律设联手将牌配合9+时,当13-SS+ET≥12时,应该试探满贯。这里的SS为联手双方各持最短套的张数之和,ET为补偿数(即按双方的点力总和高于20点以上的每多3点算1个补偿数,即23、26、29点时,分别计1、2、3个补偿数。)</p><p class="ql-block"> 上述公式我们也可写作 13-(SS-ET)≥12。而我们把其中的(SS-ET)则称为“贯差”,并把它记为g。那么有将满贯定律也可简单表述为当联手9将配合,且贯差g≤1时,应该试探满贯。</p><p class="ql-block"> 具有冲贯潜力和具有完成满贯能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如果时机成熟时却没有任何冲贯意识,那只能留下遗憾!所以有将满贯定律的要义是:“9将配合贯差低,大小满贯皆可期”。</p><p class="ql-block"> 而有将满贯定律的启动条件是:“有效控制总数≥5,且控制标尺好于魔鬼比率的一方即可发动满贯试探”。而手牌控制一般的一方应优先传递缺门或单张信息,而将发动满贯试探的权利留给对家。若对家也无力发动满贯试探,则说明联手完成满贯定约的可能性极低,应该止步于成局定约。</p><p class="ql-block"> 而探贯的启动方式视牌情而定,当一方有单缺时,或想了解同伴在具体某花色的控制时,最好先用控制扣叫,然后再用黑木问叫或罗马关键张问叫,这样获得的控制方位信息会更明确。</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由于有效控制总数包含联手的缺门控制,所以它不仅适用于实力型满贯的传统叫牌理论的深入研究,而且也适合于探索低点满贯的牌例,因此有将满贯定律是全部有将满贯定约的叫牌准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套结构牌的特点及其叫牌策略学习思考</b></p><p class="ql-block"> 这里所谈桥牌中的三套结构牌型特指手持4441或4450这种严格意义的三套结构牌型。它既非平均或半平均牌型,亦非完全畸形。</p><p class="ql-block"> 三套结构牌型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 “左右逢源,遇强不弱,遇弱不强”。</p><p class="ql-block"> 所谓“左右逢源”是指其与搭档配合的概率远高于单套牌与双套牌,是与搭档实现将牌配合的理想牌型。</p><p class="ql-block"> 所谓“遇强不弱”是指即使三套牌较弱,但配合搭档的强牌依然大有可为,局贯皆有可能。比如同伴1C开叫,你7点以下1D应叫,这时同伴叫出1H,若正配上你的4张H套。你因为有个单缺,按总墩数定律和有将满贯定律推算,根据你的点力上下限和是单或缺的不同情况分析判断,就极大概率会有局或贯的可能!若你手持的牌是7点,并有一个缺门,那你手持这副牌的贯差必然≤1,则可能有贯的机会!所以即使三套弱牌也“遇强不弱”!</p><p class="ql-block"> 所谓“遇弱不强”是指中等牌力(9点左右牌点)的三套结构牌型与搭档的弱牌配合时基本没有局贯的可能 。而联手皆弱的三套结构牌依然较弱,甚至不能承受不利局况下的3阶定约。</p><p class="ql-block"> 理解三套结构牌的上述特点来指导我们对三套结构牌型的叫牌策略就可作如下判断。持三套弱牌(7点以下)如果与搭档不配合(即搭档的单长套恰好是你手牌的单缺花色),则绝对需要保持沉默。除此之外,如果对家是强牌则要进取,如果对家是平均牌力则应适可而止,而对家也是弱牌,则应该按照总墩数定律选择正确的叫品。</p><p class="ql-block"> 三套结构牌型的开叫除精确叫牌体系的2D开叫外,其它各叫牌体系基本上都没有特定的反映三套结构牌型的开叫叫品。一般对10+点以上的4441三套结构牌型几乎所有叫牌体系都是开叫4张低花,然后伺机再叫,精确叫牌体系则一般可用1D开叫。而手持9点以下的三套牌时开叫原则则是“单柔缺刚”。即当短套为单张时,可以考虑不叫,但当短套为缺门时,则应该尽可能开叫。这是因为将单张加到一个4张套,不仅少了一个输张,多了一个赢张,更为关键的是联手多了一门花色的第一轮控制,还有可能多一張将牌,而8将到9将往往是4阶以上定约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 三套牌结构竞叫的原则。众所周知,三套结构好牌的竞叫手段是“技术性加倍”。那三套差牌的竞叫应该使用哪种策略呢?三套差牌因联手最长套极可能仅有8张,因此究其点力和将牌长度难以承受4阶以上的定约,因此不宜对对方的1阶叫品使用扣叫或者特殊2N等约定叫。其叫牌策略应该是迅速在2阶水平竞叫,因此仍可采用技术性加倍,迫使搭档出套,而对对方的2D以上叫品则应该pass,以等待配合搭档的叫牌。这就是三套差牌竞叫策略“低取高弃”的含义,即对对方的低阶开叫争取在2阶水平竞叫,对对方2D以上的开叫则不叫,等待搭档的叫牌。</p><p class="ql-block"> 因为三套牌的结构特点既容易与搭档形成将牌配合,又有一门单缺的优势,所以三套差牌在局况有利时牺牲对方的局贯牌也是很有利的。下面介绍一副2018一2019年度国家男子桥牌队挑战赛的牌例,全副牌如下:</p> <p class="ql-block">  这副牌因西方处于第四家,在一、二家pass,第三家1C示强开叫后,西方持7点牌,应能预判南北方大概率至少会有局牌。但西方此时没有因持有三套牌型予以竞叫阻击,致使南北方顺利叫上6S!若西能在第一轮那怕是第二轮进行阻击叫,迫使搭档出套,其东方叫出D套也是必然。这时因局况有利,凭东西方共持的9张将牌配合和一个单张套,牺牲叫到7D也是会比对方打成6S少输的!由此可见,持有三套牌一方在对方开叫后,积极参与竞叫,寻求搭档的将牌配合,对叫牌的走势是十分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桥牌理念、桥牌规律的新观点</b></p><p class="ql-block">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反复认真的学习了张跃辉教授所著的《桥牌的数学定律》一书。书中的一些新颖理念和严谨的桥牌规律的数学论证颠覆了我过去多年来对桥牌传统理念的思维,使我对桥牌的内涵、内在规律和桥理有了更加深刻的新认识,在对桥牌理念的认识上有了质的提高,收获不小!为了交流和分享我学习的体会,之前我在美篇平台上先后编写了《谈谈桥牌总墩数定律及其应用》、《双套结构牌定律及其应用》、《三套结构牌的特点及其叫牌策略学习思考》、《有将满贯定律及其应用》、《叫牌中判断有将定约高度的几种适用定律》等五篇专题性学习心得。但是我仍总感觉书中有的桥牌重要观点、规律、理念在前面这些美篇文章中没有反映出来,所以特专门归纳整理出该书提出的一些新颖桥牌理念、桥牌规律的精点总结段落摘抄于此,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p><p class="ql-block">  1、通往业余高手的最佳途径也是唯一途径是找一个对桥牌的热情不亚于自己的搭档。 因此桥牌的最高原则:搭档第一。</p><p class="ql-block"> 2、决定叫牌的因素有3个,即牌情、位置与局况。牌情包括四手牌的大牌分布与牌型分布;位置指特定牌手的叫牌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局况对争叫和第三家开叫有重大影响,简单说,局况有利时,持弱牌可以放开手脚,持强牌则可诱敌深入,局况不利时,持弱牌必须谨言慎行。持强牌则要锐意进取。</p><p class="ql-block"> 3、桥牌中心定律即三无将定律,是说联手25大牌点且门门有止必叫3NT,(除非手牌2个双张均为K+Q或至少一手牌是4-3-3-3等特殊情况),这是沃克计点法的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 4、无将定约与有将定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桥牌游戏。有将定约只需关注将牌以及A与K这些顶张大牌即可;相反,无将定约则需要考虑所有的大牌及其他因素(比如长套、大牌组合),比较复杂。</p><p class="ql-block"> 5、目前最流行且可靠性较高的有将定约牌力评估方法是“输张计算”。(或“输张理论”)</p><p class="ql-block"> 6、沃克计点法适合于平均牌型,适用于“桥牌中心定律”。有将定约的牌力评价体系应采用“输张理论”,而非沃克计点法,牌力强弱的标准是“赢墩多寡”,而非“牌点高低”。</p><p class="ql-block"> 7、联手9+将牌时的LOW(赢張定律)与联手8张将牌本质不同,由于双方将牌长度的巨大差异,防守方边花非A大牌的价值大打折扣,定约方较短边花无A或K支持的次级大牌则几乎完全失去价值,因此再次提醒读者,联手9+将牌时,“沃克计点法不再具有任何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 8、所有的叫牌理论都是建立在赢墩分类基础上的。由于双方同一花色的大牌相互盖打,一副牌产生的大牌赢墩一般远小于Q以上的大牌张数,攻防双方都必须竭力挖掘长套赢墩与位置赢墩方能取得最大利益,所以“精算长套赢墩是叫牌的核心,估算位置赢墩是叫牌的命门”。</p><p class="ql-block"> 9、有将定约的第一叫牌原则就是“几何原则”。即长度优于强度,牌型优于牌点。取得有将定约胜利的基础是“形状”而非“大牌”,这与大牌点效率曲线的精髓一脉相承。几何原则带给我们的有效叫牌技巧即“畸猛均稳”。</p><p class="ql-block"> 10、大牌点相同时,牌型越畸,牌力越强;牌型越均,牌力越弱。</p><p class="ql-block"> 11、具有相同大牌点的牌,牌型越均,则赢张越少,做庄能力越差,防守能力越强;牌型越畸,则赢张越多,做庄能力越强,防守能力越差。具有相同赢张数目的牌,大牌点越多,则牌型越均,做庄能力越差,防守能力越强;大牌点越少,则牌型越畸,做庄能力越强,防守能力越差。</p><p class="ql-block"> 12、判断己方大牌处于有利还是不利位置的利器是桥牌的“对称原理”。“对称原理”是指,假设对方两家至少一家参与叫牌,则若己方一家的大牌处于有利位置,则己方另一家的大牌大概率也处于有利位置,若己方一家的大牌处于不利位置,则己方另一家的大牌大概率也处于不利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