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黄龙玉新作展(二)

佳琳

<p class="ql-block">为了做美篇我查阅了一些有关黄龙玉老艺术家的相关资料,不由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黄永玉(1924年8月9日-2023年6月13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土家族人。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永玉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黄永玉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湖南省吉首大学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p> <p class="ql-block">此展览集中展示了黄永玉黄老在90岁以后创作的彩墨、版画、雕塑等200余件作品,并系统性地展出了他的手稿、出版物及文献档案。本次展览通过上海叙事的新视角,向这位“百岁艺术顽童”对生命的炽热凝视致以最深成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行囊</p> <p class="ql-block">1924年生于湖南凤凰的他13岁便背井离乡,独自出去闯荡,八十年的人生时光大都是在漂泊与动荡之中度过的。</p> <p class="ql-block">他的画布上,不仅描绘着他幽默诙谐、天马行空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更深藏着他对于人生百味的独到理解。他以新颖的视角去重新解读市井生活、神话故事以及人间百态,其中的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作品中既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更是不乏世事锤炼之后的畅快豁达。</p> <p class="ql-block">出自艺术大师黄永玉之手的“酒鬼”包装艺术设计,极具湘西地域文化特色。酒鬼酒陶瓶的设计立意孤绝,妙手天成,平朴里显功力,随意中见洒脱,古拙别致,大朴大雅。</p> <p class="ql-block">关于什么是艺术的生命力这样的大话题,黄老的回答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透彻,他说,艺术是“让人高兴,让人没有距离”。</p> <p class="ql-block">90多岁老人笔下的蜘蛛网如此细腻,水珠凝固在蛛网上,还有一只美丽的蝴蝶上钩了</p> <p class="ql-block">花,是黄永玉艺术世界的重要符号,尤其是荷花与水仙,承载着他对生命韵律的独特感悟。他被誉为“荷痴”,不仅因笔下千姿百态的荷影,更因其在水墨世界中大胆突破传统,以浓墨塑造留白空间,使荷花在深沉与灵动之间展现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而水仙,则是他笔下的另一种诗意表达。他以简练线条勾勒出空灵之美,借助留白延续东方文人的典雅风骨。水仙的清逸,与荷花的厚重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构建了他作品中的“入世”与“超脱”双重维度,折射出艺术与生命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何处归程,以鸿雁为使寄托千里情丝</p> <p class="ql-block">世上难得醉夫妻</p> <p class="ql-block">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活得丰盛热烈,而不是按部就班。</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打破艺术与文学的界限,呈现黄永玉“画为形,文为魂”的创作哲学,画作中喷薄的生命力与文字里沉淀的哲思彼此碰撞,将给予观众多重文化滋养。</p> <p class="ql-block">黄永玉用百年光阴酿就这场展览,它既是一部个人艺术史诗,更是一曲献给众生的生命赞歌。</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幽默与哲思碰撞,传统与先锋交融,苦难与浪漫共生。走进“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便走进了黄永玉——走进那个永远年轻、永远炽热的艺术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