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山情

张明基

<p class="ql-block"> 张明基简介。 </p><p class="ql-block">张明基,西樵人。乡下仔,家境贫。 </p><p class="ql-block">年少时,饿到晕。体积小,近百斤。 </p><p class="ql-block">遇革命,失了魂。返家乡,挑大粪。 </p><p class="ql-block">穷日子,志未泯。流血汗,勤耕耘。 </p><p class="ql-block">识永锵,确有幸。学丹青,很认真。 </p><p class="ql-block">人虽笨,却勤奋。览群书,囫囵吞。 </p><p class="ql-block">上大学,刚结婚。读物理,教语文。 </p><p class="ql-block">生二孩,受处分。做个体,亦不忿。 </p><p class="ql-block">揾些钱,掘桶金。任公职,太困身。 </p><p class="ql-block">杂务多,易浮沉。又从商,刮些银。 </p><p class="ql-block">过花甲,始开心。操笔墨,写梦魂。 </p><p class="ql-block">多虚衔,名过份。有闲暇,搞搞震。 </p><p class="ql-block">弄丹青,真情感。求进步,谢亲朋。</p> <p class="ql-block">  画画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自已缺什么就画什么。房屋太贵了,就画几十幢高楼大厦,土地稀缺昂贵,加几笔便抹出几百亩土地。听说马云也开始学写画了。就是不能画钱币,造假钞会要拉去坐大牢的。</p> <p class="ql-block">  此画本意是“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但梨花是白的,难画!不如画成挑花,桃红柳绿嘛!摘了梨要挑到市场叫卖,摘了梅子,食品厂会派人上门收购。画完此画,口水都有点话梅味了。</p> <p class="ql-block">一段时间,有些专家巴巴闭地说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看看乡村晨早的街市,是严谨的热闹,没有不讨价还价的!二叔公说:消费是不用刺激的,有钱谁不想吃大鱼大肉?关键是刺激收入,让我的钱包涨鼓鼓!</p> <p class="ql-block">  乡村四月闲人少?我家乡并非如此。禾田桑基消失了,剩下高产值的鱼塘。年轻人住在城镇洋房,每天开车回村养白鳝、鳜鱼,或者在市镇办厂开店。村里居留的多是老人,聚在榕树头下打麻将朴克,吹水内容多是忆苦思甜,闲人多了是社会的进步,老有所养!</p> <p class="ql-block">  我少年时的居所,花树簇拥,蔬果壮茂,临水而居,多有鱼虾。现在消失了,凭记忆把这景观记下来,题上“此心安处是吾家”,聊以自慰!</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水是故乡甜,这是真的!尽管家家都有自来水,我还是喜欢到开村老井——甘泉井取水煮茶。我常用的闲章是“家在甘泉”,十多年前在北京潘家园花了三百元淘到的,有缘!</p> <p class="ql-block">我在家乡生活的时间只有二十多年,大多时间都漂泊异乡,熟悉又陌生。“几回梦里忆家园”,这多是我画作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都很少画大青绿山水,也画得不好!强烈的色彩对比,夸张的山势树屋,总有点浮燥的感觉,但有朋友喜欢,只能为一斗米折腰了!</p> <p class="ql-block">  艺无定法,道可旁通!当我在画板前手足无措时,就以这句画语名言作借口,乱画而不讲章法,便是创新!</p> <p class="ql-block">一弯溪水过村前,问题是这条溪还有鱼虾、河蚌、沙蚬和茜草吗?这水可以直接饮吗?我儿时的溪全有,水可以直饮!</p> <p class="ql-block">  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这话很有道理。我也出出新意,在火熖山上建了一条江南小村,标新立异,我这是老鼠跳进天秤——自称。</p> <p class="ql-block">澳门每年都搞个国际荷花展,我不会画荷花,每次征稿时我都有点犯难。几个月前闲着没事,拟用山水画形式画荷花,题名“薰风过处尽荷香”</p> <p class="ql-block">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贵州省加车村有许多梯田,层层叠叠一直从山脚铺排到半山,结构复杂,线条凌乱,不知如何表现。最后选择以简代繁,以小见大,投机取巧一次。</p> <p class="ql-block">贵州下司古寨真的很古了,商铺林立,游客不多。居然还有一间广东会舘,古老且庄严。寨外的清水江真的清沏见底啊!</p> <p class="ql-block">画这张画稿时给我留下一个惊恐的记忆:一条大蛇在我身边的草丛爬过,转眼消失。害怕之后觉得有点遗憾:失去了一煲顶级鲜美的蛇汤!</p> <p class="ql-block">和画友蛟兄一起走进加车村,终于找到一个俯视村庄及梯田的角度,心安理得地在那里呆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我原以为山区那么土地,建大房屋应该没什么问题。当地人却告诉我:建房子要到山岗上挖地筑坝建房,有水到的梯田半分也不能占用,那是养命田。我笔下拥挤的屋舍证实他所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三次入藏,没画过多少写生稿,却拍了许多照片。我从零海拔的珠三角跑到四千多米海拔的高原,很难静坐在缺氧的地方考虚谋篇布局。</p> <p class="ql-block">  七月的阿里高原,野草开始变绿,没见到一棵小树,路旁有几幢用泥土捣制成的土楼,墙身涂灰白,窗缘边描了星红,极少见到藏民出没,料是进山放牧了,纳木那尼峰露出半T脑袋,天气没想象的那么寒冷 。</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格王国遗址前,我见到路旁有一条最大的村庄,有二间屋是新建的,这张画是依据照片画出来,算是事后创作吧!</p> <p class="ql-block">  创作比写生省心省力许多,现逢升平盛世,百姓过上好日子,幸福感也步步高了!一条山岭上的小村,讲述一个渐变的故事,美不美已经无关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我现居的凰樵假日小区,要举办慈善活动,邀我捐张画拍卖筹些善款。小区居民多是在乡村洗脚上田来这里居住的。我于是近景是画了农耕文明的古村风貌,中景是凰樵假日洋楼及吉水独岗,远景就借西樵山飞流千尺一用。行善积德,何乐不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