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31日,我和影友再一次坐上绿皮火车来到了哈尔滨这座被称作东方小巴黎的美丽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俗称冰城,黑龙江省省会、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保留了许多人文古迹,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美誉。</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一等邮局旧址(现为旅行社等商业综合大楼)</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一等邮局旧址位于 中央大街 2号,中央大街与经纬街交叉口。该建筑建于1914年,原为二层砖木结构,20世纪80年代扩建为三层,墙体仿块石砌筑以增加稳定感,女儿墙的栏杆用金属制作,具有新艺术运动风格,屋顶冠以红色穹顶突出主入口。</p> <p class="ql-block">初夏哈尔滨,哈尔滨的植物园的牡丹与芍药共舞,梯次绽放的芬芳将持续至六月末。</p><p class="ql-block">赴一场北国牡丹盛宴, 哈尔滨 的芍药正以接力姿态迎接盛夏。</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流传着这座城市的故事。中央大街,就是属于哈尔滨的那条老街,饱含了城市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亚洲第一街”的哈尔滨中央大街,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今年上半年,中央大街客流量达6943万人次,在冰雪旅游高峰期,坐落于此的中央大街邮局每天平均接待游客近9000人。有人说,中央大街邮局是这条百年老街中最古典的美。要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可以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央大街,建于1898年,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具历史意义和浪漫魅力的街道之一。街道上保留了大量的欧式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露天的建筑博物馆中。中央大街不仅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见证了哈尔滨城市的历史变迁。每年,无数游客慕名前来,感受这里独特的魅力和浓厚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塔道斯餐厅虽然承载着百年的历史,但其建筑本身并非古建筑。塔道斯西餐厅是哈尔滨最早的俄式西餐之一,具有高加索风味,传承了百年历史。餐厅最初由一位名叫塔道斯的亚美尼亚人在20世纪初在哈尔滨西香坊格鲁吉亚旅店旁开设,后来迁址到现在的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1906年):新艺术运动代表作,曾为东北局招待处。马迭尔宾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89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俄籍犹太人(后加入法国籍)约瑟·开斯普聘请欧洲知名建筑师设计建造的,初建三层旅馆。</p><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建筑为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平面呈扇形立面为三层,部分带有四层孟莎式阁楼底层为基座,墙面仿重块石大尺度落地窗二、三层用通高壁柱三层用半圆额窗檐部女儿墙与阳台栏杆运用了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宾馆走道两侧多有宾馆所保留下来的珍贵陈列,钟表、电话、铭牌等,均是在宾馆中使用过的物件,保存有历史名人房间18间。</p> <p class="ql-block">餐厅服务员的俄式风格服装很美。</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卫生间也很美的。</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马迭尔冰棍由法籍(或俄籍)犹太人约瑟·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创建,是中国最早的冰棍品牌之一,其名称“马迭尔”(Modern)源自俄语“摩登”,配方传承自欧式宫廷工艺,至今已有119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玛蒂尔餐厅买的玛蒂尔面包就玛蒂尔冰棍吃。😀</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国际饭店由俄国著名建筑师设计。于1937年建成开业。1978年更名为“国际饭店”,被列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曾先后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国际饭店始建于1936年,原为俄国建筑师设计的新哈尔滨旅馆,1949年更名为哈尔滨国际旅行社,1978年正式定现名</p><p class="ql-block">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由黑龙江旅游集团与龙昊房屋开发公司合作成立哈尔滨国际饭店有限责任公司。该建筑位于南岗区西大直街4号红博广场西南角,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及早期旅馆建筑代表作,其新艺术风格建筑以穹顶、浮雕装饰及手风琴造型外立面为特色</p><p class="ql-block">饭店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后按五星级标准运营,由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p><p class="ql-block">现有128间融合欧陆风情与文化旅游特色的客房。</p><p class="ql-block">其西餐厅以俄式餐品和夜间俄罗斯籍表演者驻场为特色。</p><p class="ql-block">计划启动1.5万平方米二期工程,拟打造以音乐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文化空间。</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地铁2号线、黑龙江省博物馆及哈尔滨火车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住过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国际酒店的餐厅太浪漫了吧?😂</p> <p class="ql-block">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博物馆广场西侧,是苏联红军指挥部于1945年为纪念在对日本侵略者作战中阵亡的苏军战士修建的纪念碑,为哈尔滨一类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1997年11月11日,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哈尔滨之时,曾在纪念碑前敬上花圈,悼念俄国烈士。</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尔滨龙脊</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对哈尔滨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旅游感兴趣,那么新东方文旅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位于南岗红博转盘道肯德基二楼的这家文旅办公地点,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曾是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的官邸。历经岁月的洗礼,这座建筑见证了哈尔滨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p><p class="ql-block">走进建筑内部,你会发现室内布置别有一番韵味,二楼阳台的风景更是独特,可以远眺双子塔。工作人员都是温柔漂亮的小姐姐,让人感觉非常亲切。</p> <p class="ql-block">雨中的中央大街,行人稀少,空气中弥漫着烤面包的香气,外地游客在这里品尝美食、拍照留念。街道由如面包般大小的花岗石铺就,石面呈浑圆型,古朴又时尚,显得精致而富有韵律感。</p><p class="ql-block">雨中的中央大街不仅景色优美,还充满了艺术氛围。彩色的灯光点缀着古朴的街道,白杨树守护着北方的人民,地上有彩色音符投影,中央商城随着音乐变换灯光,整个建筑展现别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建筑兼具俄式与欧式风格,其中以俄式建筑为主导。这一独特风貌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东铁路建设时期俄罗斯的深远影响,以及多国移民带来的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中部,东南起马家沟河,西北止月牙街,是连接哈尔滨火车站与市中心的重要道路。街道两侧保留大量欧式风格历史建筑,构成哈尔滨城市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中央医院,是黑龙江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始建于1899年,19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医院占地8344万平方米,由俄国工程师列夫捷耶夫设计。建成时设床位280张,医疗和医技科室10个,主要服务于中东铁路的俄籍职员和中国一些高级职员。1912年,改称“中东铁路中央医院”。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左侧,现今颐园街37号。</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风情街的建筑外立面保留尖顶、雕花窗等古典元素,墙面装饰画与鎏金工艺体现东西方文化交融。</p><p class="ql-block">在哈尔滨南岗区红军街上,博物馆广场的东北角,有一座以巴洛克风格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它有着米黄色的外墙,精美别致的花柱与浮雕,整体显得浪漫优雅,就像是广场上用以装饰的建筑模型。然而,这座建筑从建成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建于1930年。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设立于1911年,1930年代迁址于此,即车站街(现红军街)</p><p class="ql-block">现在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尔滨中国照相馆,红军街69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博物馆(1906年):原莫斯科商场,巴洛克风格,国家一级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博物馆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柳树街13号,是由原哈尔滨市博物馆(文物站)、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和哈尔滨市党史纪念馆三个单位组成。它是哈尔滨市第一座集收藏、展览、公共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类博物馆群,也是中国唯一以博物馆群为主题的综合性专题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初创时期(1901-1903年)</p><p class="ql-block">由中东铁路工程局副局长依格纳齐乌斯设计,俄国工程师希尔科夫监工,采用新艺术运动风格建造,是哈尔滨第一座豪华宾馆,时称中东铁路旅馆。</p><p class="ql-block">1945-1997年:解放后作为苏联专家宿舍、哈军工招待所及铁路局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位于红军街69号(现龙门贵宾楼),原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建筑风格融合了欧洲古典元素与东北特色。</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77号 原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p><p class="ql-block">红军街77号 原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p><p class="ql-block">在中国近代史上,在谈到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时总是会提到华俄道胜银行。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华俄道胜银行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清政府官方与外资合办的银行。其分支行曾遍及远东各地,号称“世界第九大银行”。而南岗区红军街77号的那栋二层建筑就是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建筑关联:虽然其参与哈尔滨老建筑数字档案拍摄,并创办1912摄影主题咖啡厅,但企业自身办公场所未提及位于古建筑内。</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邮局是这条百年老街中最古典的美。要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可以从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 走在中央大街密密实实、光光亮亮的面包石上,欧式建筑的艺术魅力和哈尔滨特有的人文情怀随处可感。而坐落其间的中央大街邮局,以其百年历史和现代时尚融合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中央大街邮局”六个绿色大字沉稳内敛,古朴大气,无不彰显着积淀百年的文化底蕴。走进邮局,一大一小两厅前后连通。大厅分为产品展销区、盖章打卡区、书写粘贴区,小厅则为客户办理邮政业务和爱心捐赠业务。</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体育广场。</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基督教堂</p><p class="ql-block">1914年德国人阿斯多尼亚▪里多瓦倡议兴建。德国路德会牧师贾乐天主持开堂。当时教堂占地面积2360平方米,设计风格属于德国哥特式教堂,解放后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建筑单位。</p><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原因,教堂于1967年被迫关闭,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全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南岗礼拜堂于1980年归还教会并进行修复,同年圣诞节复堂并接待信徒。复堂后由省、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委孙耀宗牧师主持圣工,直至1989年,后杨松山牧师陈德信牧师相继任本堂主任牧师。1997年至今由李美兰牧师主持圣工,信徒约有近万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岗区的天主堂,它的前身是东大直街耶稣圣心主教座堂[search_image]<东大直街耶稣圣心主教座堂>。这是哈尔滨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圣母守护大教堂:历史的见证。圣母守护教堂,又称圣母庇荫教堂、乌克兰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68号。原为俄人旧墓地,最初在墓地建造石结构祈祷所一处,高约2米,内设圣母像和烛台。1922年动工建造了木结构教堂。1930年由俄国著名建筑师吉达诺夫设计,仿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艺术风格,在木结构教堂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了现在的砖石结构教堂,是中华东正教会哈尔滨教会教堂。</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哈尔滨都有圣母帡幪教堂,是东正教教堂,自从东西教派分裂之后,东正教仍然持续着古老的宗教仪式。因此,在教堂内不仅供奉耶稣、圣母玛丽亚的圣像,还供奉着几十位圣徒的圣像。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是中国目前唯一开放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的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每次来到哈尔滨一定要到车站对面的潘记粥铺吃碗<span>馄饨</span>,这里的馄饨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哈尔滨植物园,这里的牡丹花基本都谢了。拍了几张照片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做个美篇实属不易,从出门摄影到回来修板,在网上查找资料,太累了,但更多的是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