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之———我有一个梦想!(一篇报道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贫困山区女娃们的命运。)

守望麥田

<p class="ql-block">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普通教师,凭一己之力,建起来全国唯一的一所“全免女子高中”,改变了众多贫困山区女孩子们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女记者林红梅女士 ——— 一位坚持正义、为民请愿的媒体人!</p> <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p><p class="ql-block"> 作者:新华社记者林红梅、徐江善、张先国</p><p class="ql-block"> “我想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把山里的女孩子都找来读书。这是我的梦想。”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孤儿院院长张桂梅代表一双眼睛里跳动着热切的火苗。 “十七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是基层党员的代表,我要把基层百姓的心声反映上来。”张桂梅说。</p><p class="ql-block"> 张桂梅用生命追逐着她的梦想。记者看到,她的额头上、脑门上有一个个鼓起的包。她笑笑,淡定地回答说:“这是肿瘤转移鼓出的包。”记者愣住了,不相信地看着眼前这位齐耳短发、双眼炯炯有神、穿着牛仔裤的党代表。</p><p class="ql-block"> 今年50岁的张桂梅从小丧母,由姐姐抚养长大。1995年,她的丈夫突然被查出患了晚期胃癌。张桂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也没有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家没有了,我的天塌了。”张桂梅决定到深山中躲起来度过余生。她离开大理,来到华坪县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1997年4月的一天,她肚子疼痛难忍,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肚子里长了一个大肿瘤。她手拿医院的报告,徘徊在回学校的路上。没钱治病,举目无亲。她哭了整整一个晚上,思来想去,决定不治了。她要用有限的生命,把孩子们带到毕业。</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课铃声一响,她准时站到了讲台上。她日日夜夜和孩子们在一起,辅导孩子们冲刺中考。孩子们问她:“老师,你为什么不笑?”她答道:“等你们考完了,我告诉你们我的秘密。”学生们毕业后,学校知道了她生病的事,送她到昆明医院做了手术。 </p><p class="ql-block"> 出院后,她被派到新设的民族中学任语文教师。她拖着病体,每天只吃9毛钱的饭菜,哪个孩子缺用品,她给;哪个孩子交不起学费,她拿。肿瘤在她的体内再次发作。她忍着,把学生带到毕业。她的学生拿了全省语文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p><p class="ql-block">一个默默无闻的,来自山外的女教师,引起了山里人的关注。华坪县妇联专门为她发起了募捐;县政府出资送她进医院再次做了手术,并免费为她提供药品。 </p><p class="ql-block"> “面对深情厚谊,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活着,尽最大努力为这些山里孩子们做事。我的生命是由这块土地上的父老挽回的,我要报答他们的恩德。”</p><p class="ql-block"> 张桂梅把县妇联1.6万元的捐款捐献给了学校,为学校架起电线。从此,孩子们不用再点着蜡烛上自习了。</p><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华坪儿童之家孤儿院成立,张桂梅任负责人。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担负起儿童之家孤儿院院长的重任。孤儿院一开张,就来了54名孤儿。到现在,孤儿院已先后收养了83名孤儿。这些孩子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有16名孩子正在高中、中专或技校就读。</p><p class="ql-block"> 张桂梅把所有心血都花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在忙碌中,治疗着心灵的伤痛和肉体的病痛。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已经转移到肺部的肿瘤竟然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是这块土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不怕死,我唯一不踏实的,是欠这块土地上父老乡亲的情没有还。”她看着记者,眼睛里饱含着泪水。</p><p class="ql-block"> “山里人穷,穷在意识落后、文化落后。山里人把很多希望寄托在十七大上,希望党能出台更多适合山里孩子读书的好政策。”张桂梅说。 </p> <p class="ql-block">与一位女记者的邂逅,让张桂梅的梦想照进了现实!</p> <p class="ql-block">以身作则做先锋,铁的纪律是保证!</p> <p class="ql-block">十万里路云和月,烛火辉煌引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