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饼子的诱惑

天水之蓝

<p class="ql-block">  对粘饼子和它的孪生琳琅满目的粘糯食品,吃一口就上瘾的偏好,是因它色泽金黄与乳黄色彩里浓郁着原本底色灵气和香气,极具挑战着人们闻香嗜甜的味蕾。</p> <p class="ql-block">  在幼少年时代,家乡生产队种的庄稼品种还是很全活的,延续着古代与现今时代农耕文化相融合发展,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振了人们的生活焕新。农作物黍子产量低更显它本身的价值。黍米可包粽子、黍面可做粘饼子、年糕、元宵、炸糖糕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人口少 ,虽秋收后分的少有的黍子,也得做出地道上乘的粘饼子来。年前将黍子光亮的外硬壳碾掉,将黍米在水中淘出碎壳等杂质,晾到半湿不干到石碾子碾细碎,用细面箩筛出非常精细的面粉晾干。待到年前蒸些带大枣不加任何杂豆的纯黄米面粘饼子。有的人家蒸些豇豆、红小豆的粘饼子或是粘豆包。</p><p class="ql-block"> 河北有许多地方都有“二月二”煎灯盏儿这一习俗。做法是把粘面蒸熟,把厚厚圆饼中间摁个窝儿,剪一段粗点儿的棉绳放在窝儿里,倒上香油或是食用油,大年三十晚上点着放在佛桌前供奉各路神仙,一直到正月下旬。把灯盏儿面<span>团</span>与另拌水粘面再次蒸熟,趁热放入面盆盖好发酵,到二月二就煎成圆粘饼,称作食品名称“灯盏儿”。熟粘面自然发酵是发甜口的根本不用放糖,煎出来的圆圆的灯盏儿香甜可口,糯而不腻。</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的家乡人结婚典礼仪式过后,在喧闹熙攘中新娘欲进入洞房时,管事人手拿两个绑着红绳硬如石头般的粘饼子,用力抛向房顶,用的力太大就抛到房后了,我们就赶紧跑过去捡拾后很得意,虽不解其用意,但捡到粘饼子那绝对是喜活事,高兴的事。</p> <p class="ql-block">  母亲健在时每年春节回老家,总给爱吃甜食的我们蒸粘饼子,除了吃的还有带回邢台的,同时也捎带些我二姐家蒸的厚厚的夹枣年糕,不过那年糕是掺了玉米面的不太粘。每年清明节回老家,四大舅嫂就买黄米面给我们煎灯盏儿,除了吃的还有带的。你只要稀罕的东西那就是珍贵的、铭心的。</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在部队驻地山西雁北地区的乡亲们 ,逢年过节或待客主打食品就是炸年糕,因那个年代地薄没水浇地,只能种玉米和黍子这些耐抗旱农作物。有次在邢台的一位老乡弟请我们到他家做客,弟妹炸了一大盘鼓着圆圆的肚儿的黄米面炸糕,我尝着偏爱的炸糕与忙活的弟妹唠嗑,我说大同和内蒙古一带的人们都有过年、待客吃黄米面炸糕习俗,她说我就是大同人。无怪乎人家炸的糖糕细腻甜香,外焦里糯 ,妥妥的热情待客的行家里手。</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小两次在内蒙呼和浩特市战友聚会。每顿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金黄色的黄米面炸糕,搭配褐色排列整齐筋道飨口莜面窝窝,二着相容并济贴慰着你的口味,碰撞着你食欲神经 激活诱发出理想的绝佳美味!</p> <p class="ql-block">  承德隆化县的食欲口味与东北食性大相径庭。亲家知道我们爱吃粘食,每年去那里避暑,都会蒸上一锅用大米换来的黄米面年糕。也是在他们那里才明了蒸年糕的过程。把粘面搅拌成絮状,篦子上铺好笼布,撒一层粘面放一层大枣再撒一层粘面放一层豇豆、红小豆依次操作,约有20来斤黄米粉用完,盖上锅盖大火蒸个把小时,蒸熟后切成长方体块儿,待放凉凝固后再切成薄片整齐码在塑料袋里放入冰柜冷冻,随热随吃很是方便。后来他们就种少量粘大米,把粘大米泡一周左右的时间,凉一凉就到磨坊磨成面,用开水泼成坨状,然后让它自然发酵,如酸味过大可用苏打揉入去酸。可做成炸糖糕、煎成粘饼、豆沙饼、蒸豆沙馅粘豆包。由亲家母给每年我们带来的发酵面坨,放冰柜冷冻起来,确保粘面新鲜度,绝对是随时调剂口味儿的好食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国人的巧手硬是把传统饮食,舌尖上飘香的甜糯食品做到了极致,目不遐接的色彩斑斓各种粘面点心食品,足以透露着勤劳锐智的头脑、灵动的目光与手技,大展粘糯食品新视界,为珍馐美馔平添一抹暖色任凭勾勒,成为 现代人们五彩纷呈生活的点缀色调,令人喜爱不尽!</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天水之蓝</p><p class="ql-block">图片:致谢网络原作者</p><p class="ql-block">音乐:《自由抒情古风》、致谢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