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竹叶青青</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0357</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江西南昌万寿宫</p><p class="ql-block">探秘方言:南昌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但凡回南昌探亲,有空就会到滕王阁、万寿宫、中山路等市内最繁华的故地走一走,看风景、听乡音、尝小吃,倍感亲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是一座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曾留下许多古代名人雅士的足迹。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街道枚不胜数,如阳明路(王守仁)、孺子路(徐稚,字孺子)、象山路(陆九渊,号象山)、 叠山路(谢枋得,号叠山)、中山路(孙中山)、子固路(曾巩,字子固)、永叔路(欧阳修,字永叔)、渊明路(陶渊明)、安石路(王安石)、船山路(王夫之,号船山)、 榕门路(陈宏谋,号榕门)、 子安路(王勃,字子安)、真君路(许逊,号真君)、天祥大道(文天祥)、紫阳大道(朱熹,别号紫阳)等,如雷贯耳、如数家珍,这些街名大多是为了纪念与江西有深厚渊源的先贤或名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南昌的小街巷子里闲逛,看见许多路牌真是太接地气了,取名都是跟方言有关或反映市井生活的,如“筷子巷”因筷子交易得名 。“豆芽巷”因当时民众家家户户以发豆芽谋生而得名。“系马桩街”古代考生拴马之地 ;“棕帽巷”传说许真君帽子掉落于此 ;“嫁妆街”旧时嫁妆买卖集中地 ,特别是樟木家具制作精良,装饰豪华,是有钱大户人家的首选。“合同巷” 位于铁柱万寿宫一带,这里曾是南昌的商业贸易中心,因合同签订量多而得名吧?南昌的老街区名字丰富多彩,每一处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有许多具有方言特色的地名~~堎(塄、楞):南昌方言中指“丘陵”,如石堎、堎上、欧家堎等 。还有以“港”字命名的地方如大港、沙港、汪家港等 ,南昌话“港”指“小河”。另外我比较熟悉的几个地名如向塘、莲塘、墩子塘以“塘” 字命名,既指“堤塘”也指“池塘”,我想都跟那儿的地形地貌有关吧。以动植物命名的街巷也很有趣,如“羊子巷”因回民羊市得名 ;“蛤蟆街”曾为青蛙交易市场 ;“松柏巷”“樟树下”则因树木得名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有的地名因方言讹变或雅化而来,如“翘步街”的名称来源于“桥步门”,因城门之外是停船的码头故得名,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口口相传,将“桥步街”误称为“翘步街”。“萝卜巷”原为“罗帛巷”(卖丝织品),后讹变为“萝卜巷” ;“万宜巷”原名“烂泥巷”,因不雅而改 了称呼;“珠市街”原名“猪市街”,后雅化 。这些街巷名称不仅承载着南昌的历史记忆,也展现了方言与民俗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得年轻的时候喜欢热闹,经常在休息天去中山路、胜利路逛街,顺便去八一广场或八一公园玩。特别是万寿宫小商品批发市场,更是休闲购物的好去处,那个年代没有网购,这儿天天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万寿宫对于南昌人来说,其地位就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由市政府投资重建,打造成“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古街重现,老字号、非遗与创意元素交织,传统融合现代文旅,万寿宫涅槃新生,吸引了许多的游客前去打卡参观。去年春节期间回赣探亲,约朋友会面,我们就选在万寿宫边逛边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来介绍一下万寿宫的历史沿革和建筑特点吧。万寿宫始建于东晋,与道教神仙许逊密切相关。许逊,字敬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人物,相传他曾在江西一带斩妖除魔,造福百姓,因而深受人民爱戴。为了纪念许逊的功绩,人们在“锁蛟井”旁建立了铁柱万寿宫,供奉他的神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万寿宫的古戏台,曾经的戏曲圣地,如今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热闹与欢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镶刻在万寿宫门口地上的古代地图,有许多耳熟能详的代表建筑,如绳金塔、孺子亭等,其中万寿宫周围的殿堂,有真君殿~为供奉许真君而建,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和水利专家;还有玉皇殿、谌母殿、斗姆殿、玉册阁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万寿宫的起源有着不可分割的“火府蛟井祠”是不可错过的。传说1600年前道教真人许逊在南昌西湖区降伏蛟龙,用铁柱镇压井中,留下“铁柱锁蛟”的传奇故事!从此南昌风调雨顺,黎民安居。在景区内可以看到传说中的锁蛟井,八条铁链锁住一条龙,所以这里被命名为铁柱万寿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寿宫旁边就是江西南昌总商会的旧址,曾是南昌的重要文化和商业中心。成为许多漂泊在外的江西人及江右商帮的精神宫殿,等同于江西会馆,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随着江右商帮的崛起壮大,全国万寿宫最多时达到了1400个。可以说是江西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寿宫是一处集古代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为一体的道教宫观。漫步在历史文化街区,这儿的建筑规模宏大,隔得老远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里,可以看见许多雕刻精美的砖雕,青砖灰瓦的赣派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寿宫街区内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元素,展现了江西地方建筑的特色。红墙黛瓦,飞檐翘角,雕刻精细、图案漂亮的木雕,令人叹为观止。据说里面的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全部使用的榫卯!不愧是江西人,木工技艺精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赣派建筑的马头墙显得简朴但不失儒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像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一砖一瓦都刻着岁月的痕迹,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间尽显古人的智慧与匠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化街很多瓷器店氛围都很好,门厅进去看见个大茶壶不停的淌水,还有许多许多小茶壶和茶具展示。万寿宫里类似的商铺很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创集市上油纸伞与书画展同框,吸引不少年轻人去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一个小巷子里看到这组铜雕,也是“三缺一”哈,咋跟我在宁波天一阁的麻将博物馆看见的差不多呢,说明南昌人也喜欢打麻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方言,与地域历史、文化演变密切关联;那些鲜明有特点的方言语汇,则是一座城市的面庞,听着就能感受到它的活力与特征。行走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耳边听着熟悉的南昌话,很是亲切。我住过不少地方,大都有着自己的方言,基本上只能听懂说不来,唯一能讲点的方言就是南昌话,因为它比较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抬头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上面的方言字,心想南昌方言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丰富的词汇是一代一代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老居民们的记忆和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街头不经意间遇见这些文化墙,您有没有看的眼花缭乱?这些方言一开口,浓浓的烟火气就扑面而来,那可真是独具特色哦。“嫩恰噶”你吃价、很厉害的意思。还有 “嫩好客气哦”~你好漂亮哦;“坐顾拧经”~非常认真。“森头搭脑” 这个词也很有趣,虽然听起来有点 “损”,但其实是在形容人有点傻乎乎或者不太机灵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小饭馆吃饭,或其它小店闲逛,也惊喜地发现店里墙面上的各种“方言墙”,非常吸人眼球。写着南昌话的常用词汇,“老坐~老乡、老板的尊称”,“嫩恰噶~你厉害了不起”,“秧子~女孩子”“崽俚子、细伢子~小男孩”。在等餐的时候念上一遍,真是一剂餐前开胃酒哈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话里有许多俚语和口头禅,细品这些方言是有一定规律的,大概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如大清早为“清时蛮早”、傍晚为“断夜边子”;“困告~睡觉”、“谈陀~聊天”的意思;还有一类词“哒壮、哒粘、哒厚”“焦干、纠圆、东软、托大、辣湿、奢薄、飘轻”等等,南昌话都喜欢在前面加个副词表示程度加重,后面那个字才是关键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方言属于赣语的一个分支,不像吴侬软语,它的特点比较硬比较直,南昌人说话嗓门比较大,语调很有特点,词的重音多放在字头,上扬的尾音仿佛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聊聊南昌的美食。万寿宫逛完,我们去珠宝街吃饭,走不远几十米就到了。这条400米的老巷子,藏着南昌最地道的烟火气!整个一条都是美食小吃,绿豆饼让你排队到腿软。饭馆老板娘一句 “嫩恰犀利哟”(你吃什么哟),瞬间让我感受到了南昌人的热情与直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话里“恰”就是“吃”的意思,“犀利”是“什么”的意思,可以跟许多词搭配使用,在南昌话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比如 “做犀利哦”(做什么呢),那语调就像跳动的音符,充满了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寿宫好吃街是最近新建的美食街,生意兴隆的很。南昌人喜欢吃辣椒,无辣不欢,你如果不打招呼的话,端上来的菜保不齐就是红彤彤一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南昌拌粉的招牌亮眼吧?爽滑的米粉拌上丰富的调料味道不要太好,加上辣椒、葱花、香菜、萝卜干、油炸花生米等拌在一起,色香味俱全,我是百吃不厌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瓦罐煨汤是拌粉的黄金搭档,也是这儿的特色食品,慢火熬制,汤汁浓郁,暖心又暖胃。在不少其他城市也见到过专卖店,打着南昌的招牌才算正宗的。瓦缸特别大画着漂亮的图案(这个缸能做出来就很了不起),底部有煤饼在燃烧,小汤钵架在缸壁侧边上,热气把里面的肉汤烤熟。大缸上面的一把铁勾就是用来取汤钵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糊羹,原名“福羹”(谐音),正月初七食用,象征“福气盈门”,特点浓稠杂烩羹,含鸭胗、腊肉、荸荠等,咸鲜微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寿宫的麻辣藕片很有名,原料用鄱阳湖九孔藕拌辣椒,脆辣爽口。南昌人嗜辣,“麻辣”为凸显本地调味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粽子一年四季都有得卖,品种之繁多,让你眼花缭乱。还有韭菜盒子也是当地特色,由韭菜馅油炸的圆柱形点心,外皮酥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有许多以方言命名的特色食品,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当地方言的韵味,还融入了历史典故或民俗文化。比如“牛舌头”传统油炸糕点,其特点形似牛舌,外酥内糯,甜脆可口,南昌话称“牛招财”,寓意吉祥。“米发糕”,女儿喜欢吃,小时候经常给她买,由大米发酵蒸制,松软微酸,“发”谐音“发财”,寓意吉祥 。白糖糕为糯米油炸后裹糖粉,外脆内软,甜而不腻。民国时期茶铺称“白糖糕”,方言中“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高升”。这些传统小吃的名称生动反映了南昌方言与饮食文化的交融,部分还入选了“南昌十大名小吃”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是赣鄱文化的重要地标,其建筑风貌雄伟壮观,与市井烟火并存,成为赣派方言文化的动态博物馆。在这里能感受到那些鲜明有特点的方言语汇,充满着活力。街区内商铺的招幌、茶肆的谈笑、戏曲的俚语,庙会的采茶戏,均以南昌方言为纽带,将语言景观熔铸为有声的文化记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