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行程中有一个参观做印染业的村子。<div><b>据查</b>,在孟加拉国中部的纳拉扬甘杰地区,当地村庄还保留着手工印染的工艺;这体现了该地区对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承,在现代工业发展的浪潮下,依然保留着手工印染这一古老技艺,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现在保留在民间的大多是小印染作坊,生产条件和环境极其简陋,整个印染流程基本都是手工制作,技术含量不高。</div> 这是在参观印染村途中拍到的;大卡车正在装车,卡车上已经满满地装载了五颜六色的纺织品。果然是来到了印染业集中的地带了。 走进村子,见到在路边晾晒着的各色印染好的成品; 我想这个村子里做的是不是叫作“纱丽”的产品?不能确定;就是下面在当地看到的各个年龄段的女士用来包头并披在身上的这种。 <div>村子范围挺大,村里分布着许多家从事印染业的作坊。进村就能见到一大片草地,这是村里的晾晒场。草地上孩子们手里掀起的应该就是成品了,我的猜测没错。</div> 进入生产区域,首先见到的有工人正在抖开染了颜色的布, 染好的布该是从这些大铁盆里捞出来的, 印染不同颜色的布需要有专业的师傅来调配染色剂,这样就能使每一批然出来的布色彩一致; 这火烧得够冲的。记得电视剧“大染坊”电视剧里的陈掌柜讲过“染布玩的就是温度”;我想这里就是给染料加热的地方了,不知道他能不能把每大盆染料的温度控制好? 染好的布需要漂洗; 然后晾干备用, 晾晒这么长的坯布也是有技巧的, 这边得抛得远,那边得接得住,这才能高效地晾晒。 晾干了就收起来,往印花车间送。 这里是在纱丽得两端印上花纹的, 花纹是用印模直接压印上去的。 印花纹得台面不像是光面的硬板,我想会不会是毛毡?或者是有类似效果的桌面? 兜兜转转来到印花车间了, 工人正在往操作台上摊铺坯布; 看起来纱丽上的图案是用这种丝网印刷的工艺来印的。 拼个图看看操作步骤, 还是打开这个视频来看看他们印刷图案的过程吧。 这位工人还挺帅的。 印好了图案的纱丽也是需要漂洗的, 漂洗工人们都很乐意让我们拍照, 也很愿意听我们这边的“导演”叫他如何如何地做动作。 这边是成品的晾晒场地,架子上挂满了色彩鲜艳的纱丽; 似乎也有将纱丽摊在草地上晾晒的, 孩子们见到我们喜欢拍,就在我们的“导演”指导下玩了起来,给我们创造了拍摄美照的机会, 而她们也玩得非常开心。 在村子里,我们还见到另一种制作工艺。工人们把印着单色线条图案的布摊开在地面上; 然后由工人们手工着色, 着色的工人们各司其“色”; 一点点、一块块的往图案里填上不同的颜色。<div>到了该离开的时间,对此我们也只能了解到这个程度了。</div> 在村子里转转, 村子里还养着羊,应该是副业了。 村子里的老人与孩子。 见到一处正在建砖房的,这要比简易棚屋好多了;希望这样的砖房逐渐地增加,替代掉现在的简易棚屋! 在这个印染村拍摄的心情要比其他地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