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喀什:风铃轻颤,木卡姆的余韵惊醒了砖缝里的音符;石榴静落,一地残红掩不住那年夏日的暗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span>有王墓王宫,阿勒屯(维语:金子),与清真寺连为一体。位于莎车县境内。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叶尔羌汗王宫(莎车王宫)</span>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庭所在,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最初是为了纪念赛义德王朝的首任汗王苏里唐•赛义德而建的,原建筑毁于战火之中。现为花费3亿元重建的仿古建筑群,融合了伊斯兰、蒙古、波斯等多民族建筑风格,以蓝黄为主色调,以其精致的对称花纹和浓郁的异域风情闻名。因王宫申遗升级改造,暂时关闭,成为南疆之旅的第五大憾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叶尔羌汗王陵</span>王陵及清真寺由三部分组成,西边是阿勒屯鲁克清真寺,东边是阿勒屯水池,中间是阿勒屯麻扎(意为纯金的陵墓)。阿勒屯麻扎又分为几个单独部分。埋葬汗王和他们的宗教信徒的墓地,由砖墙和木栅栏围起来,筑有琉璃砖装饰的大门,大门内是全用砖砌成的一排排坟墓,墙和坟墓外面,是用各种纹样图案的石膏花和有各种铭文的花砖装饰。前方插着各种彩旗。居室单独修建,整个麻扎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叶尔羌汗国王陵及清真寺除葬有苏里唐·赛义德汗之外还葬有阿布杜热西德汗、阿布杜克里木汗、穆罕默德汗、艾哈迈特汗、阿布杜里提甫和他们的子孙及木卡姆学者、诗人阿曼尼莎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莎车府</span>是清代在新疆西南部设置的重要行政建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廷在此设办事大臣、参赞大臣统辖军政事务。光绪九年(1883年)改为直隶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升格为府级建制,辖皮山县、蒲犁厅等区域。清代文献《西域图志》记载其疆域东接巴楚、西连英吉沙尔,民国二年(1913年)改制为莎车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新疆美食:鸽子汤下面十烤乳鸽十烤包子十拌凉粉</span></p><p class="ql-block">鸽子汤清如雪水,炖足了时辰,撒一把野薄荷,鲜甜沁心,几根面条犹如蛟龙戏水。刚出炉的烤乳鸽,皮脆肉嫩,孜然混着焦香,撕开的瞬间汁水淋漓。烤包子鼓着金黄肚皮,咬破便涌出滚烫的羊油和皮牙子(维语:洋葱),烫了舌尖也舍不得松口。凉粉滑如琉璃,浇上红油辣子、老陈醋,酸辣爽口,正好解了满嘴的油香。眼前还有轻歌曼舞的维吾尔族少女,耳边传来西域风味的美妙乐声,余音绕梁,余味不绝,眼福口福耳福一饱齐全,如此的人生足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香妃园</span>景区占地面积300余亩,坐落于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的浩罕乡艾孜热特村。是以清代乾隆帝维吾尔族妃子香妃(容妃)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融合历史建筑、民俗文化与传奇故事,展现伊斯兰建筑艺术与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香妃原型是乾隆帝的容妃。清高宗容妃和卓氏,或称霍卓氏,名法蒂玛,回部民间称其为“伊帕尔罕”(为“香妃”的意思)。维吾尔族人,回部台吉和扎赉之女,辅国公图尔都(哈山和卓)之妹。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出生,曾为霍集占(小和卓木)之妻,后被霍集占休弃。在清廷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作为战败方的女眷之一押解进京,成为乾隆帝嫔妃。后册封为容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薨,年五十五岁;同年五十三年九月二十五,奉安裕陵妃园寝。</p> <p class="ql-block"> 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却引起了一批骚人墨客的兴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编造出一个“香妃”的故事。最早出现香妃之名的当属光绪十八年(1892)萧雄写的《西疆杂述诗》卷四“中有写到:“香娘娘,乾隆年间喀什噶尔人,降生不凡,体有香气,性真笃,因恋母,归没于家。”香妃”之名的广泛流传是在清王朝灭亡以后。1914年,有一幅年轻女子的戎妆像,下面的说明文字明确指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从此以后,香妃之名大震。</p><p class="ql-block">香妃的异香被描述为‘玉容未近,芳气先至’,令乾隆神魂颠倒。香妃与乾隆的爱情传说,是清代宫廷中最富浪漫色彩的故事之一。乾隆为讨香妃欢心,特地在宫中为她修建了具有西域风格的宝月楼。一斛珠泪染胡沙,冰肌犹带雪莲华。宝月楼头春夜永,君王独看西域花。</p> 5月22日塔县:湖光碎雪,风过无痕;残垣石壁,孤城不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塔县边境检查站</span>前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需要办理边防通行证,我们在此短暂停留,并在此用午餐,再次享受新疆特有的边用餐边饮酒边歌舞的美好意境。新疆的用餐体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意境。在 新疆餐厅 ,用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味蕾,更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p><p class="ql-block"> 走进餐厅 ,浓郁的地方风情扑面而来。舞者们身着艳丽服饰,踏着欢快的节奏起舞,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这些精彩的表演,甚至可以加入其中,共同欢舞。这种“餐饮+演艺”的模式,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白沙湖</span>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县)东南部,紧邻314国道,海拔约3660米。因湖泊三面环绕白沙山(长期风化形成的银白色沙山)而得名,被誉为“帕米尔高原的璀璨明珠”。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及远处的公格尔雪山,形成“白沙碧水”的梦幻景观。冬季湖面结冰如琉璃,夏季湖畔野花点缀,秋季白桦林金黄,四季皆景。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相传为周穆王西巡时的“西王母瑶池”,充满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相传,很久以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芜的沙漠,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然而,在这片看似毫无生机的土地上,却居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名叫莎兰。她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强大的法力,常常化作一只白鸽,在沙漠上空飞翔,寻找能够改变这里命运的方法。一日,莎兰在飞行中偶然发现了一块闪烁着奇异光芒的宝石。这块宝石是上古神祇遗留下的宝物,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莎兰决定将宝石的力量用于改善这片荒凉的土地。她运用自己的法力,将宝石深深埋入地下,并用自己的一滴眼泪作为引子,启动了宝石的魔力。随着宝石魔力的释放,沙漠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狂风逐渐平息,黄沙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翠绿的草地和一汪清澈见底的湖水。这湖水因为融合了莎兰的泪水而变得异常纯净,阳光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人们为了纪念莎兰的功绩,便将这湖命名为“白沙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石头城遗址</span>位于塔县县城的东北角,是用石头垒建起来的城堡,修建在塔什库尔干河左岸高约20米的孤丘上,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总面积10万多平方米。古城由城墙、城门、寺院、居住遗址和清代城堡等部分组成,周长约1285米。古城建在山上,因自然环境的限制,呈不规则四边形,现四面墙垣保存尚好。石头城大体上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石头城遗迹面积大,内容丰富,有宫殿民居遗址,有寺庙和壁画残存痕迹,更有城堡围墙痕迹。从石头城所处的地貌、位置以及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分析,它应属于唐朅盘陀国故址,是中原各王朝与中亚、西亚以及南亚各国交通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曾经为繁荣中西交通起过重要作用。唐开元年间于此置葱岭守捉。</p> <p class="ql-block"> 石头城遗址历史文化陈列馆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考古资料,通过这些展品,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石头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传说古时色勒库尔国有位出色的国王,他想修建一座宫室,供南来北往的商队歇脚。只是苦于没有办法,一天,一个神秘过路的老者想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国王立即下令,让全国的百姓排成行,从塔什库尔干河一直排到阿甫拉西雅布山上采挖和传送石块,经过40个昼夜的苦战运来了足够的石头;接着他们又在山下挖土和泥,一桶一桶地传递到高地上,经过40天的努力,运来了足够的泥土;又经过40个昼夜的奋战,—座宽敞宏大的宫室建成了,这座宫室就是石头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金草滩</span>就在塔什库尔干县城边上,石头城下,因那里有一个叫阿拉尔的乡村,故得名阿拉尔金草滩,因有塔什库尔干河流经此处,这里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和远处的雪山白云蓝天交融在一起十分漂亮。我们去的时候夕阳夕照,碧绿的草滩一片金色,远处牧人白色的毡房,羊群都沐浴在夕阳下,阿拉尔金草滩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风情园</span>新疆塔什库尔干风情园(彩云人家民俗风情园)是体验塔吉克族独特文化的绝佳场所,融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通过参观塔吉克族传统民居,感受高鼻深目的白种人后裔的独特相貌,亲历“吻礼”习俗(亲友相见时按辈分亲吻手心、脸颊或手背)。</p><p class="ql-block">塔什库尔干风情园以雪峰为幕、草滩为席,将异域风情与淳朴民风完美呈现,是帕米尔高原之旅不可错过的文化驿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喀拉库勒湖</span>(喀拉库里),系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湖”,因该湖位于新疆慕士塔格冰峰下的苏巴什草原上,在白雪的映衬下,深邃的高山湖水其色似墨,因而得此名字。</p><p class="ql-block"> 喀拉库勒湖静卧高原,像天神滴落的一滴泪,澄澈透亮。慕士塔格峰的雪影坠入湖心,云朵徘徊,天地相融。阳光碎在湖面,粼粼波光如星子坠落,风过时,泛起细碎的银芒。暮色四合,湖水染上幽蓝,牧歌轻荡,晚霞与雪山共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巴铁夜市</span>是新疆塔县以巴基斯坦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市集,兼具商贸与文化交流功能,其历史背景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及民间友好往来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炭火炙烤的羊肉串混着白沙瓦的香料,铜壶奶茶甜咸交织。地摊上,巴基斯坦银饰与塔吉克毡帽相邻,手鼓声里,乌尔都语和塔吉克语的笑话一同飘散——国界在此消融,只剩烟火气在帕米尔的星空下升腾。</p> 5月23日喀什:如六百道银钩铁画挥洒出惊心动魄的狂草,似天神遗落的蓝宝石封存着远古的絮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盘龙古道</span>是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的一条蜿蜒崎岖的公路,原是为方便当地农牧民出行而修的扶贫公路,以其600多个S形和U形弯道被称为“高原心电图”,海拔从3000米攀升至4200米,沿途风光壮丽,是自驾和摄影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p><p class="ql-block">盘龙古道,是大地写给天空的一封情书。石阶如琴键,等风来弹一曲山河旧梦。站在龙脊之巅,云是过客,山是故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班迪尔蓝湖</span>是位于新疆塔县班迪尔乡的一座水库,原名下坂地水库,因湖水富含特殊矿物质呈现独特的蓝色而得名,被誉为帕米尔高原的“蓝宝石”或“蓝眼睛”。</p><p class="ql-block">班迪尔蓝湖是时间遗忘的镜面,倒映着亿万年前冰川的孤独,每一道波纹都在复述着地质纪年的密语。它像一块被神祇遗落的蓝玉,在帕米尔的荒原上独自修行,用最纯粹的蓝,对抗着人间的浑浊。风掠过湖面时,班迪尔的蓝便有了生命——时而如哲人般沉思,时而如诗人般低吟,而更多时候,它只是沉默,像一位看透沧桑的老者。站在湖边,仿佛能听见板块碰撞的余响——这抹蓝,是造山运动未写完的诗句,是地质时间凝结成的琥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慕士塔格冰川公园</span>位于塔县世界著名的“冰山之父”—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裙带下,平均海拔5000米,有美丽的“绿弓湖”在此停留。在此可以看到冰川的雄伟、冰舌的秀丽、冰塔、冰洞的多姿多彩,四层冰湖的柔情和峻冷。还可以观赏到奇山怪石、奇花异草、珍贵的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名美丽的仙姑经过此处,看上了一名塔吉克青年,在长期的交往中,两人感情与日俱增,在两人相亲相爱,准备白头偕老的时候,却遭到了天神的坚决反对,万般无奈之下,仙姑伤心至极,整日以泪洗面,殒身于此,形成现在的冰山。千百年的哭泣,使她的眼泪变成了千刃冰峰,滴就了“绿弓湖”、“喀拉库勒湖”。她的万丈白发编成了巨大冰川,长期的凄凉与冷酷,造就了仙姑的肆虐,最后仙姑变成了一名暴君,他强迫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姊妹作他的妻妾,他霸占了昆仑山脉作他的新房,抢劫了苏巴什大坂,作为送给新娘的妆台,掠夺了“绿弓湖”和“喀拉库勒湖”作为送给新娘的明镜。千万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得到公格尔姐妹的爱情,于是他雷霆大怒,将周围的山川变得荒凉、光秃,把全境的沟壑劈得更为险峻,搅得河水更湍急。时间长了,他后悔自已的行为,整日以冰雪覆盖自已的容颜,无颜见世人,但又为了保持自已雄踞世界的尊严,他努力上升自已的海拔,成为冰山之父,形成今天的慕士塔格峰。</p> 5月24日夜火车:巴扎的香料吹动着古老的诗行,巷口的陶罐飘荡着昨夜的星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喀什古城</span>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新疆西南部,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中世纪伊斯兰风情与迷宫式街区风貌的古城,被誉为“西域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入城仪式是一场充满传统与文化韵味的盛会,旨在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展现古城的独特魅力。晨光爬上土黄色的城墙,十二木卡姆的乐声骤然响起。铜钹与手鼓震荡,厚重的包铜城门缓缓洞开,艾德莱斯绸裙摆旋成彩浪。驼铃、鸽群、烤馕的香气,混着热瓦普的弦音涌出——喀什醒了。城门开处,是滚烫的馕香,是匠人指间的陶土,是孩子追逐的笑声——喀什用最朴素的烟火气,诠释了何为“活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高台民居</span>维吾尔族语“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她诞生于800多年前的喀喇汗王朝时期,这里曾生活着600多户人家,历经世代聚居,繁衍生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原生态历史街区。高台民居有艾德莱斯绸工坊、土陶作坊、咖啡馆、美拍馆、书吧、民宿等传统非遗和现代时尚店铺对外开放营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迷宫式街道</span>喀什古城位于 喀什市 中心,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这里的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许多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种布局使得喀什古城成为中国唯一的以 伊斯兰文化 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这种迷宫式街道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乐趣。游客很容易在这里迷路,但这种迷路也带来了一种探险的乐趣。当地人有一种独特的“砖头导航法”,通过脚下的砖来判断行路的方向:沿着6角的砖走可以走出老城,而4角的砖则是死胡同。这种独特的导航方式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的商铺是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之一,以艾提尕尔广场为中心,13条主干道99条街巷辐射出300多条蜿蜒交错的巷道,这些巷道商铺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商品种类,还保留了传统的手工艺和商业形态。有特色餐饮、民宿酒店、茶馆酒吧、传统工艺和商贸购物等区域,还有印染、制陶、铁器、铜器等特别体验区,也有特别时尚的咖啡馆、旅拍、文创等区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艾提尕尔清真寺</span>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是维吾尔族古建筑艺术的典范,成为喀什古城的地方象征而名扬中外。明正统(1436-1449年)年间喀什噶尔统治者沙克色孜·米尔扎后葬于此,其后裔建造了一座小清真寺,即艾提尕尔清真寺之前身。该清真寺在古代还是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学府,培养许多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和学者,其他还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p> 5月25日温馨的家:帕米尔的白雪在眼底慢慢融化;南疆的风沙成为最温柔的刺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夜火车</span>喀什号 特快列车是新疆首趟直达全卧铺列车,返程从 喀什 出发,经过11个半小时的旅程,第二天早上9点半即可到达 乌鲁木齐,全程1453公里。</p><p class="ql-block">车厢摇晃,窗外是无边的黑。偶尔闪过几点孤灯,像被戈壁遗落的星。一群叽叽喳喳研学的中学生正有趣地彼此交流着童年的话题,直到熄灯时才逐渐平息,不一会儿鼾声便此起彼伏。我不禁想起四十多年前第一次坐绿皮火车上大学时情形,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拂晓时,乌鲁木齐的轮廓浮出雾霭。人们揉着眼收拾行囊,而火车吐尽最后一口浊气,沉默如一条疲倦的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乌鲁木齐</span>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旧称“迪化”,俗名汉城,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具有‘亚心之都’之称。作为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乌鲁木齐不仅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p><p class="ql-block">天山雪水酿成的月光,静静流淌在午夜的大街小巷。烤包子升腾的热气里,飘着整个西域的乡愁。此次南疆之旅来去匆匆,眼前虽是过客,心底却已成挚友!</p> <p class="ql-block">因季节原因,没有看到如枫叶一般红的胡杨林成为南疆之旅的第六大憾事。</p> <p class="ql-block">2025.06.08草成于南溪丽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