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文化文学艺术研究会活动纪实:“书香安达·阅读化心”阅读书目与交流活动

清莹秀澈

<p class="ql-block">  6 月 7日,伴着夏日的阳光,一场以 “书香安达·阅读化心” 为主题的读书会活动热烈开展,参与者围绕经典作品展开深度细致的交流,在书香中碰撞思想火花。</p> <p class="ql-block"> 好书交流环节精彩而感人。司建新主席为大家分享的是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他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1.此书情真意切,悟透人生,作家陈行甲在所经历过的人生艰难后对未来更加乐观;2.深情地祝福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3.感悟到了人生的是与非、得与失、功与过,以及为梦想而不懈努力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张继炼老师分享了《文学语言学》《橙灰的天际》《马兰花开》三本书。一本是工具书,一本是长篇小说,一本是史料类历史书。分别讲述了语言的类型、语言的叙述方式、抒情语言的表达与运用。《橙灰的天际》中在大变革的时代,中国人如何重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书在记录时代风貌、引导社会风尚、提倡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马兰花开》作者是阿拉善人,聚焦“两弹一星”精神。</p> <p class="ql-block"> 赵芳老师站在评论家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了李娟的作品《我的阿勒泰》:书中人物形象为我们栩栩如生展开,无论是富有创造力的母亲、年迈而可爱的外婆,还有那些热情质朴的老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广袤草原风情、阿勒泰美丽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都是那么充满温度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远在外地的黄学文副主席对活动充满激情,他说:“怀着对文学的崇敬与热爱:《我的阿勒泰》同《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样,很值得一看。《额尔古纳河右岸》以语句优美见长,《我的阿勒泰》以金句闻名。”</p> <p class="ql-block"> 李玉秀老师为我们推荐了《北京传》:它是邱华栋教授创作的一本非虚构传记力作。邱华栋是当代作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描写北京外乡人,闯入者的“新市民小说”而闻名。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书中巧妙地将记人写事的传记写法应用于对城市的记录与书写中,以文学之笔写地方历史之志。融合了历史性的回望和在场性的亲历,既不同于地方志,也不同于小说,展现了北京从春秋战国到当下的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书中结合了史料演示北京城的样貌变迁,从三千年的城邑史和八百年的建都史。同时结合历史建筑,人物,时代地标等,从生活内部展现城市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杨美清老师与大家分享到:《人民日报 2024 年精选散文》的时代温度。我沉醉于各位大家优美凝练、富有文采的语言,感动于每一位诗人、作家成功路上的不易、执着、奋发。</p> <p class="ql-block">  参加活动的各位老师们兴趣盎然也都结合生活经历分享感悟,现场气氛热烈,从文字的力量聊到阅读对思维的启发,掀起一轮轮交流高潮。</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张老师以 “阅读与写作的双向奔赴” 为主题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强调 “多读书以厚积底蕴,勤写作以薄发思想”,鼓励大家将阅读转化为笔尖的力量,在文字中沉淀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