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山西之一一,新绛三官庙

迂腐老头(原创 华为手机随拍)

<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清晨,秋行山西之旅步入了第十六天,我们来到了新绛县韩家巷与仁义路交汇处的三官庙。这是一座供奉道教“三清大帝”的古庙,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散发着浓厚的宗教气息。</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三官庙始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在明代和清代均有修缮。因庙前曾矗立一尊巨型石葫芦,故民间俗称“葫芦庙”。这座庙宇不大,占地仅263.05平方米,坐东向西,布局严谨,现存元代正殿与清代献殿两座建筑,以及珍贵的元代彩塑15尊和清代壁画约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三官庙的彩塑独具晋西南地域特色,其颜色古朴深沉,人物形象略显丰腴,比例稍矮,衣着厚重,神情间透着几分茫然。这些塑像不仅是元代道教信仰文化鼎盛时期的实物见证,更蕴含着极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为后人研究元代宗教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献殿与正殿同处一条中轴线上,献殿为十字歇山顶,正殿则为悬山顶,两座建筑的南、北山墙紧密相连(南侧山墙交接处设有便门,北侧则置有槛窗),檐口相接形成天沟,巧妙地将雨水引流。献殿前檐装饰精美,与街道相邻。献殿南北山墙内嵌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三官大帝像碑》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重修碑,另有明清碑碣共八通,记录了庙宇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正殿内供奉着“三官”(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上道君)及天蓬、黑煞诸将的彩塑。相传三官大帝(天官、人官、地官)途经绛州时,见一飞天泉日夜喷涌,洪水泛滥,祸及百姓。地官大帝遂借来巨石,雕成大石葫芦,压住飞天泉,解除了洪水之患。为感念三官大帝的恩德,百姓在大石葫芦后建起了这座“葫芦庙”。</p><p class="ql-block"> 正殿的建筑与泥质彩塑,是元代道教信仰文化鼎盛时期的实物例证,对研究中国晋南地区元代道教的传播及其本土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5月,三官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