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眼看着这个春天就过去了,花季是喜欢玩相机的人追求并青睐的好时节,可毕竟很短,各种原因受限,白白失去许多个拍摄留住春光的时机。有两次设计了短途游,主题是探古,从古建中寻找历史痕迹,但很显然不合圈子里大多数人胃口,因而两次计划都胎死腹中。圈子中一部分人全力备战新疆远行,人家有钱有闲就任性,我们留在家里的人空有抱负但少了牵头的人,可不甘心啊!于是乎斗胆跟建军商量,看看能不能受累找地方转转,建军爽快,虽话语不多但实在,靠得住。五月底的一天我们约了小赵哥和小马哥四人出行原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晨光熹微·扶苏祠古楸寄幽思</b></p><p class="ql-block"> 以往根本不注意忻州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风景,原平只知道天涯山,哪听说过什么柏枝山。随着旅游探路的人逐渐增多,通过抖音等平台让信息广泛传播,使得很多冷门或低调的风景地重现天日。柏枝山扶苏祖祠咋听起来就有历史,我们把第一站设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听说这是为纪念秦公子扶苏而建,属于祠堂,并非寺院,最有名气的是殿前那两株千年古楸。树干需五人合抱,枝叶如伞蔽日,树皮沟壑间仿佛镌刻着秦公子扶苏戍边的悲壮传说。据说此树是扶苏亲手所植,虽无史证,但摸着粗糙的树皮,分明让人触到了历史长河中那些被遗忘的忠魂。风过叶响,仿佛古人在低语,第一视角的凝视对这片土地的文化根系有了更深的敬畏。但现在有关扶苏的史料几乎没有,大殿匾额也是冠以“柏枝神祠”,不知何故。旁边不远处有新建的佛教寺院,有曾侣诵经拜佛,正修缮建设中。</p><p class="ql-block"> 据说柏枝神祠每年五月初一赶会,是最热闹的日子,我们正好是赶在端午前的初三去的,除了祠堂大树底下做这几位老人外,不见游客,倒也显出寺院本身该有的清净,这才是让人喜欢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行程路线:太原直达,里程140公里,用时2.5小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古城回响·普济桥畔叹沧桑</b></p><p class="ql-block"> 行至崞阳古城,青砖灰瓦间残存的明清商铺门匾依稀可辨。这座古城原来也是响当当的晋北重要门户。我们开车在这座古城穿行,就仿佛回到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千年,本想多看看残存的四座门洞,但这里古迹太多了,列为国保的文庙据说是晋北最大的文庙之一,但大中午文保员找不到,努力了半天无果。关公庙看着也有规模可惜不开,算了,我们不必逗留还是直奔主题吧。穿过城门,普济桥横卧滹沱河上,桥拱如长虹饮涧。蹲身细观桥面车辙,深达寸余的痕迹仿佛可以看到明清商队络绎不绝的盛景。当有村民开着突突作响的三轮车碾压着青石驶过,历史不再是书本铅字,而是脚下真实的触感。我们走在桥上总感觉岁月的时钟停摆,六百年的时光在石板缝隙间流淌得格外真切。</p><p class="ql-block"> 行程:柏枝神祠——崞阳古镇15公里,约25分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梵音绕梁·惠济寺悟时空交叠</b></p><p class="ql-block"> 从普济桥走出崞阳古镇,感觉意犹未尽,就算待上一天这里也够看了,但饥肠辘辘的我们需要找个填肚子的地方了,一间路边店进去,老板娘热情倍至,两盘凉菜三瓶冰镇啤酒,一扫燥热,猪蹄和回锅肉给满满大盘,我们根本吃不了。餐后抵达悟空文旅打卡地惠济寺,这本是一座小村庙,从外面看白墙青瓦,样子很低调,我们四人在门前合了个影走进,当走进几座殿堂才一步步被震撼起来。明代大殿八根大柱扑面。仰头凝视时,忽觉立柱微微内倾——原来这是古代工匠为抗地震设计的“侧脚”技艺。曹姑姑彩塑衣袂翩然,千年肉身仙香沁鼻。彩塑圆润的面相透出几分媲美晋祠宋塑的精妙,壁画中供养人服饰的雁门纹样,印证着忻州作为边塞枢纽的地位。这一切竟然就深藏在一个不知名的偏远山村,作为国保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行程:崞阳古镇——惠济寺20公里,约30分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石语琳琅·朱氏牌楼雕乾坤</b></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小赵哥前不久刚刚走过这几个地方,他在群里发图片有个朱氏牌楼让人看后惊羡不已,此行我们也是重点要去的,朱氏牌楼这座清光绪年间的石雕博物馆让我们驻足难离。雕刻精细是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须弥座上的“赵子龙单骑救主”浮雕,人物战袍褶皱竟用透雕技法呈现立体感,连马蹄溅起的水花都纤毫毕现。镜头掠过“麒麟送子”图案时,仿佛感觉当年工匠为防石料开裂,看他们在糯米灰浆中掺入羊血秘技,这两座牌楼精美背后皆是匠人心血,让冰冷的石头也有了温度。</p><p class="ql-block"> 因为小赵哥去过,熟知参观门道,之间他叩响牌楼对面一处农家院,一个推轮椅的老人告知我们,要进院里近距离看得买门票,10块钱,当然该买啊!我们每人扫了10元打开门锁,连同村口的副牌楼,这一通拍摄近距离观看,实打实地亮瞎了我们的双眼。</p><p class="ql-block"> 行程:惠济寺——朱氏牌楼25公里,约35分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暮色传奇·貂蝉故里寻芳踪</b></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貂蝉故里,木芝村的汉墓遗址与傅山手植古槐相映成趣。已经到下午快六点了,反正是归程不算绕行,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进去,还好,景区通融。这个“貂蝉故里是个园林,充分利用貂蝉这一历史传说名人营造文旅产业,让貂蝉这一历史人物活起来火起来,沉浸式舞台可能在晚上或者活动期间有演出,看海报介绍,貂蝉与吕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令人唏嘘,轻吟的《拜月》曲调与村中老妇晾晒黄芪时的民谣旋律暗合。傅山旧居药碾槽痕犹在,窗棂上他亲绘的“竹石图”墨迹未干般鲜活。传说与史实在此交织,把园林景观跟历史典故融合,形成吸引人打卡游览的胜地。</p><p class="ql-block"> 行程:朱氏牌楼——貂蝉故里50公里,约1小时。</p><p class="ql-block"> 返程太原90公里,约1小时20分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后记</b></p><p class="ql-block"> 当夏日斜阳淹没忻州大地轮廓,我们结束了晋北一日行,这趟用双脚丈量、以双眼见证、借第一视角感知的旅程,让我们读懂文旅局打造“跟着悟空游忻州”的深意——历史不应封存在玻璃展柜里,而该是每个普通人都能通过亲身经历,亲眼观察,亲手触摸的近距离走近古建,走进国保,并触发对这片土地真切的文化觉醒。晋北大地上的每块古砖、每道刻痕,都在等待与下个我们的相遇。</p><p class="ql-block"> 感谢建军一路开车辛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