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准格尔旗杨家湾国公府的建设与存续始末,始终充满着偶然与必然,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历史的机缘巧合,让这个“东官府”越俎代庖,取代了王爷府的职能作用,阴差阳错,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准格尔旗民国时期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国公府镇府之宝:那森达赖护理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准格尔旗)扎萨克印璽。)</p> <p class="ql-block">一、建造与兴盛</p><p class="ql-block"> (一)历史背景与建造契机</p><p class="ql-block"> 民国六年(1916年),准格尔旗东协理那森达赖因随乌伊十三旗王公进京翊赞共和,获袁世凯封辅国公,后晋升镇国公(清廷给蒙古王公分封的六等爵位民国沿用: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准格尔旗第十代扎萨克珊济密都布去世后,那森达赖代理了扎萨克印务,权势达到巅峰。</p><p class="ql-block"> 他与阎锡山成为结拜弟兄,强化对晋陕蒙毗邻地区的控制,“岁银约二百余万两皆入私库”,成为名扬塞北,威震晋陕蒙毗邻地区的大地主大财主。为彰显地位,光宗耀祖,他在杨家湾(那森达赖的出生地)建造中西合璧的“品字形”国公府,背靠忽查梁,面揽沙圪堵,远离天子,坐西朝东,寓意“一品当朝”,旗民习惯称“东官府”。</p> <p class="ql-block">(那森达赖,1910年至1932年任准格尔旗东协理,1916年至1932年护理扎萨克印务,为准格尔实际上的时任最高行政长官,国公府的缔造者与掌门人,准格尔民国初年开放商埠,招商引资的先行者。)</p> <p class="ql-block">(二)建筑与功能</p><p class="ql-block"> 国公府集旗务处理、家族生活于一体,建筑凝聚蒙元文化粗犷与汉族建筑艺术精巧细腻,雕花拱券、回廊布局,融合西方哥特式建筑高耸削瘦、尖形拱门、彩色玻璃窗,着力彰显朔漠的辽阔,中西合璧的包容。 展示民国初年蒙汉中西文化交融特色,堪称草原建筑艺术的典范。准格尔旗国公府落成二年后 ,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徐世昌,于1919年10月22日,为那森达赖的结发夫人讷棍吉特颁发了夫人封轴。</p><p class="ql-block"> 由于珊济密都布去世后,第十一代扎萨克阿拉腾敖其尔尚未成年,那森达赖是以东协理身份护理扎萨克印务。随着国公府在漠南蒙古声名鹊起,内外往来宾客骤增、旗务纷繁,成为名副其实的准格尔旗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核心地标,见证那森达赖对旗务的绝对掌控,同时也见证准格尔移天缩地敢为人先的宏伟气魄,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开阔视野。一百多年前的沙圪堵,杨家湾是招商引资的拓荒者,开放通衢的践行者,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先行者。</p> <p class="ql-block">二、由盛而衰与功能转变</p><p class="ql-block"> (一)王英洗劫元气大伤</p><p class="ql-block"> 1927年入冬,河套土匪头子王英从萨拉齐分两路袭击准格尔旗,那森达赖集中兵力固守杨家湾,王英围了十几天未能攻破,便在沙圪堵点了一把火,那森达赖见势不妙,亲自动手烧了杨家湾,撒退到准格尔召。王英进了杨家湾,火烧的墙壁直往出流鸦片汁液。原来夹墙里边积存着大量鸦片。王英下令掘地三尺,但没有发现那森达赖的银窖,只找到大少爷阿木古楞藏在国公府内的500个元宝、1万块现洋和2000两大烟以及部分衣物。王英进攻准格尔旗得到的实物很少,那森达赖的损失却很大。一是那森达赖在沙圪堵头道街的商号和房产都付之一炬;二是杨家湾国公府那森达赖自焚与王英毁坏还得再次重修;三是那森达赖的长子大少爷阿木古楞失财气郁而终,白发人送黑发人令那森达赖伤心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看到照片中的沙圪堵和杨家湾国公府,是第二次重新修建起来的。重建时用了100多万银元,布局和规模远不如以前宏大。王英进攻准格尔,主要是贪图杨家湾的财富,谁知那森达赖提前掌握了可靠的情报,擅自调配王府的驼队改运国公府的财产和武器,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但他此举却让四奶奶匆匆就地掩埋的私人金银珠宝丢失殆尽,激怒了四奶奶,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四奶奶也由此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p> <p class="ql-block">(国公府内景一瞥)</p> <p class="ql-block">(二)沙圪堵与国公府再展宏图</p><p class="ql-block"> 沙圪堵头道街经过重修后,商铺焕然一新,老掌柜重拾信心,新掌柜接踵而至,他们看到了草地生意的持续升温,领悟了大汉台吉的博大胸襟,感受到走西口故道的无限商机。</p><p class="ql-block"> 国公府随着实际权力的深度加持,大营盘王府由于没有扎萨克驻持反倒渐受冷落,围绕国公府周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资源的集聚集中,杨家湾陆续建起同仁学校,小型兵工厂,新军演兵场等。南京政府,国民党军政人员,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共产党早期革命家,民族上层人士,地下党组织,宗教神职人员,三教九流,巫医乐师,土匪游寇都会不约而同奔赴这里,寻觅发展势力,抑或谋口饭吃。</p><p class="ql-block"> 内蒙古早期民族民主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人乌兰夫曾先后两次到国公府与奇子俊秘密联络,讨论行动纲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一些骨干成员,也经常来这里与奇子俊会晤,杨家湾无疑成为塞外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著名的《二少爷招兵》就是沙圪堵商铺,国公府重修后民间创作的漫瀚调曲目,一直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奇子俊书法,是迄今发现的其唯一书法真迹。奇子俊与国民党元老检察院长于右任交往过密,提携奇时任国民政府检察委员,于右任另一身份为一代书圣,被民国众多书法大家拥戴,奇子俊的汉文书法曾得到于右任的鼓励与点拨。)</p><p class="ql-block">(三)权力更迭与府邸式微</p><p class="ql-block"> 1932年正月初四,那森达赖与次子奇子俊在准格尔旗蒙古贵族上层第一次流血政变内讧中殒命,国公府突然陷入权力真空状态,失去核心人物,群龙无首,昔日威严难以为继。</p><p class="ql-block"> 继任旗务委员会主任,东协理奇寿山力主革旧图新,公私分明,他志存高远,躬身践行,严谨开明,仅仅维持83天新政,便爆发了第二次流血政变,奇寿山这个一腔抱负才华横溢,刚刚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的政治新星,被那森达赖堂弟奇文英派人尾随,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奇文英以军代政,坐阵神山,杨家湾原国公府门前冷落鞍马稀。</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国公府邸虽在,但往日威风荡然无存,国公府名存实亡,丧失执政功能,三处空荡荡的大院寂如古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 <p class="ql-block">(二少爷奇子俊【右】与奇寿山【左】,1931年冬拍摄于南京。二人自幼一块读私塾,情同手足,义若弟兄,如能携手并肩,准格尔乃至内蒙古之幸,可惜这张照片拍摄不久,二人相携回旗,奇寿山为报杀父之仇枪杀了那森达赖奇子俊父子,此举亦让他得到报应,于83天后死于非命。一仇四命,两对父子,争权夺利,呜呼哀哉!)</p> <p class="ql-block">(四)解放后的功能转换</p><p class="ql-block"> 1948年春,以神山战役我人民解放军胜利为标志,准格尔旗迎来了解放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为有效利用国公府房舍,将其旧址辟为蒙古族小学,蒙古族学校在沙圪堵新建后,北大院作为国营粮站的粮库,1965年,又成为准格尔旗第一批知青的宿舍,见证时代变迁中修旧利废的不同用途。</p> <p class="ql-block">(杨家湾国公府原址,一切似有实无。)</p><p class="ql-block">(五)1964至1966年国公府被夷为平地</p><p class="ql-block"> 1964年,随着左倾思潮的抬头,国公府南院以及雕梁画栋的正立面牌楼被拆除,一九六六年,文革破四旧(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运动兴起,北大院原粮库也被列入“四旧”拆除了大部分。</p><p class="ql-block"> 拆除国公府的砖瓦一部分杨家湾村民占用,大部分拉回沙圪堵,在烈士塔西武装部北给时任县级干部盖了四排住宅,大礼堂东面(现沙圪堵伊东广场东漫瀚调美食广场一带)盖起八排家属房,作为旗委政府的干部家属区。</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期,烈士塔需扩大陵园,人防办需建设办公场地,人武部需兴建家属房,拆除了那四栋县级干部家属房;一九八一年,杨家湾村民将最后一部分腾空的粮库用房拆除,砖瓦有的自用,一部分卖给外村,国公府至此完全销声匿迹,荡然无存。一九九九年旗政府搬迁后,沙圪堵礼堂东用国公府拆下的旧砖盖的八栋干部家属房也拆了,最后砖瓦不知流落到何处。</p><p class="ql-block"> 曾经富丽堂皇威震朔漠的国公府,拆毁、蚕食、消失的无影无踪,无声无形;有图无存,有始无终。国公府原址,最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p> <p class="ql-block">三 准格尔文化遗产塌方式被毁</p><p class="ql-block"> 国公府的倒毁,像一副多米诺骨牌,它的连锁反应,引起了准格尔历史文化遗产的强烈地震。</p><p class="ql-block"> (一) 一九六七年春,旗晋剧团演出服装,行头,道具,配饰,设备,灯光,布景等有形有价财物,被统一拉运到头道街泼上汽油,当街焚毁,准格尔旗晋剧团被迫解散。</p><p class="ql-block"> (二)一九六七年,三、七小学(文革初期蒙古族小学)一位老师带领部分师生,浩浩荡荡开进杨家湾那森达赖的墓地,发扬天不怕地不怕神鬼不怕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掘了那森达赖与其次子奇子俊的坟墓,将已经埋葬了三十五年的大汉台吉与二少爷暴尸于荒野。</p><p class="ql-block"> (三)准格尔召惨遭洗劫, 一九六七年四月,伊金霍洛旗,东胜县,准格尔旗的一些红卫兵打着“破旧立新”的旗号,擅自闯入准格尔召,对大殿的经卷、法器、祭祀用品、柱毯、挂毯、地毯等召庙财产进行非法查抄,掠夺,破坏,焚烧。珍贵文物遭到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 (四)文革期间,大营盘王府,衙门,白塔,王府家庙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准格尔第九代扎萨克伊克昭盟盟长扎那格尔迪墓葬被掘,墓志铭被打烂砌了猪圈。</p><p class="ql-block"> ……(此处省略若干字)</p><p class="ql-block"> 是谁给价值连城的雕梁画栋打上阶级的烙印?那些不会说话的砖瓦何罪之有? 准格尔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被拆毁殆尽,真可惜!难道图新非得除旧吗?和谐共存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杨家湾蒙古小学师生69年前在国公府内合影。)</p><p class="ql-block">四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 国公府的命运警示: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其从兴盛到消亡的历程,警醒后人需守护历史根脉,避免重蹈“毁史”覆辙。如今,复原国公府历史轮廓,为研究鄂尔多斯地区近现代史、建筑史提供重要依据,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传承之路仍任重道远。如何让国公府所承载的文化,在现代社会更好地传播、延续,是需要思考的课题。通过文化展览、民俗活动重现、数字化记录,AI技术生成等方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国公府的价值,让这份历史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p><p class="ql-block"> 准格尔旗国公府,是鄂尔多斯近现代历史馈赠的珍贵礼物,它曾静静伫立了半个世纪,如今落寞谢幕亦快六十年矣。国公府的灰飞烟灭,与众多晋商大院历经磨难完整保护游人如织,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遗憾,无可挽回的遗憾,是国公府留给世人的警示。</p><p class="ql-block"> 那森达赖的结拜弟兄阎锡山也许没有为人民服务,但是他的故居直到现在还在为人民服务,国公府若存世亦然。轻轻的它走了,正如它轻轻地来,还没来得及招手,告别往日的精彩!经过跨世纪的岁月沧桑,拂去尘封的面纱,方见国公府厚重的历史蕴藉灿烂的多元文化,等待着更多人去聆听它的故事,去感受那跨越岁月的文化温度,在守护与传承中,续写属于它的篇章。</p><p class="ql-block">我们不仅要知道</p><p class="ql-block">它是怎么来的</p><p class="ql-block">还应当清楚</p><p class="ql-block">它是怎么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不能断代</p><p class="ql-block">最好不要留白</p><p class="ql-block">守望乡愁情怀</p><p class="ql-block">过往告诉未来</p> <p class="ql-block"> 为强化视觉效果,本文部分图片经过笔者AI制作或加工,特此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