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深刻记忆

青莲风雅(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梦想的新起点 —— 放手一搏,就是最好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高考时,莘莘学子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就这三天的时刻,安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惊叹不已呢?因为这三天实在太重要了,太震撼人心了!</p><p class="ql-block"> 6月5日,星期四,农历五月初十,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小暑之后有大暑,小寒之后有大寒,唯独小满之后没大满,而是芒种。芒种是收获,也是耕耘;是结束,也是新生。愿你种下希望,收获美好,种下阳光,收获健康。愿你的忙,不慌不忙,人生万事的圆满顺遂,不过就是“种”与“收”的过程。愿过去总有一份欢喜在此刻收获,愿未来总有一点盼头在此刻种下。如高考一样意义非凡而深远,前途光明而神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考在即,回首过往,感悟颇深。那些年,同窗奋战,几个小小数字却似命运的分岔口。三十年回首,曾经的同窗各自踏上不同的旅程。一分之隔,如今成了各自的生活风水岭。人生的路途不止一条,每一步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高考,不象现在这样灵活。现在是成绩出来了填报志愿,那时是成绩没有出来,依据估计的分数填志愿。现在是志愿很多,一二三批志愿,每个志愿又有三个志愿,选择的余地很多,那时是一二三,三个志愿各填报一个志愿,多了一个提前批的志愿,选择余地很少。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能上大学,那时不行,能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没有几个,大部分都回家务农了,能坚持补习一年的也没有几个。一个六十多名学生的班级,应届生没有一个上线的,这也是常态,坚持补习一年的也就十人左右。而这十人当中最终能考上大学的也就五六人。所以当时把考大学戏称过“独木桥”。那时节也没有985,211“双一流”的说法,现在有,学生们基本上都可以上大学,只不过是学校选择的问题,还有专业是否喜欢的问题。成绩己经出来了,对着学校和专业选就可以了。那时节都是估计的成绩,不是高就是低了,理想的学校和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很大,经常出现滑档的情况。当然对于城镇户口的学生来说情况要好一些,农村户口的学生真可谓是难上加难,也许高考的机会就这一次,把握不好就永远地结束了学生生涯。</p><p class="ql-block"> 那时节就读的高中因生源较少,一般高考都不设考点,要到县城设的考点去应考,没有什么应试环境可言。学校教务处事先去租房子,四五个同学一间合租屋,互相照应着复习和按时赴考。同学们都很穷,没有手表,也没有手机,都是带队老师盯时间,相互提醒和操心时间,避免迟到误考。另外一般不主张同学单独租房单独住,就是怕迟到。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县城距离我们的学校六七十里路,只有通勤的班车,提前一天去租房住下,复习的资料都带上。只是准考证都不事先发,由带队老师保管,第一考前才发给大家,避免丟失。车费、住宿费和吃饭的费用将近两百多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负担还是挺重的。加之正是所谓高考的黑色七月份,气温高,天气炎热,囊中羞涩,能买瓶水或者汽水,那可都是上天的恩赐了。家中条件好的同学买上一个西瓜分开吃一下,都舍不得,同学们计算着吃,希望能坚持到两天半考完试。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简直无法想象,同学们是如何坚持过来的。十六七岁的年龄,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竟然都挺过来了。当然,大部分同学都落榜了,能上大学的也就四五位。因为家里穷呀!勉强能考一次,就这么一次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过半百之后,再回想当年参加高考的情形,既感慨万千,又让人惊叹不己。和现在的高考相比,就是不能同日而语。我一直不想信命运,但现实是,一切好象都是命中注定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归结起来这命运好象就是机遇或机会吧!机遇稍纵即逝,抓不住一切可能就会截然不同,走向完全相反的路途。但就生活的意义和本质来说,似乎区别没有多大。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现在生活并不比我们这些挤过独木桥的人差上多少,某些方面还要比我们从容和自若。人生漫漫,其实也不过三万多天。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究竟追求什么?是荣华富贵,还是功名利禄?佛曰:金山银山,不如平平安安;大富大贵,不如健康到位;长命百岁,不如善终收尾。简而言之就六个字:平安,健康,善终。当我们回归田园生活之时,农村的的那种质朴、纯自然的生态以及生活的气息怎能不令人神往呢?难道我们考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失去人身自由吗?当初一心想要跳出农门,到外面去闯世界,追求自己的理想,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三十多年后竟然心里向往的是农家的四合院和田园生活,终点竟然就是自己出发的起点。这好不可笑,造化弄人。没有考上大学的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同学,日子竟然也过得风生水起,逊色不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任何时候改变自己都不晚,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不管你现在处境有多难多糟糕,如果你有目标,不管路有多远,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能成功。水到绝处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心灵的宽度,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包容了多少人。做人如山,望万物,而容万物。做人似水,能进退,而知进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方式不同,追求也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导致每个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谓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生活和生存,而且都希望生活的好一些,生活的意义大而深远一些。作为普通的人而言,如果不能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如果不能作国家民族的栋梁和脊梁,如23名国家功勋奖获得者一样,我们也不用那么懊悔不已,接受自己的普通,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给国家和政府添堵添乱,这就是为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最大贡献。因为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生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维护和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高考的黄金时刻,我不惜笔墨来书写那些年月的高考往事。既是期许,也是祝愿,更是为了提醒,摆正心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心情愉悦地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6日 酒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