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国保一一正定开元寺

迂腐老头(原创 华为手机随拍)

<p class="ql-block">  前年的阳春三月,我驱车前往河北正定,开始了一次为期三天的文化之旅。这座古城虽不大,但漫步其中,满眼皆是古寺、老槐、青砖灰瓦,仿佛能听到千年的呼吸,岁月的低吟。我们怀着敬仰之心来到开元寺,这里唐代钟楼与现代楼房并立,展现出历史的层层沉淀。古塔上的雕像被风雨磨得圆钝光滑,却比崭新的解说牌更有说服力。这里的历史不喧哗,只是静静摊在温暖的阳光下,像一本翻旧的书,引人回溯那久远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正定开元寺,这座位于河北省正定县的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初名净观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为开元寺。清代后期,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如今仅存须弥塔、国内唯一的唐代钟楼、三门楼石柱(刻有佛经佛像)及法船殿遗址。这些遗存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更成为研究古代建筑与艺术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须弥塔现存塔体为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四年后竣工并定名“开元寺须弥塔”。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九级密檐式方塔,高约48米,外形与西安大雁塔相似,古朴庄严。塔身无雕饰,底层为石砌方座,四角有八尊石雕力士像,风格简洁大气。正面有一拱门,塔内为中空筒状上下敞通,无台阶登攀。各层正面有方门,四角悬挂风铎,顶部有葫芦形的塔刹。开元寺须弥塔在建筑上带有较强的官式建筑特色,对隋唐时期的政治及官式建筑研究具有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式二层楼阁建筑,高14米,砖木结构,青瓦覆顶,面阔进深皆为三间,四周有台明环绕,在结构上保持着早期建筑古朴庄重的风格。一层四周为砖墙,门向西开。一层正中有圆井,与二楼悬挂的钟口相对。二楼为木结构,四面各有门与四周木栏环台相通,楼上通风透光。钟楼上悬钟一口,造型古朴。钟楼是河北省最早的古建筑之一,上悬一口唐代铜钟,建筑风格独特,是研究唐代木构建筑的重要实例。开元寺钟楼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是研究唐代寺院平面布局的重要实例。</p> <p class="ql-block">寺内还保存有五代时期巨型赑屃碑座(残长8.4米,重107吨),为国内同类石刻之最。三门楼石柱上刻有佛经、佛像等,虽已残损,但仍可窥见唐代石刻艺术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面对日本学者“中国无唐构”的断言,梁思成与林徽因在1933年考察正定时,发现开元寺钟楼下层斗栱雄大、梁架粗壮,当场作出震撼性判断:“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认”。这一发现与佛光寺东大殿等共同改写了中国建筑史认知。</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虽规模不大,但钟楼、须弥塔、五代巨型赑屃碑共同构成开元寺三大瑰宝,堪称“镇寺之宝”,是正定“古建筑宝库”中不可错过的景点。2006年,开元寺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