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太姥 海上仙都寻幽记

文竹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文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 16590440</p> <p class="ql-block"><b>‌ “云雾缭绕太姥间,仙风拂面意悠然。奇峰异石藏幽境,胜似蓬莱第一山。” </b>太姥景区被誉为海上仙都,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南部,以花岗岩峰林、幽深岩洞和山海交融的景观著称;以 峰险、石奇、洞幽、雾幻闻名中外,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人墨客,遐迩闻名。</p> <p class="ql-block">  我去太姥景区时隔几年,每逢春雨之季,印象深刻的画面会浮现眼帘。二零二零年三月末上午我与友人一起踏入太姥景区时,天空正飘着细密的雨丝,如烟如雾,将这座海上仙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仿佛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撑伞往山里走。</p> <p class="ql-block">  走在蜿蜒的小路,踏着石阶而上,雨水浸润在石头上,路旁的草木被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叶片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雨水打在竹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竹子清新的香气,让人感到无比的宁静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往前走,看到桃花盛开在奇石旁,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奇形怪状的石头很多,似人非人,似物非物,细琢磨那就是一幅抽象派画卷,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每块石头都仿佛经过神工雕琢,充满艺术感。诗人李白曾赞叹:<b>"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b></p> <p class="ql-block">  走到拐弯处,右手边的险石上刻着“别有洞天”四个大字。太姥山岩洞数量很多,其中以葫芦洞和将军洞最为著名。我们走过的幽洞,洞内狭窄曲折,需低头弯腰、手脚并用才能通过,极具探险乐趣。走过幽洞后往山上走看到了山门--白云古刹。</p> <p class="ql-block">  白云古刹,又名摩霄庵。走进山门踏上石阶往前走,前面是摩霄庵。原名白云寺,位于太姥山的摩霄峰南面。该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年),由白云禅师创立。白云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面向大海的视野,成为了摩尼教的据点。在唐宋年间已具规模,至清代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  去摩霄庵途中,遇见一道士下山,撑伞在雨中缓步而行。前面绿树成荫,景色蒙胧,意境深邃,难得一见。往前走看到庙门上刻着“摩霄庵”的名字,与山门上悬挂着“白云古刹”的匾额,两者相映成趣。站在空旷白云寺旁欣赏远处风景,雾气缭绕,似雪、似云、似仙境。<b>“古寺摩霄上,楼台近九天,鸟归青山嶂 ,人宿白云边。”</b> 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下山,雨渐渐的停了,眺望着远方山峰险峻。<b>“一剑横空星斗寒, 九霄踏尽雪霜清。” </b>这诗是明代道人所题。山的主峰覆鼎峰海拔917.3米,山势傲岸秀拔,恢宏磅礴。山峰多为花岗岩地貌,典型代表﹣﹣石蛋地貌。太姥山犹如一个天然的巨大盆景,山峰被流水侵蚀出奇特形状,如夫妻峰、二佛谈经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移步换景,眼前是夫妻峰,它是太姥山的标志性景观。夫妻山峰被流水节理侵蚀出一条缝隙,顶端一高一低的两个石蛋,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对久别重逢的情侣,正在低语话衷情,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传说,在太姥山下有个渔村,因变故,一对夫妻被迫分开,一出家为僧,一削发为尼。多年后重逢,两人决定还俗返乡,却被南海法师施法变成了石头。</p> <p class="ql-block">  山下行,雨点渐大,山间的雾气浓,十步之外,便看不清人影。这种朦胧,倒让我想起古人的山水画。中国画讲究"留白",太姥山的云雾,便是大自然最好的留白。它遮蔽了山的全貌,却让人对那遮蔽的部分生出无限遐想。这或许便是中国美学的精髓所在。<b>不全之全,不似之似。</b></p> <p class="ql-block">  太姥山靠近东海,水汽充沛,常年云雾缭绕。雨天登山时,云雾使山岚弥漫,石峰时隐时现,宛如水墨画卷。这种虚幻缥缈的景观被称为<b>"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b>赋予了太姥山"仙山"的意境。云雾与奇峰怪石的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山海大观",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雨润太姥山,这座海上仙都在雨水的洗礼下,展现出了别样的风情。它的神秘、它的美丽、它的宁静,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让我流连忘返,也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神奇美妙的人间仙境。太姥巍峨耸云霄,此景此情乐逍遥。</p> <p class="ql-block">  谢谢美友览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