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施怀德</h3> <h3>横溪与吴溪,宛如两条隐匿于岁月深处的文脉玉带,在大金华山文化区东北麓浦江、兰溪三江(浦阳江、壶源江、梅江)流域的绿水青山间静静流淌。它们承载着“万年稻源”的历史文化,是“千载婺学”师道文脉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区域,自古便是人文荟萃、学术繁盛之地,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深厚且独特的纪师(谢师、礼师、尊师、敬师)文化瑰宝,极具文化传承、文创开发与文旅融合的潜力与价值,在“万年稻源,千载婺学,百工艺都”金华市域文化标识培育和活化中,策源于浦江“三江五溪”的中华纪师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探寻与挖掘。</h3> <h3>一问横溪与吴溪,是什么?<br><br>从“千载婺学”视域观照,横溪与吴溪乃中华“三师”胜地,承载着师道传承的神圣使命。<br><br>“儒师”方凤,学识渊博,德行高尚,是元代著名的学者,被誉为“浦阳江大儒”。他作为南宋遗民,拒绝仕元,归隐浦江仙华山,潜心学术与文学创作,在元代婺州文坛具有重要影响力。其学术传承深远,“浙东三大家”柳贯、黄溍、吴莱等均出其门下,为婺中文人群体学术根基的奠定者。“臣师”柳贯、黄溍、吴莱,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老师,皆为元代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理学思想影响后世。“帝师”宋濂,是明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是朱元璋的谋士,更是太子朱标的老师,为辅佐朱明皇朝,开疆拓土,治理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br><br>他们在横溪与吴溪间留下诸多文化印记,如乌蜀山纪师岩。乌蜀山纪师岩位于兰溪市横溪镇集镇东南约一公里处,其岩,上受“北山四先生”金仁山、“浦阳江大儒”方风道脉之渊源,下启“婺学集大成者”宋濂薪传统绪,是“浙东三大家”柳贯、黄溍、吴莱之师方凤传道处,元代“儒林四杰”柳贯读书授业处,更是宋濂礼师问学处。灵岩孕“三师”,一洞聚“五贤”,“三师胜地,纪师策源”,纪师岩闪耀着师道传承、尊师重道的熠熠光芒,是中华纪师文化重要策源地。</h3> <h3>二问横溪与吴溪,有什么?<br><br>“三江五溪”文化<br><br>横溪与吴溪作为“三江五溪”文化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与浦阳江、壶源江、梅江等水系紧密相连,构成独特地域文化脉络。沿江而建的古老村落、寺庙、桥梁等,宛如珍珠般散落,承载着丰富历史故事与传说。例如,吴溪文化发源于宋元时期,以吴氏家族为代表,诞生了吴直方、吴莱、吴茀之、吴山明等先贤,形成诗画交融的文人传统;左溪文化以家族联姻与师承关系为纽带,促进了宋末至民国的文化高峰。这些文化遗迹见证了岁月变迁,展现了先辈生活方式与智慧,是研究古代浙中地区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民俗风情的天然宝库,为文化传承与文创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灵感,也为游客呈现一幅立体、生动的历史文化画卷。<br><br>“三师”“五贤”文化<br><br>以方凤、柳贯、黄溍、吴莱、宋濂为代表的“五贤”,在横溪与吴溪畔书写辉煌篇章。方凤由吴溪、而横溪、大阳岭至金华山游历,来回旅途皆寓居柳时声(柳贯父)宅。方凤在浦江故里方宅存雅堂西侧建“存雅书院”,传播儒家经典,培养众多弟子。柳贯、黄溍、吴莱师从方凤,在其教导下,深入研习经史与文学,学成后在学术、文学领域各领风骚,形成独特风格,推动浙东学术与文学发展。宋濂尊师重道,受业于柳贯、吴莱,他不畏艰难,翻山越岭前往求学,终成“明开国文臣之首”“婺学集大成者”。其尊师、礼师、问师故事在横溪与吴溪周边口口相传,激励着后世学子。<br><br>书院古道文化<br><br>吴莱书院在浦江吴溪畔落成,成为文化新地标。其承载着传承弘扬婺学、培育莘莘学子的使命,是学术研讨、文化交流、文化教育的场所。而连接各文化遗迹的古道,如太阳岭古道、横溪纪师岩荷岭古道、吴溪深袅山古道等,是先辈求学问道之路。太阳岭古道位于金华、兰溪、浦江三地交界,是古时金华通往严州府(建德)的官道,也是临海、越州、温州通往严州、歙州(徽州)的重要通道。宋濂曾踏着古道,历经艰辛前往横溪纪师岩、吴溪深袅山问学于柳贯、吴莱。古道沿途风景秀丽,却也崎岖险峻,每一块石板都刻着岁月痕迹,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求学故事,它们是历史见证者,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珍贵资源,吸引着游客重走求学路,感受先辈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精神。</h3> <h3>三问横溪与吴溪,做什么?<br><br>立足横溪与吴溪丰富的文化资源,应积极行动,推动“三师胜地,纪师策源”文化建设,让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br><br>深入挖掘文化内涵<br><br>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三师”“五贤”生平事迹、学术思想、文学作品,以及书院古道、村落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例如,深入探究方凤的理学传承、柳贯的文学理论与创作风格、宋濂的政治思想与文化贡献、吴莱的政治主张与学术传承及浙东学术圈文化贡献等。通过学术著作、科普读物、纪录片、线上课程等形式,将其传承发展。如出版关于“三师”“五贤”的学术研究专著,制作介绍当地文化的纪录片,开发线上文化课程等,增强大众对横溪与吴溪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为文创开发与文旅融合筑牢根基。<br><br>培育打造文旅品牌<br><br>以吴溪深袅山吴莱书院落成为契机,整合浦兰“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编制科学旅游规划。设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如“千载婺学师道传承之旅”,串联吴莱书院、深袅岭、五路岭、纪师岩、太阳岭宋濂问学古道等景点。同时,培育“中华纪师大典暨中国书院发展论坛”品牌,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参与。在大典期间,开展学术研讨、文化交流、拜师仪式等活动,如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关于“千载婺学”传承与发展的学术研讨会,举行具有传统仪式感的拜师仪式,让参与者感受尊师重道的文化氛围,提升横溪纪师岩与吴溪吴莱书院,在文化旅游领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打造“诗路钱塘,师道中国”文化旅游金名片。<br><br>推动文创产业发展<br><br>从横溪与吴溪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开发文创产品。比如,以“五贤”形象为原型,设计制作精美的玩偶、文具、饰品等;以古道风光、书院建筑为图案,绘制画卷、制作明信片、手工艺品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打造文化体验项目,在书院举办国学讲座、诗词吟诵、书法绘画展览,让游客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古道设置文化研学营、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让游客深度体验横溪与吴溪文化魅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br></h3> <h3>四问横溪与吴溪,成什么?<br><br>中华纪师文化旅游目的地<br><br>横溪与吴溪凭借独特深厚的纪师文化底蕴,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与活动。例如,完善景区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开发与纪师文化相关的体验式旅游项目,如模拟古代拜师仪式、国学课堂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朝圣拜师、文化体验。游客置身于此,可深入了解中华师道文化内涵与价值,接受文化熏陶,感受尊师重道浓厚氛围,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华纪师文化旅游胜地,让师道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广泛传播。<br><br>金华“千载婺学”市域标识培育和建设高地<br><br>充分凸显横溪与吴溪在“千载婺学”传承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千载婺学”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千载婺学”研究基地,吸引国内外学者开展研究,推动“千载婺学”学术发展;建设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开展“千载婺学”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养青少年对“千载婺学”文化的兴趣与认知。通过这些举措,打造具有金华特色的“千载婺学”文化传承地标识与文化品牌,提升金华市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让“千载婺学”成为金华城市文化闪亮名片,为金华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金华在文化传承创新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贡献重要力量。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大潮中,横溪与吴溪正以其独特魅力,从历史深处走向广阔未来,成为文化传承、文创开发与文旅发展的璀璨明星。<br><br>(作者为金华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博研究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