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里寻古韵.园博园醉新风

东方欲晓

<p class="ql-block">江城雨后踏歌行,旧里新园万象生。</p><p class="ql-block">画壁凝眸穿百载,老街举步越千程。</p><p class="ql-block">绿色秘境诗画卷,生态园博毓秀灵。</p><p class="ql-block">笑揽古今同一醉,大江奔涌抒豪情。</p> <p class="ql-block">  端午雨后,阳光柔和。我和夫人怀着对武汉历史文化的深切热爱,以及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浓厚兴趣,再次前往汉口里、园博园探访。这次旅行,既是对老汉口旧日风华的追溯,也是对现代城市生态文明的探寻。</p> <p class="ql-block">  走岀地铁口,一座高大的牌坊赫然映入眼帘,“汉口里”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牌坊对面及两侧的巨型画墙,如时光隧道的入口,一下子便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老武汉的多种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铺陈开来。我驻足画墙前,仿佛能穿越历史,看见汉口旧时的市井百态。</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踏入老街巷,脚下的青石板路已被岁月磨得温润如玉,旧时光里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汉口里这座以清末民初的老汉口为蓝本仿造的古建筑群,通过精致复建武汉的汉正街、长堤街、花楼街等标志性街巷,已将武汉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面呈 现出来,让游人更深刻地了解城市的根脉与灵魂,达到让大武汉的历史重新呼吸与再造。</p> <p class="ql-block">  漫步汉口里,浪漫休闲气息满满,历史文化氛围浓郁,街头巷尾到处都流淌着老汉口的商业基因。老字号“叶开泰”药铺飘来阵阵药香,仿佛将百年前的悬壶济世之风揉入岁月;“汪玉霞”糕饼店的櫉窗里,芝麻糕、绿豆糕的香气混着蔗糖的甜,让人想起旧时光里走街串巷的叫卖声;还有大夹街的门店里,恍若能看见民国时期顾客与掌柜讨价还价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呈多元化特色,各种风格在此交融共生。广东会馆的外墙高高翘起,如雄鹰展翅,青砖灰瓦间镌刻着岭南商人的精明与乡愁;山陕会馆内假山园林造型充满诗意与梦幻,石雕石刻构思恢宏、刀法精湛,彰显着秦晋商邦的雄浑大气;还有西式钟楼与小教堂则静静矗立,尖顶与拱窗的组合,又为这片老街增添了几分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  城市故事馆是汉口里的精神腹地。推开木门,泛黄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旧物什、沉浸式的场景复原,共同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一幅汉口开埠时期的地图前,灯光柔和地打在租界区与华界的分界线,让人不由得想起“东方芝加哥”的繁华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离开汉口里的烟火,穿过园博广场,便踏入了园博园的清新世界。这座占地200多公顷的园区,曾是汉口垃圾填埋场,如今却化身为“城市绿肺”,草木葱茏,湖水潋滟,处处彰显生态修复的奇迹。步入园区后,过去那些曾经的建筑垃圾如今都已变成了一道道流动的翡翠屏风。宛如一条生态画廊徐徐展开,正在默默述说着“变废为宝的生态哲学。</p> <p class="ql-block">  园博园内,百余个展园如珍珠散落,每一颗都凝结着不同城市的山水智慧。漫步其中,确实让人有点目不暇接,于是,我们便选择了几个展园重点观赏。首先进入宁波园,这里仙境入画来,一湾碧水环绕着白墙黛瓦,假山叠石间,流水潺潺。宋代诗人吴潜曾赞宁波“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眼前的景致,正是对诗句的鲜话注解。</p> <p class="ql-block">  接着,走进镇江园,这里有以北固山为原型的“天下第一江山”。亭台楼阁依山而建,登临北固楼,仿佛置身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意境中,园内的“天下第一泉”汨汨流淌,与远处的金山寺倒影相映,让人不禁想起白蛇传里水漫金山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了杭州园,这座人间天堂中的曲院风荷如诗如画。田田莲叶间,荷花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盛开,粉白相间,宛如西施浣纱归来。湖边的“断桥”上,游客们凭栏而望,恍惚间,仿佛能听见柳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吟诵。</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长江文明馆如一艘巨轮,静泊在园博园内。馆内,从远古的恐龙化石到商周的青铜礼器,从楚文化的编钟到明清的漕运模型,全方位地展现了长江流域的文明脉络。一幅巨型长江全景图前,金沙江的澎拜,三峡的险峻,扬子江的开阔,让人油然而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  自然博物馆则是孩子们的乐园。巨型的恐龙模型昂首而立,仿佛下一秒要发出震天的怒吼;生态展厅内,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的标本栩栩如生,与橱窗外的绿树山林,共同构成了“万物和谐”的生动图景。</p> <p class="ql-block">  离开自然博物馆,我们踏上了返程之路。回望汉口里的牌坊,鎏金大字依然醒目,而园博园的草木气息仍萦绕在衣䄂间。此次行程,恰似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那就是在汉口里的青石板上,寻找武汉的根脉与乡愁,在园博园的绿树繁花中望见城市的未来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武汉诗人曾卓的诗句:“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我渴望着感情的泉水,哪怕只有一滴”。在汉口里,我饮到了历史的甘泉;在园博园,我遇见了生态的绿洲。相信武汉这座城市正以兼容并蓄的的姿态,在旧时光的沉淀与新文明的生长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或许,所谓城市的魅力,就在于此。一方面既能让游子在老街巷里拾回失落的乡愁,又能让归人在新风景中看见未来 的模样。而我们,有幸在这新旧交织的光影里,慢慢读懂一座城市的灵魂。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即兴填作《苏幕遮. 汉口园博行》词一首,以表心声。</p><p class="ql-block"> 雨初歇,云尽散。古里鎏金,长卷开江汉。老字号中香漫院,钟楼尖耸,光影浮虚幻。</p><p class="ql-block"> 入芳林,寻秀苑。碧水环楼,诗情画意见。展馆观龙惊地变,生态新章,写就山河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