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最珍贵的爱

审视自我

<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称:审视自我</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码:75326027</b></p><p class="ql-block"><b>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致谢原创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的全国高考今日进入第二天。新闻里滚动播放着考场内外的身影,那些紧张又充满希冀的面孔,仍然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看着这些,我不禁想起2015年的夏天,我的女儿文晶参加高考时的场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记得那时初夏的淮安,傍晚时分暑气渐消,家中小书房的灯总是亮到深夜。窗外是日益繁华的县城夜景,窗内是女儿文晶伏案苦读的瘦弱身影。我和她爸爸常常在客厅里悄声说话,连电视的声音也调到最低,生怕打扰她冲刺的节奏。那份小心翼翼,至今想来仍觉心头微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说起文晶的备考,那真是一段用汗水和泪光铺就的逐梦路。艺术生的文化课本就不轻松,她又给自己定下南京艺术学院令人向往的目标,压力可想而知。那段时间,她几乎是把自己“钉”在了书桌前。清晨,天刚蒙蒙亮,小书房的灯就亮了;夜深人静,我们都睡下了,她的台灯依旧是家中最后熄灭的光源。周末更是成为她的“补给站”,不是在辅导班,就是在去辅导班的路上,脚步匆匆,身影单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常常在门缝里看到她专注的神情:时而眉头紧锁,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发出沙沙的声响;时而凝神细思,咬着笔杆,眼神飘向远方,似乎在与某个难题较劲。长时间的学习让她原本红润的脸颊添了几分苍白,鼻梁上的眼镜似乎也更重了些。偶尔我会看到她疲惫地揉着眼睛,或者猛灌几口水提神,那小小的动作里,藏着一个少女不服输的韧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模拟考试的成绩像过山车一样,好的时候,她会露出难得的笑容,眼睛里闪着光,跑到我们面前,语气轻快地说:“爸,妈,这次有进步!”可一旦成绩不理想,她便会沉默好久,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任凭我们怎么敲门也不肯出来。那是她小小的自尊心在受挫,是对自己努力未能立即见效的失落。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知道,成长本就是一场自我拉扯与较量,我们能做的更多是陪伴和倾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有一次,她拿着一张数学卷子,上面红叉密布,眼圈红红地对我说:“妈,我是不是很笨?南艺是不是离我越来越远了?”我仿佛看到当年从苏北农家拼命读书考师范的自己,那种对未知的迷茫和对命运的叩问,何其相似。我轻轻抱了抱她告诉她,哪有一帆风顺的路,重要的是不放弃。女儿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她对南京艺术学院的向往,早已融入她每一次的挑灯夜读和每一次的深呼吸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面对女儿的艰辛,我和她爸爸能做的,就是倾尽全力为她打造一个温暖而坚实的“加油站”。这“最好的爱”是物质上的满足,也是精神上的同频共振。那些日子,整个家庭的重心都围绕着文晶的高考悄然运转。在生活照料上,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母亲,虽然厨艺算不上精湛,但也学着变着花样给女儿做营养餐。早晨一杯温热的牛奶鸡蛋,中午尽量回家做她爱吃的菜,晚上则备好水果和点心。房间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走路都轻手轻脚,生怕一丝声响惊扰了她的思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夜深了,我会悄悄推开她的房门看她是否睡了,为她掖好被角。这些琐碎的日常,是我们无言的爱。在学习资源上,我们更是毫不含糊。我和她爸商量着,跑遍了县城的书店,托了不少朋友,才为文晶请到了几位口碑好的优秀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那些辅导资料,堆起来有一尺多高,每一本都是我们仔细比较、精心挑选的,只为能让她少走些弯路。我们知道,当年的我们读书条件远不如现在,如今生活好了,总想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是为了女儿,也弥补我们年轻时的一些遗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我常常对文晶说:“孩子,尽力就好,爸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在她压力大的时候,我会拉着她的手,跟她聊聊我当年考师范的经历,聊聊从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到后来在县政府从事宣传工作的转变。告诉她,人生很多时候就像解一道难题,需要耐心也需要技巧,更需要坚持下去的勇气。我常引用那句老话鼓励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虽然朴素,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她爸爸则默默承担更多的家务,负责接送女儿上下辅导班,风雨无阻。我们夫妻俩时常在夜深人静时交流对女儿的担忧与期盼,眼神交汇间,是为人父母的默契与分担。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平和包容的家庭氛围,正如泰戈尔所言:“爱不是占有,也不是被占有,爱只在爱中满足。”我们希望给予女儿的爱,是让她感受到自由呼吸的空间和勇往直前的力量,而不是沉重的枷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高考那三天,对我们全家来说既漫长又短暂。考场外,我和她爸和其他家长一样,在骄阳下焦急等待,心里默默为女儿祈祷。当文晶走出考场,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又如释重负的表情时,我们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一些。等待查分的日子里,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终于到可以查分那天,她爸爸的手因为紧张一直在颤抖,尝试了好几次才在电脑上输对准考证号。当屏幕上跳出文晶的成绩,尤其是看到她理想的艺术专业分数时,我们三个人都愣住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全家人控制不住欢呼。文晶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喜极而泣,泪水浸湿我的衣襟。我和她爸也激动得热泪盈眶,相互拥抱着,所有的付出和担忧都化作巨大的欣慰与喜悦。几天后,南京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那鲜红的封皮,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点亮文晶的梦想,也照亮我们全家的希望。我们没有大肆操办庆祝宴,只是在家里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饭桌上,看着女儿眼中闪烁着对大学生活和艺术殿堂的憧憬,我觉得她人生新的画卷即将展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最好的爱是成就与放飞。十年时光转瞬即逝,文晶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与爱人创办全国神笔书法连锁培训学校,六年培训学生一万多名,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回望那段共同奋斗的岁月,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给女儿最好的爱”的内涵,不是简单的物质给予,不是刻板的规划安排,而是基于理解与尊重的无私付出,是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支持,是关键时刻的理性引导,更是对女儿梦想的尊重、成就与最终的放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作为父母,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孩子通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找到飞翔的天空。我和她爸爸的关爱支持如同涓涓细流,成为滋养女儿成长的土壤。她自身的勤奋与坚韧,才是那颗破土而出、迎向阳光的种子。看着今天仍在考场上拼搏的莘莘学子们,我不禁感慨万千。他们的父母也如当年的我们一样,满怀期待与关爱。我们家庭的这份小小幸福,离不开淮安城乡的巨大变迁,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