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让我们回溯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走进东北解放战争的壮阔画卷,聆听四平保卫战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平,雄踞东北平原腹地,中长、平齐、四梅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如同钢铁动脉贯通四方,使其成为纵横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1946年至1948年间,国共双方围绕这座城市展开了四次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炮火如雷,染红了这片黑土地;厮杀震天,四平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数易其手,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计伤亡4万余人,共歼灭国民党军6.8万余人。成为东北战场上最耀眼、也最悲壮的焦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块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铸就了不朽的英雄传奇。</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的四平保卫战,是这段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章。东北民主联军三五九旅与友军并肩作战,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这支从陕北黄土高原走来的劲旅,带着南泥湾开荒的坚韧与抗战时期的荣光,在东北零下三十度的极寒中,用冻僵的双手紧握钢枪,怀揣着硬如石块的冻土豆,义无反顾地冲向枪林弹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17日,国民党“王牌之师”新一军气势汹汹,进至四平以东、以南地区,形成弧形包围圈。这支有着“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美誉的劲旅,装备精良,士兵训练有素,机械化作战与阵地攻坚能力极强。抗战时期,他们在缅北战场重创日军,威名远扬。4月18日,新一军三十师一个团率先发难,向四平南郊的海丰屯、玻林子和鸭湖泡等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三师七旅等部毫不畏惧,奋起还击。其中,三师七旅十九团更是坚守塔子山的中流砥柱。这支英雄部队,前身是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的洗礼,从红2师4团到八路军115师685团,再到参与平型关大捷,战功赫赫。此后九天,国民党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发动数十次冲锋,均被民主联军顽强击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然而,敌人并不甘心失败。5月15日,国民党军调集10个整师的兵力,发动规模更大、攻势更猛的进攻。其右部兵团新六军在廖耀湘指挥下,沿开原至叶赫、开原至西丰两条公路长驱直入。新六军骨干新编第22师,曾两次远征缅甸,给予日军王牌第18师团毁灭性打击,同样是国民党军中的王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危急时刻,林彪急令黑龙江的三五九旅火速南下驰援。这支英雄部队,前身可追溯至土地革命时期的湘东独立第1师、湘赣红军第8军、湘赣红6军团,直至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这支以南泥湾屯垦和保卫延安而著称于世的部队,带着南泥湾红色精神的基因,一路枪林弹雨,披荆斩棘,历经无数战斗的考验,边走边打,向北进发。当他们从陕北奔赴东北战场时,许多战士还身着单薄的棉衣,在东北凛冽的寒风中,不少人耳朵、手脚长满冻疮,但没有一人退缩。抵达前线后,三五九旅迅速集结于公主岭一线,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随着战局恶化,三五九旅奉命向叶赫进发,对敌军实施牵制性攻击。5月16日,新六军在强大火力掩护下进攻叶赫,三五九旅与敌人展开激烈厮杀。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里,战士们呼出的气瞬间凝成白霜,步枪冻得黏手,土豆冻得像石头。但他们就着雪水啃下冻土豆充饥,用早已冻僵的手扣动扳机,与敌人激战整日,终因敌强我弱而后撤。同日,新六军突破东北民主联军三纵防线。撤退途中的三五九旅又接到紧急命令,马不停蹄奔赴西丰、平岗。来不及构筑坚固防线,便与敌军短兵相接。战士们在雪地中卧倒射击,有的鞋子被冻在地上,干脆赤脚冲锋;弹药打完了,就抡起刺刀、搬起石块与敌人搏斗。新六军凭借装备优势,很快突破阻击,于17日逼近四平东之塔子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塔子山,位于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塔子沟村部后山,西距四平城区仅10公里,海拔近400米,是四平以东群山之首,也是东北民主联军百里防线的最东端、四平东南的制高点,更是四平东侧防线的关键所在。一旦失守,四平城区将直接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5月18日,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新六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狂轰滥炸下,从东、南、西三面猛攻塔子山阵地。三五九旅与三师七旅等部携手并肩,顽强阻击。作为塔子山守战核心的三师七旅十九团,三个连几乎全部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三五九旅作为增援力量,坚守左翼防线,在塔子山周边山地、丘陵及村落间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有战士回忆,阵地上的积雪被鲜血染红,战壕里的冻土被炮弹炸成齑粉,混着血肉粘在战士们的身上。许多来自陕北的战士,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战斗,却依然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迎着枪林弹雨冲锋。但终因寡不敌众,18日下午,塔子山阵地失守。国民党新六军占领塔子山阵地,四平保卫战形势对东北民主联军极为不利,我军决定按预定的计划进行战略转移。359旅接到命令前往二龙山一带布防,在此阻击国民党新六军,以迟滞敌军推进速度,为四平城内及周边的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争取时间。完成阻击后,359旅边打边撤,回到哈北老根据地呼兰、巴彦一带进行休整。</p> <p class="ql-block"> 这场历时月余的四平保卫战,东北民主联军伤亡8000余人,其中不乏三五九旅的老红军、老八路。他们历经长征雪山草地的艰险,挺过抗日战争的烽火,却将热血永远洒在了四平这片土地上。在四平保卫战中,三五九旅涌现很多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气壮山河,永远铭记。一名来自陕北的班长,在生命最后一刻,仍紧紧握着半块没吃完的冻土豆,口袋里还揣着给家中老母亲写了一半的信;还有炊事员扛着铁锅上前线,用最后一把小米熬成粥,却让给伤员,自己在饥寒交迫中倒在了阵地上。359旅718团某连在四平外围某高地防御时,面对国民党军飞机、大炮的猛烈轰击,全连战士依托简易工事死守阵地。连长在身负重伤后仍指挥战斗,战士们用刺刀、手榴弹打退敌军多次冲锋,最终全连仅存12人仍坚守阵地,被称为“钢铁连”。359旅719团某爆破组在攻打敌军占据的村落时,组长带领战士携带炸药包连续突破敌军火力网,炸毁3处地堡,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在最后一次爆破中,组长身负重伤仍扑向敌军火力点,用身体挡住机枪射孔,掩护战友完成任务。359旅某部卫生员李敏在前沿阵地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多次往返火线运送药品和担架。当敌军炮弹炸毁临时包扎所时,她用身体护住伤员,自己被炸伤仍坚持完成救护,战后被授予“模范卫生员”称号。359旅717团机枪手王大山在塔子山防御战中,带领机枪小组坚守阵地两天两夜,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在枪管打红、弹药即将耗尽时,他抱起机枪跳出战壕,向敌军阵地扫射,为部队反击争取了时间,最终壮烈牺牲。359旅717团1营3连的机枪手倪恩善在战斗中,他只身扛着一挺机枪,灵活机动地先敌一步冲上山顶,占领了一个山头。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他双手端起机枪疯狂扫射,击退了40多名敌人。随后,他率先跳出工事,对着逃窜的敌人猛烈射击,打得敌人纷纷往山下溃退。当敌人再次匍匐着爬上来时,倪恩善一跃而起,端起机枪大喊“跟我上”,带领战士们从倒塌的石堆里跳出,冲进敌群,用刺刀、铁锹、石块同敌人拼杀。他和战友们凭借地形优势,集中火力,一边向敌群投掷手榴弹、爆破筒,一边用机枪扫射,成功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在战斗中359旅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说不尽道不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这场战役的意义重大。民主联军以血肉之躯毙伤国民党军1.6万余人,迟滞了敌军北进的步伐,成为东北和与战问题的关键转折点,更为北满根据地的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堪称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里程碑。这场惨烈的战斗,也被誉为“东方马德里保卫战”,其悲壮与英勇,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四平又相继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攻坚战与收复战。1948年3月13日,在辽沈战役的烽火中,东北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解放四平,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漫步在四平的大街小巷,清风拂过耳畔,蓝天澄澈如洗,白云悠然飘荡,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芬芳,林立的现代化建筑勾勒出城市崭新的轮廓。此刻,我们享受着岁月静好的幸福,更应深深铭记:这一切,皆由无数先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那些为四平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是穿越时空、永不褪色的“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忠魂早已化作这片土地的脊梁,守护着后世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四平,处处镌刻着英雄的印记。烈士陵园松柏长青,肃穆中诉说着对英烈的追思;烈士纪念塔直插云霄,巍峨的身姿是对不朽精神的礼赞;四平战役纪念馆内,泛黄的照片、斑驳的枪炮,无声地重现着往昔的烽火岁月;塔子山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为滋养心灵的精神沃土。英雄大街上车水马龙,仁兴街里人来人往,每一条以英雄之名命名的街道,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让历史与现实在此交融。四平人民从未忘却历史的馈赠。清明时节,他们带着鲜花与敬意,在墓碑前寄托哀思;日常里,红色故事通过老人的讲述、学校的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信仰的种子;城市建设中,英雄精神化作奋进的力量,激励着人们攻坚克难。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定要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缅怀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珍惜当下这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2020年7月22日下午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时刻铭记新中国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守护好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让这份伟大的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四平人民正以英雄为灯塔,以奋斗为舟楫。他们传承先烈遗志,牢记初心使命,将对英雄的敬仰化作实干担当。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改善,从生态建设到文化繁荣,每一份努力、每一次突破,都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这座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让英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照亮未来的前行之路。在新征程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后记:每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叙事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珍贵的记忆与详实的考证。本文的创作,深深得益于曾亲历四平保卫战的生前原三五九旅718团前辈的深情口述,用鲜活的记忆为我们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同时,网络公开资料、地方党史文献也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史实支撑。历史长河奔涌向前,英雄的事迹与精神却永远镌刻在岁月之中。谨以此文,向所有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104周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