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与公安部一级英模王百姓同志商榷:关于知青节设立日期的若干思考</p><p class="ql-block">文/司马建国</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31日,龙泰商务咨询公众号和美篇平台历史领域优秀作者司马建国发表了题为《公安部一级英模王百姓,倡议设立知青节值得采信》的文章,在全国知青群体中引发热烈讨论。这场讨论的核心焦点在于:若设立知青节,其具体日期应当定在12月22日还是10月的某一天(具体日期待查证)。作为关注这一历史议题的研究者,笔者经过半月余的资料梳理与思考,撰写此文与王百姓同志及各位知青朋友商榷。</p><p class="ql-block">一、设立知青节的历史脉络梳</p><p class="ql-block">2007年12月20日,在知青上山下乡三十九周年纪念会上,云南知青文化研究会经过充分讨论,正式向全国知青发出倡议,将每年12月22日定为"中国知青文化节(中国知青纪念日)"。这一倡议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考量:知青上山下乡作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青群体为国家发展作出的基础性贡献不应被遗忘;知青经历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与农民结下的深厚情谊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边疆地区的知青建设在国际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更为重要的是,21世纪的中国需要知青精神所蕴含的理想、道德和情操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12月22日,云南省首届"中国知青文化旅游节"在昆明世博园隆重开幕,来自21个省市的5000名知青代表参与,预计带动30万群众共襄盛举。活动包括大型花车巡游、国际马戏表演和全国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知青文化研究会倡议的是"中国知青文化节",而王百姓同志提出的是设立"知青节",两者在概念定位上存在明显区别。</p><p class="ql-block">二、知青节与知青文化旅游节的本质差异</p><p class="ql-block">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两种节日的本质差异:</p><p class="ql-block">在概念定位上,知青节是以纪念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传承知青精神为核心的纪念性节日;而知青文化旅游节则是以知青文化为主题、融合旅游元素的节庆活动。前者侧重精神传承,后者侧重文化体验与经济带动。</p><p class="ql-block">在发起背景上,知青节旨在缅怀历史、传承知青精神;知青文化旅游节则更注重通过旅游形式展现知青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前者具有更强烈的历史纪念意义,后者则兼具文化展示与经济功能。</p><p class="ql-block">在活动内容方面,知青节以聚会、座谈会、文艺演出等纪念活动为主;知青文化旅游节则加入了旅游观光、体验知青生活等更具参与性的活动。这种差异直接决定了两类活动的参与群体不同:知青节主要面向知青群体及其家属;而知青文化旅游节则吸引更广泛的游客群体。</p><p class="ql-block">在组织主体上,知青节通常由政府相关部门或知青组织发起;而知青文化旅游节则多由地方政府或旅游企业主导。活动持续时间与地域范围也存在明显差异,知青节多为单日活动,地域性较强;而知青文化旅游节则可持续多日,覆盖范围更广。最重要的是,知青节不具有直接经济效益,重在精神传承;而知青文化旅游节则能显著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三、关于设立日期的历史依据探讨</p><p class="ql-block">我们完全赞同王百姓同志设立知青节的初衷方案,但在具体日期选择上,有必要进行更严谨的考证。我们赞成将日期定在"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的发表日。经过初步查证,这句话出自毛主席1955年12月27日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的经验》写的按语,而非七届六中全会期间(1955年10月4日至1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一考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该按语的准确日期尚未在权威档案中得到完全确认;其二,将知青节日期与这句话直接挂钩是否恰当,仍需慎重考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确保日期的准确性,我们建议通过中央档案馆进行权威查证。根据2025年2月的信息,我国公民查询需提前与中央档案馆(电话010-55605245)预约,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前往,遵循《利用档案须知》完成登记后即可查阅相关档案。外国组织和个人则需通过有关主管部门介绍,经审批后方可查询</p><p class="ql-block">四、关于具体实施路径的建议</p><p class="ql-block">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支持王百姓同志设立知青节的初衷方案,但认为具体实施需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首先,应成立专门的筹备机构,如建议由"河南省知联谊会"和"中国知青后时代幸福航母之郑州知青文化园先锋舰建设团队",负责具体事务的推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需要开展更广泛的历史研究与论证,包括对"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这句话确切发表日期的权威考证,以及对其他可能日期的历史价值评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次,应当建立民主协商机制,倾听不同代际知青群体的意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集建议,形成社会共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考虑到云南等地已有的实践经验,新的知青节设立应注重与现有纪念活动的衔接与互补,形成全国性的纪念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青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传承与弘扬意义重大。无论最终确定哪一天作为知青节,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节日唤起社会对那段特殊历史的记忆,激励当代青年继承知青群体的奋斗精神。希望我们的讨论能为知青节的设立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工程。</p><p class="ql-block">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图解】2025年5月13号郑州知春文化园工地知青小屋合影。右五为王百姓,左四为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