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八)洛阳古城

清枫晓月

<p class="ql-block">  2025-4-17我们游览洛阳古城,我们先来到洛邑古城。洛邑古城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九都路柳林街口,是国家AAAA级古城景区,总面积为2平方千米,是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p><p class="ql-block"> 洛邑创建于西周初年,洛邑即雒邑,西周成王时由周公主持加以扩建,称成周城;战国时改称雒阳;三国时改雒为洛;后经过隋、唐的兴建,洛阳城池的规模日渐扩大,而洛邑古城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里坊区。洛邑古城,作为洛阳市的老城区,自2017年4月开园至2024年8月,共包括一期项目文峰塔非遗文化园区和一期续建项目两个部分,景区范围东至新街,西至金业路,南至南护城河,北至中州东路,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并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结合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综合业态,综合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白天去的,古城内人很少,听说晚上古城的灯光亮了以后,也是灯火辉煌非常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洛阳有句谚语"洛阳有座文峰塔,离天只有丈七八" 。我们眼前的高塔就是文峰塔,文峰塔可以说是古城的 "华表",始建于北宋,明未毁于战火,清初重建,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文峰塔是洛阳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洛阳文峰塔为九级方形密檐式砖塔,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塔身九层,通体用青砖砌试,从第一层至第九层逐层递缩,形成锥形。塔的底座坐南朝北,北侧塔身每层设有弧形拱门, 门上都有题额,一层塔门两边配有对联及匾额,其余各层塔门之上镶有匾额,内容为由一至九的吉利四字词组。</p>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的建造是为了兴文运、昌科举,古代人们既拜孔子,也拜文昌君。曾经文峰塔内第一层供有文昌,文昌又称文曲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旧时常有读书人来求金榜题名;第二层供有魁星,魁星原是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星宿之一,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有 "魁星点状元" 之说。古人建造此塔有企盼洛阳文化繁荣、多出人才之意。事实上,历史上的洛阳的确诞生了无数璀璨的名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地震仪的发明家张衡、唐代名臣长孙无忌、唯一女皇帝武则天、诗圣杜甫、宋太祖赵匡胤,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等等。文峰塔现在是封闭的,游客只能欣赏塔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  新潭遗址,沿着文峰塔的北侧继续前行,有一座桥,桥下水波荡漾伴清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潭港口了。新潭是唐武则天时期下令开凿的。隋唐时期,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洛阳成为世界性的商品集散地,大运河承载着货运的重要职能。唐代高宗、武则天主要活动在洛阳,中央机构日益庞大,涉及粮食的供给,加上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影响,漕运的压力就更大了。隋代建造的漕运设施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运输需求,为了疏通河道,方便漕船停泊,唐武则天大足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六月下令开凿新潭。</p><p class="ql-block"> 新潭是大运河航运的码头枢纽,它南接通济渠,东接澶河,从此为天下舟船提供了一个可以停靠装卸、交易的大港湾。新潭使用时代从唐一直延续到宋代,北宋灭亡后,隋唐大运河逐渐遭废弃淤塞,新潭也因此失去作用而干枯。 明代河南府整修加筑城墙墙基时,大量利用了这里残留的唐代修建河提所用的大型石块。</p><p class="ql-block"> 后来直到1938年,新潭码头仍能泊船百余艘,一直保持到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洛水上游水位逐年下降,水运随之停止,码头也不复存在。看着眼前的新潭旧址,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千年前它的繁华与热闹。</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新潭遗址已成为洛邑古城中的一片湖泊,是古城里的一道水上景观。</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大唐官窖</p> <p class="ql-block">关公塑像。</p> <p class="ql-block">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视频。</p> <p class="ql-block">洛阳十字街。</p> <p class="ql-block">  十字街鼓楼,鼓楼正名樵楼,为古代用以报时之楼。鼓楼拱券楼台体用大青砌成,门洞宽4.2米,高5.3米,拱券东西两端门额各镶石匾一方,东刻"就曰",西刻“瞻云”,为斗大楷书阴文。台上正中建见方两层钟楼一座,高8米。一楼正中架大鼓一面,二楼正中吊铸铁大钟一口。1960年8月20日被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洛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鼓楼东刻"就曰"。</span></p> <p class="ql-block">鼓楼西刻“瞻云”。</p> <p class="ql-block">  十字街中心地段。洛阳十字街位于洛阳老城区西大街和东大街的八角楼金街也称为“十字街”,自古乃是商人云集之地,建国之后这里成为洛阳市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同时这里更是洛阳小吃的汇集之地。2015年五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选出全国十大美食街,洛阳老城十字街夜市入选全国十大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  每当初春时节,整个洛阳城都会融入的花的世界,四方游客云集于洛阳城,来感受牡丹带给人们喜悦,这时乃是洛阳小吃一条街最为热闹之时,青石板的道路,古香古色的门脸,高挑的红灯笼,给这条小街装扮上节日的气氛,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称赞道美。</p> <p class="ql-block">  在这条小街之上你可以品尝到洛阳的多种特色饭菜,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洛阳水席”了,虽这里并非正宗之地,但亦是可以感受到另一种别样风情,坐在古香古色的街边,大口的吃肉、大碗的喝酒,无不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同时张灯结彩的现代城市就在眼帘,给人梦幻般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洛阳丽景门,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年),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西关,在隋唐应天门遗址东北。</p> <p class="ql-block">  丽景门号称中原第一门,始建于金代1217年,历史上金明丽景门城楼屡经毁败,屡经修复。老城区的丽景门是市政府于2002年在金元明清时期的丽景门原址重建的,占地面积1.8万余平方米,复建之初叫丽京门,2009年3月10日名为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由于和隋唐时期的丽景门同名,很多人误认为该丽景门始建于隋唐,其实这是错误的。</p> <p class="ql-block">登上丽景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原名丽京门。</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又称为洛阳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视频。</p> <p class="ql-block">  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并且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洛阳帝王史馆,记载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兵器器械展,展示了古代的各种兵器。</p> <p class="ql-block">站在丽景门城楼上,俯瞰洛阳的现代化城市。</p> <p class="ql-block">这一面俯瞰洛阳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