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圣境——麦积山·伏羲庙

慢慢绽放的花朵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一座外形酷似农家麦垛的孤峰,因山崖一峰突兀挺立,拔地而起,犹如农家麦垛,故名麦积山。唐以前,麦积山叫“麦积崖”,古记载描述为“如民间麦积之状”。</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岩层构造是由红色砂砾岩层和浅色变质岩所构成。</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南30公里的小陇山中,每当阴雨霏霏或雨后初晴,山岚缭绕、烟雨蒙蒙,麦积奇峰时隐时现,呈现出秦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一座天生令人仰望又难以攀爬的山。</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山体之上,石窟层层叠叠,犹如蜂巢般错落有致。走进麦积山石窟,仿佛踏入了一座艺术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雕塑以泥塑、石胎泥塑为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与洞窟的建筑和壁画相互辉映,被誉为 “东方雕塑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没有莫高窟的名气,却是梁思成眼中"中国古建筑史的活标本";麦积山石窟不似云冈石窟的恢弘,却在垂直崖壁上藏了7200余尊佛像。从北魏到明清,1600年的微笑在此凝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一座连林徽因都曾冒险攀登的"空中佛国"。</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在天水市区,现存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天水伏羲庙又被人们尊称为“中华第一庙”。 伏羲庙,相传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伏羲庙是祭祀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庙宇,天水伏羲庙也是全国唯一有伏羲像的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一座承载着千年智慧与传说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相传伏羲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p> <p class="ql-block">相传一年丛林禽兽罕迹,水渊鱼潜难捕,先民饿殍满地,哀嚎遍野。伏羲见族人因饥饿一个一个的倒下,心急如焚,他截下额头两根触角,朝北烧化祭于天,面向昆仑之巅而跪,祈苍天赐他救万民之法。在长跪七七四十九日之后,一蛛网落在他触角断裂处,网丝中还留有三具青蝇的残躯,伏羲对蛛网冥思苦想三日,突然喜极而朝天连叩三叩。他取来九丈葛藤,照蛛网纹路编作疏密网眼,又将燧人氏钻火的硬木削成倒刺挂于网上,当第一张网沉入洛水时,群鱼如受敕令般自投罗网,鳞光映得河面似铺了层碎银。从此"东泽撒圆网,西湾布长罟。",先民们用伏羲教他们制作的网捕鱼狩猎,再无人饿死。</p> <p class="ql-block">还相传伏羲消失于东海归墟那日,七十二只青鸾衔来他散落的鳞片。人们发现鳞片化作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蛇尾痕迹变成黄河九曲河道。七十二部族首领为感念伏羲带领他们从蛮荒走向文明,他们以东夷崇鸟刻羽纹,西羌拜虎绘斑纹,南蛮尊蛇描鳞甲,取玄鸟之喙、猛虎之目、蟒蛇之身、麒麟之角,以洛水为墨,在羊皮上绘制出了龙形图,自此八荒共尊此图腾。至此龙图腾成为了这片土地上各部族共同的精神寄托,它的诞生,也昭示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一致,更象征着华夏民族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伏羲塑像上面有“文明肇启”牌匾,令人不禁思绪万千,这就是对中华文明起源最好的标注。</p> <p class="ql-block">庙宇里面多苍老遒劲的侧柏树,树龄长达上千年。</p> <p class="ql-block">伏羲是中华先民从蒙昧时代步入早期文明的伟大祖先,故被称为全球华裔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自谓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等,也是源于伏羲文化。</p> <p class="ql-block">天水伏羲的祭祀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每年一次的公祭伏羲大典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盛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天水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p> <p class="ql-block">位于伏羲庙后的天水伏羲庙博物馆,宛如一部凝固的史书。</p> <p class="ql-block">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 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p><p class="ql-block">2. 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教民驯养野兽,家畜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3. 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原始群婚状态;</p><p class="ql-block">4. 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p><p class="ql-block">5. 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生活;</p><p class="ql-block">6. 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