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丘刀鱼

<p class="ql-block">  有天安门就有地安门,同样,有天坛就有地坛,只是后者不如前者知名度高。左传言:国家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具有突出地位,古代帝王需要通过祭祀宣誓自己合法权威地位,用现代话语讲,是对意识形态的把控。《周礼·春官曰:“郑司农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以下。因此,便有了五坛,五坛呈对称分布在紫禁城(故宫)的东南西北,日坛在东、月坛在西、地坛在北、天坛在南偏东、先农坛在南偏西,用以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诸神。</p><p class="ql-block"> 因为史铁生的《我与地<span>坛</span>》,便有了去日坛走走的想法,用现在网络流行词来说,去走走铁生走过的路,吹过铁生走吹过的风。</p><p class="ql-block"> 从雍和宫地铁站往右走200米,便是地坛公园,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与<span>天</span>坛相呼应。天坛的圜丘坛为圆形,地坛的方泽坛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之说。但现在已失去了功能,成为了市民公园,方泽坛大门紧锁着,只能从门缝中窥视一二。</p><p class="ql-block"> 我从南门进入,一进门就<span>奔</span>着寻找余华和铁生认养的两棵树而去。地坛的侧柏很多,每棵侧柏上面均有认领人和认领日期的牌子。地坛里还有一片牡丹园,只是现在过了牡丹花开的季节,这几日正逢第十七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在北京地坛公园举行,地坛道路两旁,设置非遗传承区、创新数智区、健康服务区等主题区域,给地坛带来了不少热闹。</p><p class="ql-block"> 我一路寻找着,突然发现一处热闹,一群人围在一处在拍摄,我正纳闷此次有啥可拍的,在一片园中,两排侧柏平行种植,从拍摄的一头到墙的另一头,两排侧柏中间地面草坪通向另一头城墙前长椅,再仔细看,突然间恍然大悟,树的那一头,哪是城墙,显然是一片“海”。四五点后的阳光仿佛魔术一般,洒落墙上,明明暗暗间,砖块的纹理就化成了粼粼波光的海面,从此次望去对面,长椅上坐着的人,仿佛是在对着那片海慢慢欣赏夕阳日落,我突然一阵惊喜,也涌起了对家乡那片海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我继续寻找着,终于在靠近地坛北天门的西墙外找到了那两<span>棵</span>树,两棵国槐树干上挂着的铭牌,分别写着认养人“铁生的朋友余华”、“余华的朋友铁生”,续费日期已改<span>到</span>2026年,终结了之前网络喊余华续费热点。两棵树相聚几米,所处位置较其它树木显得独立清净。右边余华的树枝干略比铁生的繁茂,根在土里,叶在云中相聚,如同这两位朋友关系一般。两棵树的前面还有一张长椅,总有游人打卡拍照后在此歇息看书,望着长椅,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坐在轮椅上,时而安静看书,时而望着游人出神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 我找了张长凳坐下,也犹如当年的铁生一样,看着园内的游人,静静的发呆。园内,有跑步的大叔,有散步的中年夫妻,有带着娃打球的妈妈,有合影的小情侣。我安静的坐着,细细的回味着铁生的《我与地<span>坛</span>》,思绪涌动,想起了我的母亲,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她总是行色匆匆,多少个凌晨四点的夜,便起来收拾,赶早市摆摊,又赶往大市,直到晚上八点回来,巴拉几口饭又开始了忙着剥蒜,洗姜,剪鱿鱼。我们总是劝她,甚至是骂她,别为了挣钱坏了身体,划不来,现在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没必要那么辛苦。她却总是说,现在又没有孙子带,趁着现在还能干得多,多干点。瞬间没了话语,默默的走出门。作为父母,最希望的还是孩子幸福<span>。</span>而最大的幸福理念,就是成家养育子嗣。只是不争气的子女们对这方面却是不用心的,天生愚钝的、执拗的。</p><p class="ql-block"> 应该来说,目前为止,我的人生是幸运的,没有什么挫折,半生是平凡而幸福的。从小是别人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奖状贴满屋,但读书生涯止于本科211,没有考进体制,幸运的进入了央企,平凡而努力的工作,也不追求进步,浑噩度日,在毕业的第十年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但命运的齿轮始终在转动,每一个躺平的日子终于要付出代价,终于在快不惑之年被迫选择了北京,也得以在此刻地坛公园的长椅上思考人生。我不敢想象,人生未来几十年需要怎么度过,如何度过。</p><p class="ql-block"> 北京对于老一辈人而言,是人生之梦,多少人为了梦想在此拼搏。每一趟夜深的地铁上,挤满了人,每个人都盯着下一个要下<span>车</span>的乘客,然后能够抢个座位,坐在椅子上喘口气。对我而言,北京是没有根的城市。我不理解那些每天通勤四五个小时上下班的意义何在?我不明白耗尽父母、自己大半心血在北京置业的意义何在?或许我是目光短浅,毕竟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不谈血脉传承的那些人,从发展的机会来说,众多白领阶层凭借着自身的教育背景、人脉资源、能力等,在北京的职场上拥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然而,高收入意味着高压力,需要不断地内卷才能不被别人卷走。</p><p class="ql-block"> 我总结了北漂的三条归宿。上者留在北京。通过有落户指标的大企业校招获得北京户口,或是与京户人员步入婚<span>姻</span>殿堂留下。当然,也有北漂多年通过积分或是社保落户或者视同京户人员,但相对而言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手续。次者那么近那么远,周末到天津河北。这种属于曲线救国,实现了留北京工作的愿望,也能够享受除教育以外的资源。差者在北京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积累一点积蓄然后回三四线老家安居乐业。当然,也有长期分居两地的,一方在北京有着高收入,另一方在老家工作兼顾家庭,总有一方是需要做出牺牲的。还有一种特例,如果只有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长期待在北京也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 我割舍了多年的生活圈子,来到了一个新的圈子,面临了很多新的工作情况,是以往没有接触过的,需要不停地学习请教,工作压力是巨大的,但也属于承受范围内的,因为一个人,也住得近,工作量的问题可以通过加班解决,无非是多花费时间的问题,在没有社交的的晚上,除了锻炼就是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是个害怕独孤但也享受孤独的人,总体就是个矛盾的人。因为来京的缘故,我看到了每天上班的路玫瑰花开了又谢,我有了更多锻炼的时间,下班后跑步打球等运动一番,而后在选择加班,或者在电脑前写写游记,保持写作的灵感。有时候为了找些事做,在周末,我会坐车一个半小时,到指定地点踢半个小时的球,然后再坐一个半小时的车回到宿舍。因为来京的缘故,我有了更多时间看看首都,来京两个月,我得以深度感受到了这座五朝古都的历史,得以了解更多的古建筑文化,得以走进北京胡同,感受老北京的魅力和胡同文化,得以走进北京的皇家公园,感受古代帝王的生活。同时,我也有了更多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机会,踏足没有踏足过的城市。独自旅行是谁与自己最温柔的约会。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中自由漫步,发现自我。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中吃着当地的特色美食,独享味蕾。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中看着一群人来来往往,甚是觉得有趣。</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我走出了地坛,雍和宫的人依然来来往往。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惠发生什么事,但仔细想来,这本身就是一件美妙的事,如果一眼看到头,人生似乎失去了一些意义。因此,趁当下,带着披荆斩棘的勇气,不负时光,不蹉跎岁月。不管身居何处,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