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绛帐高中

悦心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干渠</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通往昔日绛帐高中的路,在高干渠南岸,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沙土路面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水泥路面坚实,可通车。</p> <p class="ql-block">  绛帐高中,地处陕西宝鸡扶风县绛帐镇,曾经是扶风县远近闻名的一所知名高中,也是一所颇具历史文化传承的学校。绛帐这个地名,就是因为东汉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汉代儒学代表人物之一的马融设绛色纱帐教学传薪而得名,因此绛帐这个地方就有了历史文化渊源,绛帐高中也因此就有了历史文化传承的意味。又因地处绛帐镇雷家村,当地人也叫雷家高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说起绛帐高中,方圆几十里的中考学子人皆向往,托关系也要到该校读书。</p> <p class="ql-block">  绛帐高中背靠塬,门朝南,关中著名的高干渠从门前横穿而过,可以说是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读书人的风水宝地。出了校门往南看,陇海铁路横贯东西,泱泱渭河曲径东流,秦岭山脉,卧龙一般,蜿蜒壮观。远观令人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壮志凌云。因此绛帐高中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不负绛帐盛名。然而,随着生源减少,教育改革,校园合并,绛帐高中逐渐衰落,最终被改革的横流淹没,永远成为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长假,我追寻着高中的踪迹,来到了绛帐高中。一别四十载,今朝复又来。只是,这里已是一片狼藉,满目疮痍。大门校舍,破落不堪。站在校门口,回顾过往,看着眼前,满腹心酸。昔日那朝气蓬勃,师来生往,书声琅琅,熙熙攘攘的景象早已不在了,只剩下孤寂的大门、残败的校园、翠绿的树木、东流的渠水。</p> <p class="ql-block">  徘徊好久,拍照许多。满是不舍,尽是不甘。面对眼前的情景,有点生无可恋,有点失落惋惜。一股无名的怒火心中燃烧,不禁仰天而问:为何如此?罪魁祸首是谁?</p> <p class="ql-block">  别了,绛帐高中,这个我曾心怀梦想的地方,这个我曾心心念念的地方,这个现在令我伤心的地方。回头望,树叶翠绿,大桥横卧,渠水长流。那茂密的枝叶,遮挡住破烂不堪的门舍,尽力维护着绛帐高中最后的体面;那坚固的大桥,结实的护栏,仿佛承载着绛帐高中厚重的历史和辉煌的岁月,承托着绛帐高中最后的尊严;那碧绿的渠水,静静地流淌,似乎延续着绛帐高中生生不息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  桥,依旧在;树,依旧绿;水,依旧流。逝去的是绛帐高中往日的辉煌,留下的是一声声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愿绛帐高中青史长留,名垂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