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少年买“天价羽毛球拍”,家长:天塌了……

贤文家¹⁴¹³¹⁹

<h3>唯有爱与责任的浇灌,才能培养出鲜活的个体。</h3></br><h3>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叫做《羚羊木雕》吗?</h3></br><h3>“我”把爸爸送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作为回礼,她也把自己珍藏的小藏刀送给了我。</h3></br><h3>爸妈知道后十分生气,让我去把它要回来。</h3></br><h3>我争辩说:“您已经给我了。”</h3></br><h3>但父母以价格昂贵为理由,硬逼着我向朋友讨要回来。</h3></br><h3>在那个大雨天,我无比羞愧地跑到朋友家,拿回那个木雕。</h3></br><h3>当朋友依然把小刀塞到我手里,我嚎啕大哭,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h3></br><h3>小时候看到这篇文章,就觉得很替作者委屈,送出去的东西被逼着要回来,孩子自尊心怎么受得了?</h3></br><h3>可是很多父母都觉得没毛病。</h3></br><h3>那时我就知道,在一些父母眼中,钱比孩子的感受、感情更重要。</h3></br><h3>之所以有这种感触,是因为看到一个新闻。</h3></br><h3>重庆一位陈先生说,“六一”儿童节放假,13岁的儿子花了一笔巨款,他在体育场买了一支专业羽毛球拍,竟然花了2480元。</h3></br><h3>“感觉天都要塌了,买一个球拍2000多。”</h3></br><h3>陈先生说自己家境一般,小陈平时的零花钱也不多,2000多的球拍,完全不在承受范围之内。</h3></br><h3>听到这,我还以为小陈偷拿了家里的钱,结果这支球拍,是他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买的。</h3></br><h3>这就很难评。</h3></br><h3>用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球拍,那咋啦?</h3></br><h3>而且孩子平时很爱打羽毛球,想要一支专业的拍子,发展一下自己的爱好,其实挺好的。</h3></br><h3>但陈先生不这么想。</h3></br><h3>他拿着羽毛球拍想找商家退货。</h3></br><h3>商家表示,球框已经绷线了,影响二次销售,退不了。</h3></br><h3>陈先生又反过来质疑,13岁的孩子花这么大一笔钱,商家都没有打电话给监护人,这对吗?</h3></br><h3>商家流程有没有问题放一边。</h3></br><h3>但陈先生的操作,挺令人窒息的。</h3></br><h3>首先,他并不尊重自己的孩子。</h3></br><h3>虽然2480元确实不少,但是小陈是用自己攒的钱买的。</h3></br><h3>他平时零花钱也不多,意味着父母根本不会负担这种额外的消费,他既没充值游戏,又没打赏主播,这说明孩子是真的很喜欢这支球拍。</h3></br><h3>一个花自己的钱,给自己买礼物的孩子,买的也是喜欢的东西,我不明白这有什么问题。</h3></br><h3>作为家长,陈先生该做的是帮孩子把关,看这支球拍值不值这个价。</h3></br><h3>不值,那就和孩子一起维权。</h3></br><h3>值得,全力支持就完事儿了。</h3></br><h3>但陈先生在采访中却说了一句:“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用得了2480元的球拍啊。”</h3></br> <h3>作为父母,不出钱也就罢了,还要把孩子心爱之物退掉,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不配得感,对孩子有半分尊重吗?</h3></br><h3>其次,他对孩子的钱,有太强的占有欲。</h3></br><h3>试问,如果小陈用这2000元报了补习班,或者购买了一大堆学习资料,陈先生会有这么大反应吗?</h3></br><h3>估计还要大赞孩子懂事了。</h3></br><h3>为什么买了球拍,就天塌了呢?</h3></br><h3>说到底,因为孩子没把这笔钱,用到父母喜欢的地方。</h3></br><h3>嘴上说压岁钱归孩子处置,但他没有金钱的所有权和支配权。</h3></br><h3>怎么花,花多少,实际上父母才掌握了话语权。</h3></br><h3>评论区很多人,也对陈先生的做法不赞同:</h3></br><h3>“孩子拿压岁钱买的,没偷没抢省吃俭用,为什么不能自己支配?”</h3></br><h3>“自己存钱买的想要的球拍,你天塌啥?”</h3></br><h3>“为什么要给孩子灌输这种不配得感?可以教他辨别物价虚实,可以教他以这次礼物的欢喜为目标,更加努力。”</h3></br><h3>明明可以借着这件事,与孩子好好探讨财务知识。</h3></br><h3>然而偏偏,在众多的解决方法中,陈先生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一件。</h3></br> <h3>知乎上有个类似的问题:</h3></br><h3>“17岁的孩子压岁钱2000块,花了700买球拍,我该怎么告诉他钱不能这样花?”</h3></br><h3>其中一个答案让我印象深刻。</h3></br><h3>17岁那年,妈妈给他留了300元压岁钱,美其名曰给他花。</h3></br><h3>他用200块,买了一条围巾送给姥姥,因为姥姥的围巾很破旧了。</h3></br><h3>那条围巾好看又保暖,他砍了很久的价才砍下来。</h3></br><h3>剩下的钱买了一点小吃,还有几十块。</h3></br><h3>回到家之后,妈妈迫不及待问他花了多少钱,他开心地展示了姥姥的新围巾。</h3></br><h3>谁知妈妈一下就变脸了,骂他“狗窝里藏不住骨头,一有钱就花,300就剩几十块”。</h3></br><h3>不管他怎么说围巾质量很好,妈妈坚决拽着他去那个店退掉了。</h3></br><h3>从那以后,他再也没给家里人买过东西。</h3></br><h3>即使毕业之后,妈妈明里暗里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一工作就给家人买这买那,他依然不为所动。</h3></br><h3>那条被妈妈退货的围巾,成了他心中的禁忌。</h3></br><h3>这样的家长,并不是少数。</h3></br><h3>他们想假装开明和尊重,让孩子保管自己的钱财,但又做不到真正的信任,对孩子的每一笔支出大肆管控。</h3></br><h3>本质上,是对孩子有控制欲。</h3></br><h3>在这些家长的语境里,所谓的“给你花”,是你最好留着买学习资料,或者留着当生活费。</h3></br><h3>否则就是“不务正业”,就会破大防。</h3></br><h3>看过一个视频,两个孩子拿压岁钱买了手机,父亲闹到商店要求退货。</h3></br><h3>因为孩子已经激活并使用,商家拒绝退款。</h3></br><h3>父亲在众目睽睽之下,怒吼着要求孩子跪在店门口,“不退钱就跪着不起来。”</h3></br> <h3>也看到过六年级孩子多次购买玩具,花费千余元。</h3></br><h3>家长冲到店铺要求退款,并且怒砸摊位,而孩子在一旁吓得战战兢兢。</h3></br> <h3>我并不是支持孩子如此大额消费,但是家长的做法更是错误百出。</h3></br><h3>买手机、买卡片,说明孩子对金钱并没有太多概念,家长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给孩子进行消费引导。</h3></br><h3>辱骂、罚跪,大吵大闹让孩子尊严全无。</h3></br><h3>就算把钱要回来了,孩子难道就养成正确消费观了吗?</h3></br><h3>下一次,下下次,他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h3></br><h3>借着金钱发泄自己的愤怒,甚至用钱羞辱孩子的父母,其实是在掩盖自己教育的无能。</h3></br><h3>网友@马芊惠分享过自己的故事。</h3></br><h3>她上学的时候,妈妈从不给她零花钱,开口要更是想都别想。</h3></br><h3>就连学校每次要收资料钱,她都觉得十分为难且痛苦。</h3></br><h3>因为每一次,都会挨一顿批。</h3></br><h3>所以每一次,她都是到了最后时刻,不得不开口了才说。</h3></br><h3>初中时,她喜欢写日记。</h3></br><h3>有一次问妈妈要两块钱买日记本,毫不意外地,妈妈大骂她是讨债鬼,除了要钱不会点别的。</h3></br><h3>她本以为妈妈只是爱唠叨,可妈妈接下来的举动,像刀子一样扎在她心口。</h3></br><h3>妈妈掏出两块钱,扔在地上,像看乞丐一样,高高在上地盯着她。</h3></br><h3>那一刻,她觉得妈妈无比陌生。</h3></br><h3>她最后也没有捡起那两块钱,也从此切断了和她亲密的一切途径。</h3></br><h3>代入一下自己,我想这辈子都很难和妈妈和解了吧。</h3></br><h3>家长们总觉得,孩子哪懂得什么面子不面子?</h3></br><h3>供你吃喝,还有什么花钱的需求?</h3></br><h3>可他们却忘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会要交朋友,想为喜欢的东西买单。</h3></br><h3>从父母处习得的一切,都将影响孩子的终生。</h3></br><h3>当父母用钱拿捏甚至羞辱孩子,将他们的尊严在地上践踏时,其实就是将孩子越推越远。</h3></br> <h3>博主@心泥的教育方式,值得很多家长借鉴。</h3></br><h3>他女儿曾花800多压岁钱,买了一块陆地冲浪板。</h3></br><h3>一开始,他很不高兴,他甚至不知道这玩意儿凭什么这么贵,两三百顶天了。</h3></br><h3>但本着孩子自己的钱自己花,他没有发作,而是默默做了功课。</h3></br><h3>结果他发现,孩子没有被坑,这块冲浪板,是一块很适合新手的中端板。</h3></br><h3>做完了这些,他再去和女儿聊天,问她为什么想买这个。</h3></br><h3>女儿说班上很多人在玩,自己也很喜欢,老是借别人的不好意思所以买了。</h3></br><h3>对女儿这个决定,他表示赞成,并且每个周末带女儿去公园练习,连带着他自己也学会了。</h3></br><h3>这块板的使用寿命是3年,在一次练习时,他不小心踩坏了。</h3></br><h3>看着女儿红红的眼圈,他第一时间道歉,并且赔偿了女儿一块1000元的新板。</h3></br><h3>而那块旧的,一直被女儿挂在房间里留作纪念。</h3></br><h3>我想起那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h3></br><h3>不是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孩子一起共同探索。</h3></br><h3>孩子真正想要的,不是花不完的钱,而是父母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是与父母平等对话的权利。</h3></br> <h3>有句话说得好,生儿育女,生只是第一步,如何教育,如何引导才是关键。</h3></br><h3>在孩子没有满足父母的期待时,在父母控制不住情绪时,我们该怎么做?</h3></br><h3>首先,改变说话方式。</h3></br><h3>当孩子买了你不希望的东西,比起粗暴退货,比起“早就知道你管不住钱”,不如改成“能说说你买它的理由吗”。</h3></br><h3>情绪发泄很简单,可理性探讨,了解孩子内心才最重要。</h3></br><h3>其次,把错误当成契机。</h3></br><h3>孩子花钱买手机、买球拍,天并不会塌,但肯定是对金钱没有概念的表现。</h3></br><h3>这一次你闹到商家退货了,只会让孩子觉得,反正闹闹钱也会回来。</h3></br><h3>不如列一个计划,让孩子切实体会到赚钱的艰难。</h3></br><h3>比如,洗一次碗2元,拖一次地3元。直到补足他花费的钱。</h3></br><h3>下一次当孩子想要大额支出时,自然会换算,买下这个东西要洗多少次碗,减少冲动消费。</h3></br><h3>曾经看到一句感触很深的话:</h3></br><h3>教育的起点不是课本,不是分数,而是每一个活生生的孩子。</h3></br><h3>只有真正看见孩子,教育才真正开始。</h3></br><h3>我们无法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那就做好他们的守护者,给予孩子平等地话语权,为他们的行为进行斧正和兜底。</h3></br><h3>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养成健康的三观。</h3></br><h3>谩骂、羞辱、强权,只能换来一个个顺从的提线木偶。</h3></br><h3>唯有爱与责任的浇灌,才能培养出鲜活的个体。</h3></br><strong>PS. </strong>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strong>赞】+【在看】</strong>,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h3>看更多走心好文章</h3></br><h3>请长按下方图片</h3></br><h3>识别二维码 ★ 关注桌子</h3></br>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Tc1OTE3Nw==&mid=2247642552&idx=1&sn=0367dd680c593bbb2307637a3ae612ec&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一大批网红凉凉!男博主深夜护送100个女孩回家?脸都不要了!</a>》《<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Tc1OTE3Nw==&mid=2247642503&idx=1&sn=0c364852b1a4bbfbe32237b4e2e0747f&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整个旅行团被一锅端!”这 8名游客被卖到缅甸,背后涉及一个巨大骗局……</a>》</p><p class="ql-block">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拾遗,一个有态度的人,过着有态度的生活,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你都不晚。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b>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可在这里相逢。我是桌子,谢谢你的阅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