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 影 陈 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0688709</p><p class="ql-block">手 机 ⅤiV0 Ⅹ F0</p><p class="ql-block">撰稿人 陈 平</p> <p class="ql-block">戒台寺是国家4A级景区,戒台寺坐西朝东,西靠极乐峰,南倚六国岭,北对石龙山,东眺北京城。</p><p class="ql-block">戒台寺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戒台寺不仅拥有中国最大的佛教戒坛,并有戒台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牡丹园等建筑。它还是中国北方目前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p><p class="ql-block">戒台寺的奇松古塔古碑也名传于世</p> 古碑 <p class="ql-block">戒台寺鼓楼西石碑</p> <p class="ql-block">戒台寺钟楼石碑</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前明代石碑</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前明代石碑</p> 古塔 <p class="ql-block">由法均大师舍利墓塔(北)和衣钵塔(南),以及墓碑和赑屃组成。这一组建筑是研究辽代建筑和石刻艺术难得的实物样品,是寺中的文物精品。</p> <p class="ql-block">法均大师舍利墓塔(北)</p> <p class="ql-block">法均大师墓衣钵塔(南),</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p><p class="ql-block">此为经幢式墓塔,立于元代至元28年(公元1291年)。为八面石柱</p><p class="ql-block">体,上面记述了元代至元年间戒台寺住持月泉新公长老的生平。经幢上檐雕有8幅伎支乐图,乐伎手里分别拿着笛、琵琶、琴、排箫等乐器,载歌载舞,形象生动,表明了古代戒台寺与海外交往甚广,是难得的石雕</p><p class="ql-block">艺术珍品。</p> 奇松 <p class="ql-block">明王殿前抱塔松,在法均大师舍利塔西边的高台上,有一株怪油松(1010年)南向横卧,越过围墙,紧紧抱住墙外的古塔,这就是有名的戒台寺抱塔松。</p> <p class="ql-block">谈起抱塔松的由来,还真有点神话色彩,清代诗人李恒良的《戒坛古松歌》里有这么两句诗“怒涛夜吼雷雨声,抱塔龙松啼月黑”。诗中讲述这样一个传说故事:“抱塔松”本是天上神龙的后裔,是玉皇大帝派来戒台寺护卫高僧法均和尚的,它化成青松守立戒台殿山门前。法均大师常年在戒台大殿讲经说法,神龙也有所感化,法均大师“圆寂”后,安葬在山门下的一座墓塔里。</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龙松怕雷把法均的灵塔击倒,于是扑身过去用前爪牢牢抱住灵塔。清晨雨停,人们看到古松的枝杈搂住法均的灵塔,才悟出这里面或许有凡人不能理解的神妙之处。当然,这样的故事是把怪松神化了。抱塔松的形成,应是寺僧长期定向培育的结果。当年因为修复古塔,造成抱塔松北侧枝干受损,只有南侧抱塔尚存,成为永久的遗憾,目前该树仅有8厘米活皮供给养分,现有的景观,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松九龙松(白皮松)</p> <p class="ql-block">明王殿侧九龙松</p> <p class="ql-block">千佛阁前卧龙松</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油杉 卧龙松</p> <p class="ql-block">古树 编号:110109A01588</p><p class="ql-block">松科 年代:宋朝(约1010年)</p><p class="ql-block">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7年制(一级)</p> <p class="ql-block">明王殿前古松大道</p> 蓝天白云太平花 <p class="ql-block">太平花,是虎耳草科、山梅花属中的一种北方山林常见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枝叶茂密,花乳黄而清香,花多朵聚集,颇为美丽。</p> 大斋堂 <p class="ql-block">大斋堂是寺庙供僧人膳食的地方,戒台词大斋堂也供游人餐饮。</p> <p class="ql-block">戒台寺大斋堂的素斋有11点半和12点两堂,12点半以后应该还可以点素面。</p><p class="ql-block">堂内大概有60个左右座位,男女各坐一侧,坐满了就只能在门外等下一堂~</p><p class="ql-block">我们到的时候还不到11点半,已经排起了队。</p> <p class="ql-block">座位上有两个大空碗,坐好以后,有师傅沿座位给每个人的碗里盛菜,第一次是一人一勺菜,第二次是一勺米饭,第三次是一块小发糕或馒头,最后一次是小米粥。</p><p class="ql-block">膳食上齐后,我们所有客人双手合十听颂经,颂经完后才用膳。这座千年古寺,素斋也挺好吃的,不够吃的可以招手加饭菜。</p> <p class="ql-block">大斋堂前摆件 大白菜(玉)</p> <p class="ql-block">大斋堂二百多岁的古国槐</p> <p class="ql-block">一饭一斋当知恩图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