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虹桥宾馆,坐落于上海延安路高架旁。按上海人的习惯,这里曾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边缘,如今却已成为上海西区的核心地带。夜幕降临,繁星点点,站在虹桥宾馆30层的露台上俯瞰,城市西部的风光尽收眼底。在色彩斑斓的高楼大厦之间,蜿蜒西延的延安路高架宛如一条红白交织的河流,为城市增添了无限律动。红色的尾灯如潮水般涌动,那是出城的人们,带着些许疲惫与小小成就,奔向远方;而白色的前灯则绵绵不绝地涌入,那是进城的人们,带着更多期许,为寻找快乐而来。回首望去,内环高架上车流川流不息,象征着这座城市居民的勤奋与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条高架在此交汇,环形的交流道将南北走向的内环线与东西走向的延安路高架紧密相连,构成了一朵盛开于钢筋水泥之中的四叶草图案,镶嵌在上海这颗东方明珠的西部,为这座城市长久地守护着幸运与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伫立在高高的露台上,望着每一座崭新的大厦,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三十多年前,延安路高架与成都路高架几乎同时启动建设,这标志着上海城市更新的序幕正式拉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任上海银行静安区行行长。由于市场传统因素的影响,储蓄存款一直是这家银行的短板。紧邻静安寺的南西支行(如今早已在城市更新中变为久光百货)获得了为两条高架动迁提供服务的项目。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服务流程,极大地便利了动迁方和动迁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祁行长从动拆迁现场赶来,身上还沾着那时上海常见的尘土,走进我的办公室,一脸少有的不悦,抱怨道:“今年的利润可能难以实现。”我吃了一惊,随手拿起存款日报查看,却发现南西支行的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储蓄存款增长尤为强劲。我不解其意。祁行长解释道:“两条高架的动拆迁速度实在太快了,没想到一向精明的居民,竟如此支持高架路建设。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公转储的余额就超过了亿元。这意味着,每一亿元的存款,资金成本就要增加840万元左右(活期存款利率调整为3.6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12.06%)。”我顿时释然,深知:习惯了以对公存款为大的思维模式,实际上严重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于是,我劝道:“无公(指对公存款)不富固然重要,但无私(指储蓄存款)不稳更是长久之计啊。”见祁行长依然不悦,我只能释放几个点的存贷比指标,用以弥补账面静态的利润损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尘土早已消散在时光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当年为了保护城市原有建筑,延安路高架不得不绕来绕去的困惑,如今却演绎成延安路高架独特的景色:东起黄浦江,西连沪昆高速、沪常高速,尤其是贯穿整个上海城市的部分,犹如腾龙蛇舞的姿态,诉说着这个城市永恒的主题——发展与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届时,我笑着对在一旁的老板说:“这里可以开发成特色酒吧,成为上海一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哈一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