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敕赠吴孺人墓志铭》白话译文

汤汉汤显祖祖根地文史研究会

<p class="ql-block">墓志铭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明敕赠吴孺人墓志铭</p><p class="ql-block"> 吴孺人小字玉瑛,东乡县塔桥吴知州槐第三男隐君长城女也。孺人生永州别驾署中,慧而知书,为祖母饶、母张所贵爱。余癸亥岁(1563年),从游吏科给事徐公良傅之门,而长城君在焉。奇余,属以女。是岁,余以童子为诸生,颇有贵豪家强而婿余者,余不可。余且冠,亲迎,家大人为择宾,以周君孔教加冠焉,而以饶君崙宾余以迎。后皆前后为同年,官至御史若中丞。初,皆癯然诸生也。过我,孺人常为具馆崙兄,而余或新中衣履祙以出,孺人必笑曰:“当以敝衣决履见还。”余未解其语。比晓,而崙兄起常先,则有余之衣履行缠在焉。待余起,取崙兄敝衣履着之,殊适也。入而孺人始觉以笑。或以手钏一二具佐我,置书箧中,浃日,而崙兄剪费尽。孺人亦复大笑:“饶君必贵。”幸无他也。终以好施为媪孺所窘困。</p><p class="ql-block"> 庚午(1571年,明隆庆5年),余举于乡。壬申(1572年,明隆庆六年)除夕火,从余母吴孺人,于乡于城三徙。初,举女元英、元祥,殇。举男子士蘧、大耆,年已三十矣。孺人故秀惠,后乃苦幽忧之疾,时咳唾自伤。壬午(1582年)冬,计偕送余于塔水。晨起,为我洗足而别,泪簌簌下。余笑曰:“安之,兹不一第,且为五岳之游。”孺人与母吴益掩泣送之户。癸未(1583年,万历十年)春,而余第。遣迎,则孺人且重伤。甲申(1584年,明万历11年)冬十二月,强起至南太常官舍,益嗽瘠蕴热不自禁。思归就其王母弟饶君之药,而不可为矣。</p><p class="ql-block"> 生甲寅年十二月初二日戌(1554年12月25日,明嘉靖三十三年),殁乙酉年十二月初十日巳(1586年1月29日,明万历十三年),年三十有二。归时,余送之清河,而诀曰:“妾其已矣!一生开怀而喜者,四五度耳。一于归,已而举两男子,报君之两捷音,馀皆妾之恨年也。”挥余无近病人,掩袂而别。</p><p class="ql-block"> 以大耆从六龄耳,犹跪而授诗;大儿士蘧八九岁,能日诵万言,六经诸赋,诵史传,大略已上口,而孺人不喜。余颇为讶,孺人曰:“他日当知之。”嗟夫!后孺人十余年,而士蘧才名动世,竟以性气不伦,殇于南雍,则孺人之智也。蘧无后,独大耆为南国子生,年二十七,才举一子龚生。耆妇钱,孝廉孔中女也。余故穷,幸而薄仕,不能偕孺人以乐,病不能视其药,殁不能含菆(zōu<span style="font-size:18px;">,草席</span>)近园。二十二年而仅克祔(神位 附葬)于祖姑魏夫人之迁日以葬,余其非夫也欤!孺人逝,而余惟傅居室,生男开远、开先,兄弟睦如,孺人其知之耶?哽咽而为铭,铭曰:</p><p class="ql-block"> 妇幽而忧,为祖姑怜。祖姑来迁,礼其祔之。宦学以游,同室旷如。圹(墓穴)复无馀,同穴未期。死生一情,伤此良人。东顾汝室,西望汝子。庶其依之,或泣或歌。千秋以尝,幼子童孙。</p><p class="ql-block"> 大明万历岁次丙午(1607年1月18日)十二月二十一日巳,赐进士出身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雪涕立石。孝男大耆(qí)泣血百拜谨书。</p> <p class="ql-block">《明敕赠吴孺人墓志铭》白话译文 (湖南益阳 乌有生 译)</p><p class="ql-block"> 吴孺人,小字玉瑛,是东乡县塔桥人吴知州(吴槐)的第三个儿子、隐士吴长城的女儿。她生于永州别驾的官署中,聪慧知书,深受祖母饶氏和母亲张氏的疼爱。 </p><p class="ql-block">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我在吏科给事中徐良傅门下求学,吴长城君也在那里。他欣赏我的才华,将女儿许配给我。那年,我还是个少年秀才,不少富贵人家想强招我为婿,我都拒绝了。成年后,我迎娶吴氏,父亲为我择定宾相——周孔教为我加冠,饶崙作为迎亲宾相。后来,他们与我同年中举,官至御史或中丞。</p><p class="ql-block"> 起初,他们都只是寒门书生。每次来我家,孺人常为他们准备住处。有一次,我穿着新衣新鞋出门,孺人笑着说:“你该穿旧衣服回来。”我不解其意。第二天早上,饶崙起得比我早,发现我的新衣鞋已穿在他身上,而我只能穿他的旧衣鞋,竟很合身。孺人见状大笑。她有时还会悄悄放一两件首饰在我的书箱里,没过几天,饶崙就把它们变卖花光了。孺人反而大笑:“饶君将来必定显贵。”她天性乐善好施,却常因接济他人而困窘。</p> <p class="ql-block">隆庆五年(1571年),我乡试中举。隆庆六年(1572年)除夕,家中遭遇火灾,我与母亲吴孺人辗转城乡,三次搬家。起初,我们生了两个女儿元英、元祥,但她们早夭。后来生下长子士蘧、次子大耆时,孺人已三十岁了。她原本聪慧开朗,后来却因忧思成疾,时常咳血自伤。 </p><p class="ql-block"> 万历十年(1582年)冬,我赴京赶考,孺人在塔水送我。清晨,她为我洗脚,泪落不止。我强笑安慰:“别担心,若这次不中,我就去游历五岳。”孺人与母亲吴氏掩面哭泣,送我出门。万历十一年(1583年)春,我考中进士,派人接她,但她已病重。万历十二年(1584年)冬,她勉强起身到南京太常寺官舍与我同住,但咳嗽发热愈发严重。她想回乡医治,依赖外祖饶家的药方,却已无济于事。 </p><p class="ql-block"> 她生于嘉靖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戌时(1554年12月25日),逝于万历十三年十二月初十巳时(1586年1月29日),年仅三十二岁。归葬时,我送她至清河,她临终说:“我这一生,真正开怀的时刻不过四五次——成婚时、生下两子时、听闻你两次中榜时,其余尽是遗憾。”她挥手让我远离病榻,掩袖诀别。</p> <p class="ql-block">  次子大耆年仅六岁,跪着学诗;长子士蘧八九岁便能日诵万言,六经史赋朗朗上口,但孺人并不欣喜。我奇怪,她说:“日后你自会明白。”十多年后,士蘧才名远扬,却因性情孤傲早逝于南京国子监,方知孺人早有预见。士蘧无后,唯有大耆成为南京国子监生,二十七岁得子龚生,其妻是孝廉钱孔中之女。 </p><p class="ql-block"> 我一生清贫,虽侥幸为官,却未能让孺人享福。她病时我不能侍药,死后未能及时安葬。直到二十二年后(1607年1月18日),才将她迁葬至祖姑魏夫人墓旁。我愧为丈夫啊!孺人去世后,我与傅氏生下开远、开先,兄弟和睦,孺人若泉下有知,可会欣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铭文:</p><p class="ql-block"> 你生前忧苦,祖姑怜惜。如今祖姑迁葬,你得以附祀。我宦游在外,家中空寂。墓穴虽窄,他日同穴可期。生死同此深情,哀我贤妻。东望你的旧居,西顾你的孩儿。愿魂灵相依,或泣或歌。千秋万代,幼子童孙长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明万历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07年1月18日)巳时</p><p class="ql-block"> 赐进士出身、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汤显祖泪书 </p><p class="ql-block"> 孝男 大耆 泣血百拜谨刻</p> <p class="ql-block"> 湖南益阳 乌有生 译</p><p class="ql-block"> 汤汉汤显祖祖根地文史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7日初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