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次旅行

阜新明远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3日至6月1日,李士杰及夫人刘淑萍女士、吴佐江和我一行四人都已古稀之年,历时11天成滇之旅。主要行程成都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和老街宽窄巷子;体验感受成渝铁路线原有风貌的记忆;观看爱国将领龙氏家祠,昭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馆;南丝路茶马古道留下的痕迹;全国最窄的县城·盐津;参观酒都五粮液酒厂;万里长江第一庄·李庄;世界最大面积的竹海·蜀南竹海;夕佳民居;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重庆景观游览。</p><p class="ql-block">江山如画</p> <p class="ql-block">行程主要乘机往返。根据情况乘高铁、班车和出租车。路途方便自主经济。</p><p class="ql-block">湖中仙境</p> <p class="ql-block">绿色家园</p> <p class="ql-block">5.23: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修建背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60多万川军,1944年,成都市文化界和社会团体成立“造像筹委会”,邀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了该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纪念碑坐西南朝东北,由基座、碑体、塑像三部分组成,整体高约8米。塑像造型为国民革命军人,身背大刀、斗笠、背包,身着短裤,扎绑腿,穿草鞋,手握步枪,跨步向前,原型是川军班长张朗轩。 </p><p class="ql-block">- 历史变迁:1944年7月7日,纪念碑立于成都市老东门城门内;1965年因交通建设被拆毁;1989年8月15日在万年场二环路口重塑;2006年因二环路改造,迁移至人民公园,2007年8月15日矗立于成都市人民公园东门前。</p><p class="ql-block">- 重要意义:2013年被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9月1日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它承载着川军英勇抗战的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成都宽窄巷子</p><p class="ql-block">- 宽巷子:清朝时叫兴仁胡同,是镶红旗清军驻防地,集中了完整的老建筑,有20多家特色院落,如恺庐,其拱形宅门和革新的石匾刻字极具特色;德门仁里则展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窄巷子:清代名为“太平胡同”,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时期,吸收了西洋风格,形成中西合璧的包容文化,这里有以西餐、咖啡等为主的休闲生活品味区,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仅存的三个拴马石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成都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是清朝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古街道。</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康熙五十七年,四川提督年羹尧筑少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辛亥革命后城墙被拆,兵营变私宅。1981年宽窄巷子被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2003年启动改造项目,2008年作为震后成都旅游恢复标志场景开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5.24:成渝线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经党中央批准,发动军民启动建设,先后有10万解放军和30万人民参加建设。参加建设的军民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已每天5千米速度挺进。1952年6月13日竣工,提前3个月完工。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全长505千米。1952年7月1成都至重庆通车。为西南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成渝铁路线70多年来的运行,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为大山深处的人民人热情服务。车厢里图版记载着一件件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大西南的人民的福祉,人民出行乘绿皮车还享受着优惠票价。</p> <p class="ql-block">分享历历在目的久远年代故事。</p> <p class="ql-block">再次乘绿皮火车的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耄耄年的夫妻踏上成渝旅游观光路程。</p> <p class="ql-block">乘务员还是保持过去的做法下车验票上车。</p> <p class="ql-block">大山深处的农民仍然背着竹筐,乘车把农产品运到山外卖。</p> <p class="ql-block">列车梯高出地面两个台阶,服务员帮助妇女把孩子抱上车。</p> <p class="ql-block">百姓可以在列车上买票。</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站,值班员礼貌相送。小孩们在站台上玩,如此的那样贴近生活。</p> <p class="ql-block">5.25:昭阳古城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5.25:陕西会馆</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云南陕西会馆多由明清时期在滇的陕西商人捐资共建,如昭通陕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是陕西商人聚会、议事、听乡音、解乡愁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现状发展:昭通陕西会馆于2013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启动修缮工作,2024年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推出了非遗体验、文创产品等项目,成为昭通历史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5.25:龙氏家祠</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湾村,系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祭祖修建的家祠。始建于1930年,竣工1940年,占地26亩。</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有护城河、高耸城墙、配备粮库的碉楼,整体为仿清建筑,但大门、侧门及采暖壁炉采用西式拱门,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空中俯瞰,正殿和宅院构成龙首图案,乡间小路是龙须,后面道路是龙身,内部有二龙戏珠造型及各种龙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弘扬爱国精神,凝聚民族力量。</p> <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五尺道:</p><p class="ql-block"> - 历史渊源:五尺道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秦国占据巴蜀后,秦蜀守李冰修筑了从僰道县(今四川省宜宾县)经石门关到千顷池(昭通)的僰道。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派常頞将路修到建宁(今曲靖),因道宽五尺,故称“五尺道”,被列为秦王朝的七大工程之一。</p><p class="ql-block">- 主要路线:五尺道北起四川宜宾,经云南昭通到达曲靖。宜宾境内的五尺道有主线和支线两条线路,主线从宜宾溯横江西上,东转经庆符、高县、筠连后进入云南境内,支线则由横江镇直接南下进入云南。</p><p class="ql-block">- 重要意义:作为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尺道是连接中原、四川与云南的重要通道,加强了咸阳起经四川到云南腹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西南地区各族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 现存遗址:豆沙关的五尺道遗迹全长约350米,宽约1.7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秦开五尺道上保留最长、最完好、马蹄印记最多的古驿道遗迹,243个马蹄迹清晰可辨,其中39个深度可达十几厘米。</p> <p class="ql-block">5.26: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五尺道连接中原、四川、云南重要驿站。</p> <p class="ql-block">五尺道马蹄印迹有243个清晰可见,其中有39个深度有十几厘米深。</p> <p class="ql-block">古人马帮辛苦、不易。</p> <p class="ql-block">5.26:悬棺</p><p class="ql-block">豆沙关悬棺位于云南省盐津县豆沙镇石门村关河南岸的绝壁上,紧傍213国道,与关河北岸的“五尺道”遗迹等遥相对望。悬棺存放于绝壁半腰一长方形岩龛内,这里削壁腾立,高达四五百米。20世纪30年代调查有棺40多具,后因各种原因,现仅存10余具。</p><p class="ql-block"> 棺木与葬式</p><p class="ql-block"> 棺木用整根原木凿空成形,长约2米,高约50厘米,宽约41厘米,棺盖厚约41厘米。其葬式主要有在崖壁凿孔、椽木为桩放置棺木,在绝壁上开凿石龛置棺,利用天然岩沟、岩墩、岩洞置放棺木等。</p><p class="ql-block"> 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 悬棺的主人一般被认为是春秋时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僰人,故称“僰人悬棺”。悬棺葬反映的宗教观念主要是祖先崇拜,僰人认为棺穴挖凿得越高越好,坚信尸骸在空中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加吉利,死者灵魂就越易步入另一个世界,子孙后代也会受到祖先灵魂的长久佑护。</p> <p class="ql-block">5.27:中国最窄的县城·盐津</p><p class="ql-block">盐津县隶属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p><p class="ql-block"> - 地理环境:盐津县地处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县城位于乌蒙山脉北支的深山峡谷之中,关河穿城而过。由于关河的切割作用,县城东西两侧被高耸的峡谷紧紧夹峙,最窄处不足30米,最宽处也仅300米。</p><p class="ql-block">- 城市风貌:县城建筑依山峰而建、临关河延伸,沿着河岸狭长分布,房屋多为吊脚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风格独特。从空中俯瞰,盐津县城像一条蜿蜒的曲线,一半嵌入山,一半悬入河。</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盐津县历史悠久,古为僰人居住地,是中原入滇要道,自秦开“五尺道”以来,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p><p class="ql-block">- 旅游资源:盐津县有豆沙古镇、中和水乡、峡谷风光、溶洞奇观等自然景观,还有僰人悬棺遗迹、五尺道等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县城最宽300米,最窄30米。</p> <p class="ql-block">县城一半嵌入山,一半悬入河。</p> <p class="ql-block">5.28:长江第一庄·李庄</p><p class="ql-block"> - 李庄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始建于南朝梁代,汉代曾设驿站,宋代因盐运兴起,明清时成为水运商贸重镇。</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李庄经历了僰人文化的沉淀以及“湖广填四川”移民潮带来的多元文化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 古镇保存了明、清时期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为清代建筑,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水乡与川南民居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拥有旋螺殿、张家祠、同济楼等著名建筑,旋螺殿“四重檐无一钉”结构精巧,张家祠的“九宫十八庙”木雕长廊工艺精湛,同济楼则见证了众多学者的科研岁月。 </p><p class="ql-block">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 抗战时期,李庄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电文,吸引了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文教科研机构内迁,成为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的四大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梁思成、林徽因在此完成《中国建筑史》初稿,童第周进行胚胎学实验取得世界领先成果。</p> <p class="ql-block">李庄历史悠久,明清商贸重镇。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建筑明清风格。</p> <p class="ql-block">李庄建筑独特,风景如画,景色宜人。全国各地游人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青年人身穿服装修饰在此留下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5.28:五粮液酒厂</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五粮液酒厂起源可追溯到盛唐的“重碧酒”,北宋姚氏酒坊用五种粮食酿成“姚子雪曲”,明初陈氏家族形成“陈氏秘方”,1909年正式得名“五粮液”。1950年,8家古传酒坊组建联营社,1959年更名为五粮液酒厂,1998年改制为五粮液集团公司和五粮液股份公司。</p><p class="ql-block">- 酿造工艺:采用“种、酿、选、陈、调”五字诀。精选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在全国升级建设专用粮基地。拥有始于1368年的古窖池群,发酵需经过“跑窖循环”“续糟发酵”等复杂工序,传统酿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分级甄选、优中选优”选酒,用特制陶坛陈放原酒3-5年,首创“以酒调酒”的勾调工艺。</p><p class="ql-block">- 企业规模:五粮液酒厂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形成了“十里酒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拥有10万吨纯粮固态原酒年产能力和100万吨原酒储存能力,最大的白酒酿造车间年产能力达4万吨,还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品牌影响力:五粮液是中国白酒行业龙头企业、浓香型白酒典型代表,有“中国酒王”之称,继1915年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共获39次国际金奖,2021年成为受欧盟保护的中国首批地理标志产品,2023年第20届巴拿马最有价值排行榜位列15名。</p> <p class="ql-block">5.29:世界最大面积的竹海·蜀南竹海</p><p class="ql-block"> - 基本概况: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宜宾市长宁、江安两县交界处,是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核心景区45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达92.4%。景区内7万余亩翠竹覆盖了27条峻岭、500多座峰峦,生长着15属58种竹子,竹种丰富。 </p><p class="ql-block">- 自然景观:这里集竹景、山水、湖泊、瀑布、古庙于一体,有七彩飞瀑、仙女湖、青龙湖等众多自然景观。其中,七彩飞瀑是竹海最壮观的瀑布群;仙女湖湖水清澈碧绿,与周围竹林相互辉映;青龙湖则是葱茏竹海中的最大湖泊。</p><p class="ql-block">- 人文景观:历史悠久,竹文化底蕴深厚,从东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北宋时,黄庭坚到此游玩,见翠竹海洋,在黄伞石上书“万岭箐”三字。景区内还有仙寓洞、天宝寨、龙吟寺等人文古迹,仙寓洞是依山岩建造的石窟寺庙,先佛后道、佛道合一;天宝寨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用于防御太平军;龙吟寺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p><p class="ql-block">- 旅游开发:蜀南竹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也是川南地区的影视基地,《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等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景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有竹尖漫步主栈道、蜀南竹海博物馆等,还规划建设了竹海大餐厅、竹海童话世界等配套服务项目。</p> <p class="ql-block">卧虎藏龙演绎地·游人找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玻璃栈道上夫妻相互搀扶同行。</p> <p class="ql-block">按规划合理筏竹。</p> <p class="ql-block">5.29:夕佳山民居</p> <p class="ql-block">5.30: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p><p class="ql-block">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接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是“万里长江第一城”。以下是关于它的简述:</p><p class="ql-block"> - 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年~4000年就有氏族部落在此繁衍生息,距今2400多年前已有僰人聚居,秦时置僰道县,宋时正式定名宜宾,有2000余年建城史。</p><p class="ql-block">- 文化灿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西南半壁”之誉,是川滇黔结合部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也是文化抗战圣地。境内保存有“五尺道”、僰人悬棺及岩画、李庄旋螺殿、同济大学旧址等众多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经济发展: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5.76亿元,增长5.0%。是“中国酒都”“中华竹都”“中国动力电池之都”,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酒产业、竹产业以及动力电池产业等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p><p class="ql-block">- 交通便利:是国家重点建设的80个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50个铁路枢纽之一,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的重要节点,宜宾港是国家确立的内河主要港口。</p><p class="ql-block">- 旅游丰富:有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李庄旅游度假区、横江古镇等众多景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长江起点·宜宾</p><p class="ql-block">金沙江、岷江汇合成长江。</p> <p class="ql-block">江之头·宜宾</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p> <p class="ql-block">宜宾夜景</p> <p class="ql-block">逛老街</p> <p class="ql-block">夜晚文化</p> <p class="ql-block">友人观光</p> <p class="ql-block">夫妇陪伴</p> <p class="ql-block">诗酒文化</p> <p class="ql-block">5.31:夜雨山城·重庆</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p><p class="ql-block">- 地形地貌: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山城、江城”。</p><p class="ql-block">- 气候特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夏季因地形原因气候闷热,是长江三大“火炉”之一。</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16年,巴人在此建立巴国。战国时,秦国灭巴国,置巴郡。</p><p class="ql-block">-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楚州为渝州,此为重庆简称“渝”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宋光宗先封恭王再即帝位,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1937年,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升格为直辖市,1940年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p><p class="ql-block">-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p><p class="ql-block"> 人口与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 人口:截至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0.47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划:辖38个区县,包括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p><p class="ql-block"> 夜雨重庆</p> <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 - 2024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32193.15亿元。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国唯一兼具四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和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 巴渝文化: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独特的巴渝文化,包括川江号子、铜梁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饮食文化:重庆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代表,此外还有小面、邮亭鲫鱼、大足冬菜等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 茶馆文化:老茶馆如交通茶馆,保留着浓郁的市井生活烟火气,人们在茶馆里喝茶、聊天、听评书等。</p><p class="ql-block"> 旅游资源 </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以佛教题材为主,融合儒、道思想,尤以宝顶山、北山石刻最为著名。 </p><p class="ql-block">- 洪崖洞:吊脚楼建筑群,夜景璀璨,被誉为“现实版千与千寻”。 </p><p class="ql-block">- 武隆喀斯特景区:包括天生三桥、仙女山,以喀斯特地貌闻名,是电影《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 </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古镇:千年古镇,保留了明清建筑,以传统小吃和手工艺品著称。 </p><p class="ql-block">- 红岩革命纪念馆:记录了抗战时期的红色历史,包括渣滓洞、白公馆等遗址。</p><p class="ql-block">高桥车轨</p> <p class="ql-block">重庆夜景</p> <p class="ql-block">雨雾蒙蒙</p> <p class="ql-block">民居里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楼中轻轨车</p> <p class="ql-block">细雨山城</p> <p class="ql-block">夜穹嵌云</p> <p class="ql-block">撼天巨擘</p> <p class="ql-block">海洋世界</p> <p class="ql-block">行程策划:李士杰</p> <p class="ql-block">李士杰夫人刘淑萍女士</p> <p class="ql-block">摄影组织:吴佐江</p> <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阜新明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