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发现•徐州仅存的古代饮马井

秋水长天

<p class="ql-block">  先秦《击壤歌》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谁发明了凿井技术?《吕氏春秋》、《淮南子》均说是“伯益作井"。现在的徐州古时曾一度被称为"徐国"。徐国就是伯益之子弱木建立的,因而徐人作井,历史可谓久矣。 在现在徐州第一中学西侧的夹河街与小北门的交会处,至今还保存着一口据说开凿于明末清初的古井,井水清沏,深不见底,此井名曰"倒马井”。</p><p class="ql-block"> 关于“倒马井”的来历,一说是当年乾隆皇帝骑马从井旁经过,因井边地湿苔滑,马倒了而人未倒,故名"倒马井"。另一说是因为此井距不远处的一处兵营校场较近,训练的兵士、马匹渴了来此饮水,饮毕即去,久而久之老马识途,饮完后马匹即自动倒转马头返回校场,因而称此井为“倒马井”。</p><p class="ql-block"> “倒马井”距离古黄河仅有百十余米,水质清冽甘甜,据说井水常年水温在十几度,冬暖夏凉,附近居民常常在此洗衣淘菜,非常方便。十几年前在城市改造,拆迁建楼时,民工曾将建筑垃圾倾入井中将井填死,但遭到居民反对,双方你填我淘,终于护井成功。感于百姓的古井情结,著名书画家王冰石先生欣然题字立碑于井边。</p><p class="ql-block"> 2018年,泉山区政府投资1300万元,进行了打造“倒马井"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工程,新建了牌坊、围墙、雕塑,沿街楼房进行立面粉刷,更换门头,仿古挑檐等,使原来凌乱的街区更加整齐划一,极大的提升了“井区"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倒马井"牌坊</p> <p class="ql-block"> “倒马井"石碑,碑上文字由王冰石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围墙,上面有关于水井的文字介绍及"倒马井"的资料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一群老人聚集井旁,叙说着古井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据附近老住户人讲古井深达二十余米,井水常年保持恒温,水质很甜。</p> <p class="ql-block">  井旁小广场上新立的雕塑小品</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古井观赏亭</p> <p class="ql-block">  附近的居民至今仍在使用这口井,笔者拍照时,见不少老人去井边打水,问其是否饮用,皆答拎回家用作涮洗、浇花用。</p> <p class="ql-block"> 不时有 游客来此拍照。</p> <p class="ql-block">  改造后的街区整洁卫生,面貌焕然一新。</p>